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中國傳奇遺腹子: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

生命的新老更迭來維持著世界的運轉,這是自然的規律,每個家庭中對於新誕生的生命更是抱有無數的期盼和祝福,因為那不僅僅是代表著血脈的延續,更是精神的傳播。

在我國古代大興孔孟之道,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被數代帝王奉行為治國安邦的策略,並賦予了孔聖人的名號,同時對於孔子的後人更是多加優待。

自從漢高祖時期開始便對孔子的後代大加封賞賜,而“衍聖公”這個稱號也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新中國成立以後“衍聖公”的稱謂也隨之取消。

但是歷史上最後一位“衍聖公”,被稱為傳奇遺腹子的孔德成出生卻得到了出生前軍隊守衛產房,出生後國家鳴13響禮炮慶祝的待遇。

孔德成

孔德成降生

在古代大家一直對於子嗣的傳承非常重視,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更是將家族血脈視為傳遞家學的重要存在,作為第三十代“衍聖公”的孔令貽便是如此。

“衍聖公”不僅僅是一個帶著尊榮的稱號,更是代表了從孔子開始到至今為止他們孔家的精神和家學被大家認可的意義。

所以他自小便知道肩負的任務有多重要。

孔令貽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兒子,這樣就可以將孔氏家學繼續傳揚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孔學,但是天不遂人願,孔令貽一直沒能有一個兒子。

先是原配病逝,後來孔令貽的妾室的確生出一個男孩來,但是孩子卻年幼早夭,這樣接踵而至的打擊很快讓孔令貽壓力備至。

後來側室王氏又先後為他生下兩個女兒,孔令貽雖然心中高興,但是依舊渴望著能夠有一個可以讓他傳承家學的血脈。

孔德成

而且這件事不止是孔令貽一個人為之擔心,外界很多百姓和官員們也非常關注衍聖公的名號能否繼續順利的傳承下去。

又過了許久,王氏再次懷孕,訊息一出孔令貽心中大喜。

但是此時的他已經遠在北京並且纏綿病榻,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回到山東。

但是這個孩子的意義和價值對於孔家實在是太過重要,容不得孔令貽有一絲一毫忽視,而且他自知不久於人世,因此孔令貽主動寫信尋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和溥儀的幫助,不久以後逝世。

二人得到這個訊息以後自然加派人手保護王氏,而且還對孔府上下多加照拂。

沒有辜負孔令貽的期待,王氏生下一子,取名為孔德成,繼承了衍聖公的名號。

孔德成一家

孔德成嚴謹向學

在王氏生產的過程中徐世昌非常緊張,畢竟孔府不是普通人家,衍聖公又是皇帝親封,血脈上更是容不得半點混淆,為了避免有心之人作惡,更是為了確定王氏之子的性別,所以派了重兵把守。

孔令貽病逝以後,孔德成就成了整個孔氏家族中最大的希望

。孔令貽的原配也在王氏生產的過程中在孔家祠堂祈禱,只希望孔令貽後繼有人。

孔德成被乳母抱出來的時候整個孔府敲鑼十三下,以此來慶祝,孔家上下更是被歡樂的氛圍所籠罩,徐世昌得到訊息後更是命令手下軍隊鳴十三響禮炮,告知全城下一任衍聖公已經出生,孔學後繼有人。

但是孔德成的生母王氏卻因難產而亡,孔德成便養在陶夫人膝下。

在孔德成還是一個嬰孩的時候就已經背上了巨大的責任。

雖然沒有父親親自教導,但是孔家的族長和長老們卻將畢生所學都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孔德成。在他三歲那年就已經開始學習孔廟的祭祀活動和孔子的思想。

孔德成

衍聖公並不只是上位者對孔子的尊重和一個彰顯身份的名號,背後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更是非常繁重,孔德成自小嚴謹認真謹遵先人的教導,嚴格按照孔子的思想來貫徹自身。

孔德成每日專心向學直至深夜,日日刻苦,而且日常生活更是樸素簡潔,從不因為自身的光環而奢靡享受,立志將詩書禮易傳揚天下。

百姓們一直對孔家推崇備至,直到1935年國民政府將世襲的“衍聖公”稱號就此取締,並且更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也因此成了孔家最後一代“衍聖公”。

孔德成心中清楚,時代已經不同了,在向學的方面理所應當的應該進行改變,雖然孔家影響力很大,但是他決心絕對不要被外界有心之人而隨意利用,所以堅決遠離一切功名利祿的誘惑。

孔德成(左一)

孔德成貢獻一生

同時正直善良的孔德成心中一直懷著民族大義,日本高層領導曾經不止一次地誠心邀請孔德成前往日本主持孔廟的落成,孔德成都是嚴詞拒絕。

平日裡的孔德成努力鑽研孔家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詩書禮易,並且毫不吝惜地為他人傳道解惑,對於新時代的一些知識和西方的文化也是一視同仁的尊重,在他的心中一直認為只有博採眾長方能與時俱進。

孔德成雖然不能親身上戰場為了民族貢獻出一份力量,但是所始終以自己的方式而做出努力,無時不刻地宣傳我國古代文化,讓更多的人對我國曆史進行了解。

後來孔德成一家定居臺灣,離開了大陸以後並沒有對孔德成的志向而產生任何影響。

他在臺灣建立了孔廟,日復一日的在鑽研學問並將儒學傳播給更多的百姓們。

也正是因為孔德成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使得現在臺灣人民對於儒學分外尊崇,而且無論是學院還是博物院只要有需要,孔德成便義不容辭的前往,將自己所知所學傾囊相授。

孔德成結婚照

在臺灣文學發展和傳揚上,孔德成有著無可替代的貢獻,無論是臺灣人民和他所任教的臺灣大學校領導都對他深懷感激。

但是孔德成卻從未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自滿,反而覺得一切都是他的本職工作。

和其他人相比,因為帶著孔子後人的光環,所以注意他一言一行的人就格外得多。

孔德成從出生的那一瞬間身上就揹負了不可卸下的責任,但是他沒有自怨自艾更不曾有過一刻逃避,而是極盡所能地做到最好,堅守本心和大義。

孔德成

孔德成真正做到了以己之身將文化傳承做到了極致。

在病逝之前一直都為之奮鬥,所有的百姓都深深地記住了他的貢獻。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越來越現代和便捷,但是一定要牢記,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傳統文化之重。

我們要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其中的精髓繼承並弘揚發展下去。只有這樣方能鼓勵大家不忘本,時刻牢記文化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