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代”武狀元“的選拔,程式的複雜性,並不比”文狀元“差!

”武狀元“一直都是被忽略的物件,但是他的選拔,程式的複雜性,並不比”文狀元“差!

我們先看一個景象:

公元702年,繁華的長安城,一個校場之中,要的吆喝聲,馬的嘶叫聲,此起彼伏。來自全大唐的選手,正在這裡進行激烈的角逐。有的在關公射箭,有的在卯足力氣舉翹關。翹關是什麼東西?通俗一點將,就是古代用木頭製成的門栓。選手面對的翹關,有幾米長,又粗又沉,想要舉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裡不是在表演雜耍,而是唐朝第一屆,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屆武狀元科舉考試!

這一次選拔,由兵部主持,規格相當的高。

最後誰獲得第一名,已經沒有資料考證!值得肯定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記載:則天后長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設武舉。

其實,話不用多說,在唐朝之前,大多數都是以武取士,一直到武則天時期,終於成為一種朝廷的定製。

武舉考試,也分好幾個步驟!

首先,每一年的十月,透過鄉試的武舉人,經過推薦抵達京城,參加兵部主持的省試!考試的專案分為:長垛,騎射、馬槍、步射,才貌,言語,舉重,穿札和負重。

長垛,就是在105步之外,用弓箭射一個同心三環箭靶。

騎射和馬槍,就很有意思了!

騎射目標

不再

是箭靶,而是“鹿子”。

考試之前,現在考場周圍,堆砌一些小土牆,然後用皮革做2個鹿子,放在牆頭之上。參加考試的考生,騎馬彎弓射箭,擊中目標得分。鹿子的大小也有嚴格的限制,一般長15釐米,高10釐米。

馬槍考試的目標,變成了人偶,人偶頭上頂著8釐米的木板。考生騎馬持槍,衝過來。挑掉木板,人偶不倒,算合格。

眾所眾知,唐朝上層,統治集團中,有很多人擁有鮮卑族血統,比如李淵的母親,是先輩獨孤氏,長孫無忌的先祖是拓跋氏。這讓唐朝朝廷事務處理中,殘留很多鮮卑族的風氣,民族之間的融合,也讓唐朝可以從容大度的對待周邊少數民族。

也正是因為這樣,唐朝的武科,與其他朝代相比,更具有民族特色。

比如,唐朝的科舉,對應試者的相貌和身材,都有嚴格的規定。

才貌環節:身長六尺,為優秀。六尺有多高呢,換算一下大約為如今的184cm!

舉重則是長5。8米,直徑為12釐米的翹關!

負重則是揹著500升的米袋,至少行走20步。

儘管,唐朝武科,很多人的資料,已經不可考。但是,有一個

人卻

名垂千古,

一人足矣

,他就是——郭子儀。

到了宋朝宋英宗,直接下令取消幾個專案,僅僅保留了步射,馬射,弩踏,刀槍!直接讓武舉成為一個純粹的考試,失去了唐朝時期留下的特色個性。更加悲慘的是,1065年,武舉添加了兵書策義這一樣,直接導致很多的武人,除了騎馬練刀之外,還要抽時間,學一點咬文嚼字的功夫。

宋朝重文,逐漸的武科,也以

文為

主。

“以策論定去留,以弓馬定高下”,腹中沒有點墨水,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宋朝王安石變法,設立了保甲制,全民練兵,為此還專門制定了武經七書,比如《孫子》《吳子》《司馬法》等,這幾部書包含,五行八卦,讖緯之說,龐大的程度難以想象,一個武夫想要入門,沒有個三年,五年,根本不行。

元朝,沒有武科!這很好理解,蒙古人絕不允許漢人習武,影響統治。

明朝時期,朱元璋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心想著選拔出一個“文武全才”者,想要成為武狀元,難度可想而知!

清朝時期,武狀元的選舉,一直在變化。

到了道光時期,比試臂力,拉弓射箭成為武狀元的唯一標準。

不管怎麼說,想成為武狀元,絕對不會比文狀元簡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