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代中國的君主為何重農抑商?原因很現實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農抑商的國家。而且事實上,時至今日,全世界所有的大國

——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乃至印度和俄羅斯,都重視農業。甚至就連巴掌大的日本和韓國,也都非常重視口糧安全,比如日本和韓國由於本土生產的糧食成本高,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即便這樣,日本和韓國依舊奉行糧食自給自足的政策。原因無他:那就是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會忽視糧食問題。

所以現如今的中國,在保證農業、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才敢於放手大幹服務行業。而農業的重要性,古代中國的統治者也意識到了。

要知道,在古代,農業的生產方式較為落後

——一方面,由於沒有基因程式設計技術助攻,這導致了古代的糧食畝產量很低,另一方面,古代農民耕地,條件好的才有耕牛,條件不好的,是靠人力進行耕地。這一切就導致了古代的中華帝國,必須大多數老百姓都從事農業生產,才能勉強保證糧食的安全。而商人是不直接生產糧食的,並且商人可以有效聚斂大量財富,這讓古代帝王十分擔憂——因為,如果全民經商,沒人從事糧食生產,那麼,國家無疑會陷入十分危險的局面。

因此自古以來,中華帝國都重視農業,打壓商人。早在戰國時代,法家學派的學者就認為,商人絕對是天下的禍患。甚至法家學者在自己的著作裡表示:如果法家能掌握國家的話語權,肯定要嚴打商人。隨著秦統一六國,法家知識分子也確實將自己的主張付諸實踐,從此,一直到近代,商人都是備受打壓和歧視的朝代

——比如漢武帝曾惡意制定很多法律,將商人折騰到家破人亡,清朝的雍正帝直接表示:天底下多一個生意人,就意味著少了一個幹農活的勞動力。所以,對商業活動一定要積極打壓。

不過,這倒不是意味著所有古代的華夏王朝都仇恨商業,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

三國時候的吳國。吳國需要考慮和魏國抗衡,但是論綜合國力,吳國不是曹魏對手,所以吳國需要支援一部分人從事商業活動,而後給吳國換回必要的社會財富;

南宋。南宋時期,由於南宋朝廷要向金朝支付大量的保護費,而南宋農民能貢獻的稅收有限,所以南宋朝廷十分支援生意人經商,來給南宋朝廷貢獻賦稅,用來繳納保護費。南宋時期,阿拉伯商人可以在南宋朝廷做官,原因就是因為阿拉伯人擅長做生意。甚至南宋商人也頻繁出現在阿拉伯海附近。

元朝。元朝皇帝對傳統的儒家治國不瞭解,認為商人可以快速致富,因此重用生意人,結果導致了朝政腐化,最終,元朝丟失了對中原的統治權。

總之,一句話概括:在農業生產水平不發達的年代,打壓商人,保證一線生產人員的數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