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一座門成就過一代帝王,逼退了一代女皇,玄武門在唐朝水很深

提起玄武門,就會想到唐太宗,而實際上,在唐朝的玄武門,它參與的政變可不止一次,而是高達四次。

一座門,何以如此重要,成為政變的必爭之地。而且無一例外地凡是佔領玄武門的一方都獲成功,沒有佔領的一方均宣告失敗。

我們不僅要從事件中驗證玄武門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弄清楚唐代宮城的設計風格。

亦正亦邪的玄武門

01 命運變奏曲

李世民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不出意外,他是沒有可能坐上皇帝寶座的。古代嫡長子繼承製深入人心,能接任高祖李淵大位的理論上講,只能是長子李建成。

李世民有勇有謀,手下還聚集了一批能文能武的人才,文有號稱十八學士的房玄齡、杜如晦等;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勇將。

對於李世民的實力,親爹李淵也不放心,他曾說“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與此同時,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李淵為了限制李世民的權力,將其軍政大權交給了李元吉,又罷免了他在山東河南河北的軍事職務,由李建成取而代之,還驅逐了李世民的心腹房玄齡、杜如晦。

從既得利益來看,李淵這波操作自然也受到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影響。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不只是孤立,這分明就是在卸磨殺驢。

於是,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晚,李世民率領人馬伏兵於玄武門,準備截殺明早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作為太子李建成,人家也不是吃素的,也有軍功在身,當初攻佔長安就是他的功勞,也曾威懾群雄。實際上就連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他也是知道的,只不過他太大意了,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李建成對玄武門如此有信心,那是有原因的。因為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是自己人,不會有任何問題,而問題恰恰就出在常何身上,李世民早已將常何收入自己的梯隊。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歷史:626年六月初四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兄弟騎著馬趕早朝,經玄武門時,被李世民的伏兵所殺,據說,李建成還是被李世民親自射殺的。

與此同時,尉遲敬德全副武裝進宮找李淵,告訴高祖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把他們給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派我來保駕。

到了這步田地,李淵也明白了怎麼回事兒,隨後宣佈了李建成、李元吉的罪狀。又過了兩個月,高祖讓位給秦王,至此,李世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唐太宗。對於這一事件,史稱“玄武門之變”。

這是玄武門參與的第一次政變。

02 為李唐江山而戰

武則天在67歲高齡時,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她心心念唸的皇位,十多年之後,八十歲的武則天不得不考慮立嗣問題。

她的皇位到底是留給武家,還是歸還李唐,成了她的煩惱。武家的代表人物有武承嗣,他是武則天的侄子,是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兒子,他為武則天的改朝換代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家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說起來,這兩個兒子都挺多災多難,家裡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就是他們的噩夢。

在此之前,李顯和李旦都是已經當過皇帝的人了。唐高宗駕崩後,李顯繼位,但屁股還沒坐熱,僅55天就被武則天趕下了龍椅,貶出了長安。接著武則天又將兒子李旦推上皇位,也沒過多久,武周政權建立,李旦只能靠邊站了。

武則天進入人生倒計時後,武承嗣加緊了拍馬屁的節奏,當然李唐重臣也沒閒著。當武則天最終決定將皇權歸還李唐,將被貶黜的李顯迎回皇宮時,這個訊息對武承嗣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沒過多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雖然武承嗣走了,但是李唐能否迴歸,依舊不樂觀。因為武則天培養起來的兩位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倆也盯上了皇位,這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麼?是又怎樣,話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嘛。

兄弟二人藉著武則天的東風,麾下籠絡了不少人。李唐派又不淡定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由宰相張柬之等人籌劃,聯合太子李顯兄妹發動了兵變,大軍從北門玄武門衝入,包圍宮殿,殺死二張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復位,史稱“神龍政變”。

這是玄武門參與的第二次政變。

03 權力遊戲的博弈之門

經過神龍政變,李唐王朝終於迴歸,中宗李顯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與韋后對神龍政變的功臣進行了大清洗,基本將神龍政變的成果敗了個精光,皇權再次交到了一群烏合之眾手裡。

