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清朝頭號政壇“不倒翁”,總結出六字做官秘訣,被後世奉為圭臬

文|格瓦拉同志

自古宦門深似海,如何長期保持高官厚祿,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深諳中庸之道、難得糊塗的人才能做到,這種人往往也被稱為“不倒翁”。古代中國政壇上的“不倒翁”為數眾多,就清朝而論,首屈一指的當屬歷事三朝、為官53年的曹振鏞。那麼,曹振鏞有哪些做官秘訣,以至於能長期混跡政壇?

01

位極人臣

曹振鏞,字懌嘉,號儷笙、秀溪,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埴之子,出身新安曹氏家族,始祖是魏武帝曹操。有清一朝,漢族勳貴的子孫雖然可以透過蔭庇的方式進入官場,但升遷的難度較大,並且不受世人推崇,因此很多有志青年便選擇科舉入仕之途,曹振鏞亦是如此。

乾隆四十六年(

1781

年),

27

歲的曹振鏞考中進士,隨即以庶吉士的身份擔任

翰林院

編修,由此踏入仕途

乾隆帝畫像

曹文埴為官持正,深受乾隆帝的器重,因此等到曹振鏞入仕後,老皇帝同樣對他寄予厚望,很快便將其擢升為侍講,累遷至侍讀學士。嘉慶帝登基後,曹振鏞更是步步高昇,在短短15年時間裡,先後晉升為少詹事、通政使、內閣學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最終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相當於宰相。

嘉慶二十五年(1820),嘉慶帝駕崩,軍機大臣們在撰寫遺詔時,在其中加入乾隆帝誕生於避暑山莊的內容。原來,民間一直有個傳聞,稱當年雍正帝在避暑山莊時,喝了鹿血一時興奮而臨幸宮女,然後生下了乾隆帝。如果這種事在私下裡聊聊倒也罷了,軍機大臣們竟敢寫進遺詔裡,簡直是大逆不道。因此,新繼位的道光帝獲悉訊息後,立刻罷免所有的軍機大臣,改由曹振鏞擔任。

嘉慶帝畫像

自乾隆帝統治的晚期開始,清朝便開始走下坡路,而經過白蓮教大起義的衝擊後,國勢更是萎靡不振。不過,處在帝國由盛轉衰過渡期的道光帝,卻是個因循守舊、疑心頗重的皇帝,非常討厭倡言改革、銳意進取的臣僚,而對老成持重、八面玲瓏的曹振鏞大加青睞。正因如此,

曹振鏞的官越做越大,最終晉升為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地位達人臣之極

02

生榮死哀

道光帝對曹振鏞的信賴,可以說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根據史料記載,道光帝每次出巡時,都把除軍國重事之外的政務交給曹振鏞來處理,並且對於他的處理意見,始終都沒有做出過更改,如此寵遇,在歷朝歷代都難以找出第二例。時至今日,歙縣民間依然流傳著“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的俗諺,用於誇耀曹振鏞所受的恩寵。

道光帝畫像

道光七年(1827年),伊犁將軍長齡平定長達7年之久的南疆叛亂,並將叛首張格爾押解至北京。平定叛亂後,曹振鏞作為決策人員受到褒獎,不僅晉升為太傅,並且獲賜紫韁、在紫光閣樹立畫像的殊禮。與此同時,道光帝還為曹振鏞寫下這樣一段讚語:“親政之始,先進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獻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絲綸。”如此高的評價,朝臣中再無第二人。

道光十五年(

1834

年),年老體衰的曹振鏞病死在任上,終年

81

歲。道光帝得知曹振鏞去世的訊息後悲不自勝,不僅親臨弔喪,並且下詔褒恤,賜諡號為

文正

,入祀賢良祠

。從宋朝開始,“文正”便成為文臣死後最榮耀的諡號,而有清一朝僅有8人獲此殊榮(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曹振鏞名列其間,可謂莫大的榮耀。

曹振鏞雕像

說句題外話。新安曹氏在清朝屬於極為顯赫的漢族政治豪門,曾締造過史上絕無僅有的“五世一品”的神奇紀錄。作為其中的佼佼者,

曹振鏞從乾隆四十六年(

1781

年)踏入官場,到道光十五年(

1834

年)病死在宰輔任上,前後歷事三朝、居官

53

年,始終受到朝廷的器重,真可謂清朝頭號政壇“不倒翁”

03

流毒無窮

曹振鏞在仕途上的極大成功,引起同僚或後進的羨慕,而研究他為何能在長達50多年的時間裡始終做到寵遇不衰,很自然便成為當時的熱門“研究課題”。

根據晚清著名學者朱克敬所著筆記體史書《暝庵二識》的記載,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一向深藏不漏的曹振鏞,曾向得意門生透露自己官運亨通的訣竅,總結起來便是六個字

-

“多磕頭,少說話”

王文韶舊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曹振鏞官運亨通的秘訣被後來者奉為圭臬,後來的穆彰阿、奕劻、王文韶等一大批長期混跡政壇的高官顯貴,莫不是他的精神追隨者。及至晚清,大小官僚莫不是曹振鏞的信徒

,他們因循苟且、毫無擔當,從不觸怒當政者,並以保住榮華富貴為要務,至於帝國和民眾的安危根本就不放心上。在這種情況下,晚清局勢的糜爛,由此不難想象。

清代有一首名為《一剪梅》的詩,用來諷刺曹振鏞極其信徒,其中說道:“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

毋庸

,議也

毋庸

。八方無事歲歲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真可謂鞭辟入裡、入木三分。

張一麐

毫不誇張的說,

曹振鏞的做官秘訣助長政壇奴化氣息,造就了一大幫庸碌無為的官僚,而清朝之所以以近乎沉默、恥辱的方式謝幕,跟這種惡習有莫大的關係。不僅如此,即使進入民國時期後,曹振鏞精神的流毒依然並未消除

,甚至在1941年,曾做過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的張一麐,還在國民參政會上痛批當時流行的“多磕頭、少說話”官場惡習。

參考書目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實錄》,中華書局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