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銀行為何大力發展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又有哪些優劣勢?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財富不斷累積,銀行創新日益加強,

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產品從無到有,再到當下極具規模的擴張。

一方面反映了銀行理財產品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廣大客戶的追捧,為資本的融通擴充套件了渠道,也為商業銀行創造了不菲的效益。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在產品創新、銀行銷售以及行業監管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有著自己的優缺點,銀行理財產品亦是。

一、理財產品的發展是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需要

對於商業銀行來講,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是為了加快銀行經營轉型。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程序的不斷推進,金融深化導致的“脫媒”現象日益明顯,存貸利差收益空間逐步減少,商業銀行傳統的盈利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

為此,

商業銀行必須儘快擺脫對存貸款利差收益的過度依賴,積極拓展中間業務收入。

而這其中銀行理財產品收入佔總體中間業務收入比例約為20%,由此驅動著商業銀行大量的發行理財產品。

大力發展理財業務也是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是爭攬、維護優質個人客戶的有力工具。

在競爭客戶的手段方面,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優質的服務,產品的創新以及較高的投資回報。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這三種因素,廣大個人客戶更看重產品的收益率。所以商業銀行透過理財產品的收益來爭奪個人儲蓄存款客戶。

同時大力發展理財業務也是為應對監管當局和銀行內部考核,應對同業競爭壓力的需要。

嚴格的存貸比指標要求,商業銀行內部關於存款的層層考核以及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轄內的商業銀行儲蓄排名壓力,在月末、季末等銀行考核關鍵時點,突擊發行短期理財產品,在月末時募集,在月初開始計息。

最後

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是利率市場化推行程序中的必然需要,是對利率市場化推行的有益探索,對於市場利率的形成有示範引導作用

。各家銀行也透過近年理財產品的發行,積累了一定應對利率市場化變革的寶貴經驗。

二、銀行理財產品是個人客戶投資理財的重要工具

近年來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個人財富逐漸積累,但受到通貨膨脹影響,銀行存款長期處於負利率狀態,如何實現個人資產保值增值成為廣大居民普遍需求。

個人客戶對於其資產投資理財、保值增值的需求越來越強。

如2011年我國消費物價指數比上年上漲5。4%,而同期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僅2。75%,相差高達2。65%,以1萬元存款為例,1年下來貶值265元。

作為居民資產主要存放渠道的儲蓄存款面臨貶值的尷尬境地。

近年來,國內股市波動劇烈,證券投資賺少賠多。房產市場調控嚴厲,風險不斷累積,並且資金佔用量大,流動性較差。居民投資理財、保值增值的渠道相對狹窄。然而

銀行理財產品以其投資風險較小,門檻較低,收益較高等優勢,迅速成為廣大居民重要投資產品。

在我國金融市場中銀行具有信譽高,客戶群龐大,網點渠道廣等優勢。

一直以來商業銀行都被認為是有國家的銀行,違約風險接近於零,投資者對銀行給予了很高的信任。再加上銀行網點眾多,個人客戶數量龐大,理財產品購買便利等優勢也都促成了理財產品的飛速增長。

三、

銀行理財產品定位錯位,風險防控、資訊披露有待加強

由於目前

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搶存款、搶客戶,理財產品成為銀行的攬儲工具。

從產品設計和營銷的出發點就是圍繞銀行業績考核,嚴重偏離代客理財的業務本質。甚至一些銀行為了突擊重要時點存款考核,不惜誘使客戶低點拋售理財資產轉換為儲蓄存款,造成客戶收益損失的情況。

另外

銀行間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除了收益率有細微差別外,產品的結構、投資品、運作模式大同小異,產品發行種類不夠豐富。

當前銀行理財產品主要以短期產品為主,產品收益率與同期存款利率比,儘管佔有一些優勢,但也相對較低。客戶資金在理財和存款間轉換頻繁,客戶實際收益低於產品收益,無法完全滿足客戶投資理財的需要。

再者

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速度過快,部分銀行風險管理能力有差距,業務開展得過於粗放,不夠審慎,為追求業務規模的增長,將理財資金配置於高風險資產。

再加上銀行借新還舊、迴圈使用、期限錯配等操作,極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出現產品無法兌付的風險。

最後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個特點就是採用資產池的方式來運作理財產品。

運用資產池的方式的模式就是商業銀行透過分支機構將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以獲得資金,將這些資金流入到資產池當中,由專業投資團隊來對資產池資金進行投資。

由於資產池中集合了眾多前期發行的理財產品,資產池中資產的配置、種類以及比例等都沒有進行資訊披露。

商業銀行透過資金運作可以獲得超額的收益,但相應的風險卻沒有承擔,風險大都透過買者自己承擔,轉嫁給理財產品的持有者身上。

四、銀行理財營銷維護隊伍建設急需加強,銷售行為有待進一步規範

儘管近年各家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加大專業理財隊伍建設,在入員上、網點裝修改造上投入很大,但

與龐大的個人客戶群體、旺盛的理財業務需求相比,理財隊伍仍有很大欠缺。

以銀行為例,目前全部銀行網點專業的理財經理網均配備只有0。78人,也就是

仍有部分銀行網點缺乏理財專業人員。

而已配備理財經理的網點,按照客戶服務標準,對於個人資產20萬元以上的客戶要進行一對一維護。但由於客戶數量龐大,當前理財經理全部處於超負荷運轉,

無法真正做到一對一的精細維護

另一方面由於銀行理財業務近幾年才剛剛興起,現行銀行理財經理隊伍平均理財從業年限不超過3年,最長理財從業年限也大都在10年以內,並且理財從業人員主要來源於銀行櫃員等轉崗人員和新畢業大學生。

對於個人理財服務這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普遍缺乏可堪重託的理財精英團隊,銀行理財服務的隊伍建設急需加強。

在日常理財產品營銷服務過程中,由於

客戶與銀行資訊的不對稱

,客戶對銀行盲目的信任、階段性銀行短期利益與客戶長期利益衝突以及部分銀行營銷人員專業、職業精神欠缺等因素,

容易造成銀行理財產品誇大銷售、誤導銷售甚至欺詐銷售。

五、總結

在金融現代化的背景下,銀行靠傳統業務賺取利潤的空間已相當有限。同時正在加速推進的利率市場化程序,將使得中國龐大的銀行體系不得不直面金融脫媒、競爭加劇、利差縮小和商業模式轉變的多重壓力。種種現象說明

無論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必須探索新的利潤空間,來應對金融市場的壓力,適應國內外金融形勢的變化。

而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作為一項發展前景廣闊的中間業務,它的豐富和壯大既滿足了投資者的多樣化財富管理需求,又可以為商業銀行穩定高階客戶群體,提高業務收入和利潤。因此

銀行應努力抓住機遇,適時推出各類理財產品,立足自身優勢,在審慎創新理財產品、擺脫同質化產品的同時,形成獨特的差異化理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