首先是韋后,當年中宗被流放房陵,她一路相伴,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吃盡了苦頭,一起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等到中宗復位,韋后也仗著自己曾與中宗共患難的情分,憑藉皇后的身份,開始了弄權的歲月。

為了打擊李唐勢力,中宗與韋后通力合作,把功臣治罪,又威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關鍵韋后想走的是女皇路線,不惜提拔自己的孃家人來抬高身價,兩個堂兄和兩個妹夫都當了三品高官,還把唐王朝的兩個公主嫁到韋家去,樹起了向武則天為楷模的大旗。

她在朝廷任意安排自己的羽翼,搞得朝政烏煙瘴氣。當然她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沒有幫兇也難掀起風浪。

韋后的幫兇便是武三思,武承嗣死後,武則天的另一個侄子,梁王武三思便接替了他的位置。史料記載,武三思“善事人”,武則天在晚年很是喜歡他。中宗復位後,他又與韋后勾搭在了一起,接連炮製出兩起大案,即“王同皎謀反案”和“天津橋匿名信案”,迅速參與到了中宗韋后肅清的隊伍中來。

這樣李、武、韋三家便形成了一個政治聯盟。在這個聯盟中,李家有名分,武家有實力,韋家佔據要位,勢頭直逼武則天當年的武氏家族。

再者還要算上一個安樂公主,她與韋后,母女兩個都有一個女皇夢,一度想讓中宗立她為皇太女。由於她在中宗流放時出生,李顯對這個女兒十分溺愛,幾乎是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如此一來,她不蠻橫也不正常了。

在這樣的朝政背景下,太子李重俊幾乎就是一個笑話。他擔著太子的名分,卻遭受著各種人格侮辱。李重俊並非韋后所生,他的母親只是後宮的一個普通宮女。由於韋后的兒子死了,他才有機會上位成太子。

出身卑微,沒有後臺,在後宮被欺負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韋后對他冷言冷語也就算了,安樂公主也來欺負他,直呼他為奴才,就連上官婉兒也可以對他冷嘲熱諷。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李重俊頭腦一熱,心想,乾脆搞一場政變吧,萬一成功了呢?畢竟父親李顯也是透過政變,除掉了張易之兄弟,才當上皇帝的嗎?

於是,景龍元年(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聯合羽林軍將領李多祚、李思衝、成王李千里等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梁王武三思及其黨羽被誅。

中宗和韋后聽到宮裡的喧囂聲後,帶著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一起跑到了玄武門上,最後雙方人馬在玄武門城樓下形成對峙。中宗李顯在此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諸位將士,你們都是朕的宿衛戰士,為何要跟李多詐謀反!只要你們能陣前起義,殺死謀反者,朕保證既往不咎,並保你們榮華富貴!

就這麼著,原本太子黨計程車兵們真的起義了,殺死了幾個重要將領,李多詐也人頭落地。太子李重俊一看形勢不妙,雖殺出重圍,但終究難免一死,這就是史稱的“景龍政變”。

這是玄武門參與的第三次政變。

04 為李唐繁榮再造乾坤

中宗離奇死亡後,韋后一步步謀算著當女皇,但李唐的子孫們怎可袖手旁觀!於是,公元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姑侄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消滅了韋氏集團,睿宗李顯又復位了。

一場政變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政變發動者的素質,另一個是政變物件的素質。唐隆政變的發動者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他們的素質明顯高於政變物件韋氏集團,此話怎講,且看他們的行動力。

太平公主的實力幾乎無需多言,中宗復辟時,太平公主參與政變有功,被中宗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除了政治上的資本,她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富婆。

按照高宗時代的制度,親王一般可獲封食邑八百戶,公主可封三百戶,而太平公主的獲封遠遠超出了制度的約束。她首次獲封就達到了一千二百戶,後來又加到三千戶。神龍政變後,李顯又給她加到了五千戶。

可以說,太平公主不論在能力、地位還是實力上,都具備了在帝國政壇上呼風喚雨的資本。

那麼李隆基是怎麼玩轉“空手道”呢?

