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福建女萬里扶柩送夫回綦江

作者:搬螃蟹

導讀閱覽:

一、痛失依靠

二、萬里歸靈

三、孝養翁孫

福建省武平縣至綦江有好遠?高德、百度、騰訊等導航都直接拒絕告訴“綦走”全程徒步路線,統一口徑——步行距離太遠,建議選擇其它交通方式。“綦走”既沒有討到一個福建媳婦兒,也沒有嫁到綦江的福建媳婦兒在綦走。不知道當初嫁綦江的福建媳婦兒曉得不?高速公路自駕都超過1500公里!

就算全程高速公路邊上徒步走回來,按每天40公里計算,都要連續不停走三十七天半,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鐵人。況且不需要過路費的國道至少要比高速遠一倍,這世界恐怕沒有這樣的福建女為了一個綦江男人,近乎痴、傻的方式來證明忠貞不二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真有!這不,2021年7月25日早上不到7點,第339次的綦走人來到永新石溪溝池氏王宜人節孝坊,發現了這位千古奇女子。

一、痛失依靠

“月溪(池有桂字),今晚早點兒睡,好不好?”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福建省武平縣衙後的廂房內,19歲的王氏愛意綿綿地在知縣池有桂身邊來回晃。

“娘子,你先睡。”燭光下,池有桂伏案閱卷正當時。

“不嘛,我等你”。王氏嬌滴滴地,守著池有桂忙碌。

……

“月溪,又過一個時辰了,明天再幹吧。”王氏邊給拿著硃筆批閱的池有桂倒水,邊打著哈欠。

“娘子,今日事今日畢。別再催了,馬上就好。”池有桂仍然神情專注地邊翻邊寫。

看著池有桂桌上滿滿的水杯,無所事事的王氏只好頻剪燭花,時而回望斑斑駁駁的床蓆,想到丈夫三天兩頭熬夜,似乎總有處理不完的事務,這不,昨晚就又熬了個通宵。

……

“月溪,朝廷已經通知你遷升南靖了。武平的事,就放一放,留給後來的吧。”王氏仍不死心,希望當家的早點兒休息。

“娘子,自己的事自己幹,怎麼能這樣撂擔子呢?你讓後來的怎麼想。”池有桂自然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各人的事各人幹,絕不讓人說閒話。

……

“月溪,已經子夜時分了,我實在熬不住,先睡了哈。”見扭不過池有桂,王氏為夫添了杯水,索然無味地回隔壁閨房,吹滅了燭火。

……

疲憊至極的王氏倒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卻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枕著夢入了眠。又過了一個時辰,當她被惡夢驚醒的時候,慌忙中一摸身邊——冷冷的!再摸——還是冷冷的!!

難道月溪君又通宵達旦?

王氏大驚,慌忙掀開被子,跨出閨房來到書房:燭光雖仍閃爍,卻已燃抵燈盤。有桂雖坐案前,卻已背靠高椅仰頭大睡。

王氏既覺心疼,又滿懷愛憐。月溪君啊,一直就是這樣亡命幹。苦了小妾不打緊,傷了身體怎麼辦?

想到這裡,王氏踮著腳尖走了進去:“月溪,床上去睡吧。”池有桂手還握頭硃筆,頭仰歪著枕在椅靠,沉睡如泥。

“月溪,看把你累得,可從沒這樣趴著睡過”。王氏邊輕言細語,邊收拾滿書桌的卷宗。池有桂絲毫沒有察覺。

看著池有桂嘴角的夢口水,王氏嘆了一口氣,趕緊用香絹去擦拭:“月溪,今天就別去升堂了,好好補上一覺。”池有桂依然一動不動。

“月溪熬了大半宿,說不定是又累又餓。我得給他打個開水蛋去,讓他吃飽了好再去睡。”王氏邊想邊退出書房走向廚房。

一會兒功夫,王氏就端來了熱氣騰騰的一小碗,裡面浮起兩個雞蛋,一團紅暈粉霞飛,白玉生煙氣正暖:“月溪,嘗一嘗小娘子的心意。”

一雙纖纖手,左手去捉筆,右手掰指頭,王氏準備取下池有桂握著的硃筆。碰觸到池有桂的右手,一股冰涼襲來……

“月溪,您怎麼啦?”王氏搖了搖池有桂的肩膀,沒有任何迴應。“月溪,醒醒、醒醒啊!”

“甘姐姐,快來人啊!月溪喊不醒啦!”頓時,甘、王同哀,舉衙同悲。武平縣知縣池有桂同志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白天接著黑夜幹,倒在了伏案批閱的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

書桌上開啟的卷宗,卷宗上待乾的墨跡;燈盤裡的殘支蠟燭,蠟燭裡即將燃盡的燈芯……無一不告訴每一個祭奠者:

偉大的武平縣政權一把手,清王廷基層秩序的忠誠維護者,池有桂同志在最後時刻,用生命向養育他的父母、賞識他的上司、給他舞臺的清廷、支援他工作的子民證明——

愛民如子匡扶正義,

一生忠貞鞠躬盡瘁。

二、萬里歸靈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們綦江輸送給福建省的優秀男人池有桂不幸英年早逝,難道只有落下這般悲壯的結局?

不!在中國古代,死後不能進祖墳,是對給祖宗、家族丟臉的人的最嚴厲的懲罰!

