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把抑鬱症解釋得很清楚了

深度原創 | 花格情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統計的資料,可以發現在全球範圍內,最起碼有3.5億患有抑鬱症的患者,而這10年的時間內,抑鬱症患者的人數正在增加。

截止到2019年,中國患有抑鬱症的人數已經超過9,500萬。

其實在100多年之前,弗洛伊德在1917年的文章中特別在做到抑鬱還有分離。

在文章中第1次說到,在生活中,因為親人的離世或者是戀人的離開,就會覺得比較傷心。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人很快就會走出來,而有一些人可能較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擺脫痛苦,此時就容易會產生抑鬱的狀態。

而在經過調查之後,會發現這些人都會從悲痛的事件中走出,在發生這些事情之後就會有哀悼的行為。

這種行為其實也會擁有著不一樣的定義,實際上來說就是接受現實,這也是一個比較理想並且成熟的心智狀態。

目前已經做了臨床區分,在面對喪失的時候,一個人的正常情緒會出現哀傷,一開始沒有辦法接受,隨著時間逐漸的推移,最終就會逐漸的完成,然後也會放在新的客體上。

通俗而言,在經過重大的事件之後,人們也會特別注重於這一個事情。當你在接納這件事情之後,也會伴隨著生活,從最初轉移出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這就說明這些患有抑鬱症的人,一般在經過重大創傷之後還沒有及時的表達,而是把這些事情全部都壓抑下來。

這些人基本上都會有一些特質,是沒有辦法從喪失物件的身上轉移。

由於內心的恨意,此時就可能會出現自我攻擊,這也是抑鬱症出現轉向自身的一種攻擊現象。

其實在很多的文章中都會提到這一個說法,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在一開始時攻擊性都會朝向自己。

所以自我攻擊就可能導致一切都覺得屬於自己的責任,

有一些人會認為連自己的存在都會有一種疑惑,最終達到極限之後就是一種自殺的表現。

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沮喪,也是對於外在世界的一種不感興趣,同樣也是自我評價的降低,然後透過自我譴責,自我批評來有效加以表達。

如此就能夠有效抑制所有一切的活動,而這種情況在逐漸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可能會夢想獲得更多的懲罰。

如果要想有效緩解抑鬱症的症狀,

那麼也就必須要歷經這些痛苦的時間段,而且還需要允許它存在於自己的身體中,這本身就是一樣的哀悼過程。

從這一點上人們會發現日本心理學家和弗洛伊德是有著相同的看法,在面對症狀時本身就應該保持接納,也應該允許痛苦的出現。

而在這個過程中,弗洛伊德始終都會認為在克服哀悼的時候,

可能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可以緩解,並且也會認為任何的干預都是沒有作用的,甚至還可能會出現有害無益的現象。

在一些必要的時候就應該儘快的發洩情緒,這也是情感上的一種整合,不僅僅是接納,同時也會表達出內心的恨意。

這裡所需要強調的就是情感上的恨意在表達是非常的重要,恨意就會產生一定的分析,能夠有效確定和客體之間的不同。

人只有在經過充分的體驗之後才能夠真正地去愛,這也是一位大作家所說。

抑鬱症的存在在目前的社會上確實有著較高的機率,而在這背後也會擁有著很多的風險,所以在生活中還應該引起重視,

一般在最初時抑鬱症就會擁有著較多的風險因素,如果沒有選擇加強預防,沒有加強幹涉的處理,容易會造成更多的隱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治療的方法雖然有很多,可是整體的效果卻並不是很出色。

如今的社會,抑鬱症的人群比比皆是,可人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之後會發現,抑鬱症的存在在數百年之前就已經出現,

一般都是因為在生活中遭遇一定的挫折才可能會突然受到情緒的刺激。

其實在受到情緒刺激之後,第一時間就能夠得到情緒的緩解,必然就不容易會出現許多的問題,

抑鬱症的存在,雖然有一定的危害,不過加強治療還是能夠防患於未然。

參考資料:[1] 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