他雖然是庶出身份,但成長在政治漩渦中,早已深知其中利害,他負責的工作就是組織軍隊。當時的禁軍統稱羽林軍,下面又分為飛騎和萬騎兩個子系統。李隆基和萬騎的兩個中級軍官葛福順與陳玄禮都是鐵哥們兒。

說起來,萬騎在唐朝軍隊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本來是唐太宗組織的一支貼身騎射部隊,最初只有百十來人,稱為百騎。後來隨著皇權的加強,這支隊伍的規模日漸擴大,達到了一千人左右。

李重俊當年政變用的就是這支隊伍,中宗在玄武門樓上喊話,樓下倒戈的隊伍也是這支禁軍。中宗化險為夷後,把這支隊伍的規模一下子擴大到了一萬人左右,因此號稱萬騎。

儘管長安城裡存在幾支軍事力量,但與皇帝最親密的軍隊當屬萬騎,他們才是皇帝真正的貼身護衛。可以說,一旦控制了萬騎,在很大程度上就等於控制了皇帝。李隆基交好萬騎軍官,對於皇宮來說好比釜底抽薪。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搭建好隊伍,隨即又引來了援兵,劉幽求和鍾紹京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這兩個都是文人,首先可以充實智囊團,其次鍾紹京的入夥,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他是苑總監,長安城的禁苑就在皇宮的北面,從禁苑的最南邊出來就是宮城的北門玄武門,而進入玄武門,就到了皇帝的後宮。

可以說,鍾紹京的加盟,使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佔盡了地理優勢。由此可見,玄武門在政變中的重要作用。

這是玄武門經歷的第四次政變。

從以上四次政變中,可以驗證,得玄武門者皆為勝利一方,反之則為敗者。為何如此,瞭解了唐代宮城的結構,便可以解開這個迷局。

玄武門的前世今生

玄武門,始建於隋朝,是唐代長安城的北大門。當時大唐的太極宮有四個門:東門叫青龍門,南門叫朱雀門,西門叫白虎門,北門就叫玄武門。

玄武門地勢較高,是保衛皇宮安全的南衙禁軍下屬機構北門屯營的大本營,也是進入皇宮大內的必經之地,是一個響噹噹的戰略要地。

要理解玄武門在歷次政變中的決定性作用,就必須要知道唐代皇宮的規制。眾所周知,唐都長安城的皇家宮殿是帝王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也就是政治權力樞紐中心。

所以太極、大明兩宮和洛陽宮的宮殿,其建築格局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沿南北向軸線對稱排列,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功能,主要是皇帝聽取朝政,設宴的宮殿,還有許多官署。內廷則是皇帝和后妃們的寢宮和花園,是他們的遊憩場所。

從位置上看,外朝位於皇宮南部,內廷則處於皇宮北部。因此,皇宮城牆北面諸門對內廷的安全起著主導作用。由此可見,作為北面正門的玄武門,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唐代皇宮城牆各門都由宮廷衛軍把守,玄武門外設有兩廊,宮廷衛軍的司令部就設在這裡,稱為“北衙”,有著堅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

李建成和李元吉選擇從玄武門進宮,因為這裡離內廷最近;神龍政變時,張柬之等人,與左羽林軍將軍敬暉等帶領500人佔領了玄武門,拿下關鍵一戰;李重俊政變時,一路殺至玄武門前,慘遭倒戈,被站在玄武門樓上的唐中宗輕鬆得手;唐隆政變時,李隆基假意傳旨,誘使羽林衛軍統領出來接旨,結果中計,李隆基乘勢佔領了玄武門,結果大獲全勝。

一座門成就過一代帝王,逼退了一代女皇,玄武門在唐朝水很深

由此可見,一旦政變發生時,玄武門的意義不言自明。可以說,誰控制了玄武門,就等於控制了內廷,控制了內廷也就等於控制了皇權,從而控制了整個中央政府,乃至整個國家。換個角度理解,這算不算是唐代宮城的一種設計缺陷呢?

如今的玄武門已成往事,在歲月的洗滌中漸漸失去痕跡,但它在歷史河流中的重要性將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