細心的綦走人在93年前的1200餘字石刻《池氏王宜人節孝橋落成記》一文中發現了這一句:

殮畢。吾王宜人慾扶柩歸,而甘宜人不從。王宜人泣曰:月溪君一OOO,今一筇萬里,下得歸骨故鄉,其可乎?於是以六百金給甘宜人聽其自守,而王宜人不告於母氏,不謀OO貲撿箱筍束椅轎扶柩,獨行在途,歷盡水陸舟車之苦,輾轉年餘,盡將吾先公之柩與其什物全而歸。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

池有桂穿衣入棺後,王宜人以為送夫棺柩回到綦江老家是唯一選項,沒想到甘宜人卻不願意。王宜人哭著說:一日夫妻百日恩,老爺平時待我們不薄。現在我就是憑著一根柺杖,也要陪他歸葬萬里之外的故鄉!

傷心之餘,王宜人給了甘宜人600兩銀子,留在福建守節。王宜人擔心父母不支援,沒有把自己將撫送靈柩回夫家的決定告訴母親,沒有也不與其他親人商量(因為孃家人也遠在500多公里外的福州),就把池有桂的積蓄及詩文稿卷等重要物品裝箱,坐上轎椅,扶著靈柩,一個人上路了。透過水陸轉運,歷盡舟車勞頓,輾轉一年左右,才將池有桂的靈柩及財物全部運回!

《池氏王宜人節孝橋落成記》一文,還有這一段記事:

而公沒於南靖縣任所。當是時,舟車新法未明,川閩之間相睽萬里。吾族人雖眾,胥不願往。縱吾曾祖妣鄭宜人亦寧居故土,三十年中,未當冒死一行也。故其沒之日,鄉土無一人在焉。

這段話就有蹊蹺了:

池家人雖很多,但都不願意去福建(接池有桂靈柩)。就是當年池有桂外出讀書,直到福建做官,這三十年中,髮妻鄭宜人都寧願在屋頭獨守空房,也不願意同行。

同時,池有桂仙逝之時,並沒有一個家鄉人在身旁。王宜人在沒有池家人監督的情況下,並且有排名靠前的甘宜人拖後腿兒,能夠獨立作出萬里扶柩的大義凜然決定,要何等的忠貞品質?

看客朋友,兩相對比,感覺如何?

正如“池氏王宜人紀功坊”上的兩聯:

數萬裡舉目無親/那堪夫死閩中/矢志竟能歸故土,

十九齡甘心守義/縱使神馳地下/撫躬無忝見良人。

苦矣/先大夫/卅年宦遊閩疆死,

若無/賢節母/萬里魂歸蜀道難。

綦江男人,何其幸也!池有桂的一往情深,贏得了痴情女的傾心回報!在天有靈,此生足也!

三、孝養翁孫

王宜人來到熟悉又陌生的綦江,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開掛人生呢?

本來,有桂父親聖菴非常通泰,給了她五百兩銀子(其實,還沒有她給甘宜人的多。可能是女人對女人,更懂得惺惺相惜吧),聽憑她改嫁。結果,她不為所動,堅持留下守節終身!

《池氏王宜人節孝橋落成記》一文中還記到:

當其時:聖菴祖與鄒恭人遵在堂,吾宜人事之至孝,嫡祖妣鄭宜人在室,吾宜人奉之至恭。吾族吾親OO,四方之來觀者眾,吾宜人O之。今適其分際,人皆曰:賢哉池氏婦,奇女子矣。

好像道穿了王宜人“受盡萬里扶柩之苦”,回到丈夫的家之後,又踏上了既要替代丈夫盡孝,又要侍奉好姐姐(池有桂正妻)的新長征。

說白了,她在福建,不管池有桂生前還是身後,自由自在。來到四川,就是個看公婆、姐姐的臉色生活的“下人”!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也許甘宜人的選擇是對的!

但王宜人卻在境遇迥異的“不公平”環境中,贏得了親鄰眾口“賢哉池氏婦,奇女子矣”的讚譽,難道不是更值得稱道嗎?

接著,《池氏王宜人節孝橋落成記》一文又告訴我們:

池有桂髮妻鄭氏所生長源婚後即喪無後,後鄭氏、甘氏、王氏皆未生養。因此將隔房的龍霖過繼給長源,傳承香火。

因為“王宜人濟通經史,”自然就成了龍霖及兒子長書、長詩兄弟倆的啟蒙老師,鄉鄰親人皆知其對孫、曾孫兩代嘔心瀝血的養育付出,深受感恩、敬仰。

王氏之德,眾望所歸。後於咸豐元年52歲時,與丈夫的兒媳婦楊氏一起被清王廷旌表“節孝”,在清《綦江縣誌》兩版中,三處記載①。

綦江池氏,何其幸也?贏得福建女萬里扶柩送夫回!那麼,池氏又怎樣傳承這位福建奇女子,綦江好媳婦的精神的呢?有耐性的朋友,可以靜聽下回分解。

註釋:

①清《綦江縣誌》(卷八):

附裡福建麻沙縣丞池有桂側室王氏,福建閩縣王仕超女,文生池守愚庶祖母。二十而寡。無子。善養翁姑,與嫡相安。數千裡扶夫柩歸葬,備極艱辛。咸豐元年,五十二歲。旌表入祠。

附裡池長源妻楊氏,江津楊金仁女。二十三夫亡,無子。繼池發源次子、文生池守愚承祀。當翁仕閩時,氏獨養姑,最得歡心。年五十四歲。咸豐元年,同姑王氏,合請旌表。

清《四川綦江續志》(卷四):

知縣池有桂妾王氏,侯官人,有桂待年妾也,淑慎莊,姝侍五載,而有桂歿於南靖任所,時年十九,有桂父命給五百金,聽改適,王顧於八千里外,扶櫬歸裡,終其身以書史自娛,卒年七十有五。

附:《“綦走”永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