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劉邦最痛恨的人,不是韓信,而是他,一個令高祖劉邦討厭之極的混混

如果說高祖劉邦最痛恨誰,那麼這個人非雍齒莫屬,雍齒令起兵之初讓劉邦丟掉了豐縣;

還多次和劉邦唱對臺戲,甚至從最開始就表現出看不起劉邦這個小混混,就是這樣一個令高祖劉邦討厭之極的人卻比韓信、蕭何這類的功臣的晚年過得還舒服。

韓信被蕭何、呂后用計含恨而終,晚年的蕭何也是難免被高祖劉邦猜疑,而得牢獄之災。

而這位關鍵時刻背叛了高祖劉邦雍齒卻是被劉邦冊封為為邡侯,到漢惠帝三年的時候才去世,還得了諡號肅侯。

(淮陰侯韓信)

按理說按照雍齒在劉邦面前的表現,即使不死,也要半殘了,為什麼雍齒能夠有一個完好的結局;

他和高祖劉邦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這個歷史的奇葩人物是怎麼造就出來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走進這個奇葩的世界。

關鍵時刻的背叛、劉邦起義道路上初次危機時刻

雍齒是高祖劉邦的同鄉,在沛縣也算是一個小世族,和王陵的關係非常的不錯;

高祖劉邦和雍齒這兩人此時關係基本就是屬於一個富二代和一個小流氓之間的關係,世族出身的雍齒自然瞧不上小混混時期的高祖劉邦。

這就是兩人初期的關係,也正是因為這個瞧不上,導致了後來雍齒的背叛和高祖劉邦的痛恨。

(影視劇中的雍齒)

在秦二世二年的時候,剛剛起義沒有多久的高祖劉邦被秦軍圍困在了豐邑,最後是高祖劉邦戰勝了秦軍,守住了豐邑。

有了根據地,就要繼續發展啊,雍齒因為家庭不錯,在豐邑當地影響力還是挺大的,所以此時高祖劉邦作為起義軍的首領自然對雍齒倍加看重。

就讓雍齒看守豐邑,而劉邦繼續開拓領土,估計高祖劉邦此時對於自己的這位老鄉還沒有任何的成見。

但是,令高祖劉邦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信任的這位老鄉最後背叛了自己,將豐邑獻給了魏國人。

《史記》記載: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

大意就是說雍齒本來就看不起高祖劉邦,不屑與之為伍,在魏國招安以後,隨即就背叛了。

大家想一下,高祖劉邦聽到這個訊息會是什麼感覺,打個比喻就像你最好的兄弟背叛了你,拿走了你的錢財,霸佔了你的一切。

(高祖劉邦)

嗯,那種感覺,簡直就是撕心裂肺啊,此時的劉邦對於自己的這位老鄉必定是想要千刀萬剮。這也算是劉邦起義道路上第一次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危機。

絕境之中的投靠,再次安然落地

在雍齒將豐邑獻給了魏國以後,自己還親自守城,高祖劉邦三番兩次的攻城,都被雍齒擊敗了。

搞得此時的劉邦是灰溜溜的,只能跑去向項梁借兵,這才把自己的根據地收了回去。

雖然從雍齒三番兩次擊潰劉邦的進攻來看,雍齒確實是有一些才能的,但是這並不能成為高祖劉邦不殺他的理由。

在魏國被秦軍擊潰以後,雍齒一看,這還得了,就跑路了,投奔趙國去了,也許是老天想要懲罰這位背叛者。

沒過多久趙國又被秦軍擊潰了,雍齒又投奔了當時勢力很大的楚國,然而楚漢爭霸大家也知道,劉邦雖然吃虧了。

但是最後的結局是劉邦獲得天下,雍齒一看楚軍衰弱,又去投靠劉邦去了,我們猜測此時劉邦確實是想要將其斬殺。

但是雍齒的好友王陵趁機給雍齒說情面,大概意思是雍齒雖然背叛了您,但是雍齒還是有利用價值的。

(楚漢爭霸戰爭圖)

現在天下還未安定,需要雍齒來幫助您,再說雍齒還是您的老鄉,此時投靠您必定不敢再次反叛。此次雍齒算是再次逃過一劫。

留侯獻良計、僥倖逃脫死亡安度餘生

《史記》中有這樣一段留侯張良和高祖劉邦的對話:,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

大意就是說張良問高祖劉邦最痛恨之人是誰,劉邦回答是雍齒,雍齒多次令我難堪、陷入危機,我想要殺他,但是考慮到雍齒功績還不錯,就沒殺。

我們從這段對話來看,雍齒在再次投靠了劉邦後,確實是幫助劉邦做了不少的事情,立下了不少的戰功。

這雖然是雍齒能夠活下來的一個因素,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為了安定天下。

(留侯張良)

上面的一段對話是在高祖劉邦分封天下的時候,因為冊封的都是功臣,對於那些劉邦討厭的人包括雍齒一個都沒有冊封,張良勸說劉邦將雍齒冊封,目的是為了安撫人心,穩定那些曾經和高祖劉邦有過恩怨之人。

所以雍齒又作為標兵逃過了一劫,不得不佩服雍齒的運氣,真不愧是歷史上的一朵奇葩,伴君如伴虎好像對雍齒有點不適用了。

遇到雍齒,就是小混混劉邦也只能收斂鋒芒,以求天下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