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此帝死囚出身,不修皇陵,物價低於文景之治,為何加速漢朝滅亡?

漢宣帝劉詢是歷史上評價頗高的一位皇帝,他是漢武帝的曾孫,廢太子劉據之孫,還在襁褓中便因巫蠱之禍而被打入死牢。幸虧獄監丙吉的暗中養育,才使劉詢沒有夭折。

成年後,又是丙吉向霍光推薦擁立劉詢登基,最終完成了這段從死囚到皇帝的傳奇經歷。由於漢宣帝劉詢從小生活在市井,熟知百姓生活,因而是一位親民的好皇帝。

劉詢厲行節約,大幅度減少宮廷開支,不給自己修皇陵,對外儘量不打仗,使天下人得以休養生息,糧食的價格比“文景之治”時還要低,史書將他為政的這段時期稱為“宣帝中興”。

但是,西漢王朝正是在漢宣帝時代開始轉折,國勢每況愈下,直至最後被王莽篡奪。那麼,漢宣帝到底做了什麼才導致這樣的悲劇?其實,漢朝衰落是必然的,漢宣帝試圖挽救衰落,但辦法用錯了,反而起到加速衰落的作用。

剛剛我們說漢宣帝時的糧價比“文景之治”還要低,一石只要五錢,並不是因為糧食太多賣不出價錢,而是因為銅錢太少,發生嚴重的通貨緊縮。

從平民中走來的劉詢,發現對國家危害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兼併,這是中國幾千年治亂迴圈無法打破的關鍵。劉詢想抑制土地兼併,但他想出的辦法是不鑄幣,不讓豪門貴族繼續積累財富。

在劉詢看來,豪門貴族是因為手裡有太多的錢,所以才會大量購買平民的土地,那麼如果不鑄錢,豪門貴族無法得到更多的錢,自然也就無法去購買更多的土地。

可造成的結果恰恰是相反的,通貨緊縮使物價下跌,銅錢的實際價值上升,豪門的財富得到增值,百姓卻要付出得更多。有人會說不對啊,物價下跌,老百姓的錢也更值錢了,應該生活更好才對。

物價下跌,意味著百姓賣糧賣布賣勞動力的收入也降低了,商人和老闆必然會下調收購價和工資,虧本生意他們肯定是不幹的,老百姓實際上得不到好處。而糧價下跌,土地價格也會下跌,豪門貴族用來買地的銅錢同樣減少,通貨緊縮對抑制兼併沒有真正的影響。

對百姓來說,通貨緊縮帶來的真正麻煩是賦稅,漢朝是有人頭稅的,成年人文,兒童文,收入少了,人頭稅卻沒少,等於加稅,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負擔。

據專家統計,漢宣帝時期的實際賦稅達到百姓收入的70%,多少人家因此而破產。勵精圖治的漢宣帝,個人再節儉也未能挽救天下蒼生,流民四起,超過以前任何一個時期,西漢的滅亡已經是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