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用伊勢尼魚鉤還是脫鉤跑魚?千萬別怨鉤子,問題多半出在自己身上

前不久有一個釣友說,他用伊勢尼魚鉤釣魚,脫鉤跑魚很頻繁。我當時回他,怎麼可能呢?

伊勢尼魚鉤不但有倒刺,而且鉤尖內收,這可都是防止脫鉤的設計啊

?其實是開他玩笑,心裡知道是怎麼回事。

本人不止一次在文章或影片中表明自己的觀點——跑不跑魚,與有沒有倒刺關係不大。有倒刺魚鉤照樣也會跑魚,就算歪嘴又有刺的伊勢尼也不例外。我自己只用無倒刺魚鉤,主要是袖和新關東,去年因好奇買過一包改良袖型無倒刺。

跑魚與有沒有倒刺關係不大?那與什麼有關呢?首先可以肯定,脫鉤跑魚極少數屬於無法避免的偶然事件,而多數是有原因的。

原因要麼是漁具的選擇使用不當,要麼是釣者的技術水平存在不足

,下面對兩個方面分開講述。

01

漁具的選用不當

1、魚鉤

魚鉤的原因導致跑魚,我上面已經說了,跟倒刺關係不大,只有極度焦躁且嘴唇不厚實的魚種,出水後在鉤上跳動的過程中,有倒刺魚鉤可能在防脫鉤上有一定的優勢。

我認為

脫鉤跑魚最主要的原因是鉤子小了或鉤尖變鈍或倒尖後釣者不知

,後者較好理解,鉤尖損壞,刺不進魚嘴,當然就容易跑魚。有一次夜釣,我就連脫三條鯽魚,於我來說,這種情況實屬少見,因為各方面都還比較注意。連跑三條,當然就要找原因,最後發現鉤尖打卷,換上新子線再無發生。

鉤子用小導致的跑魚

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一是鉤門小,刺不透魚嘴上的實性組織,易拉豁鉤得比較淺的表層結構。揚竿動作是將魚鉤從魚鉤中往外拖拉,企圖在魚鉤出嘴的過程中鉤住魚嘴周圍,不得不說,鉤型相對魚嘴過小,鉤中的機率相對會低,鉤到唇外緣的機率會高一點,而這樣就容易脫鉤跑魚。二是魚鉤過小,沒有鉤實,中魚後魚鉤的受力點不在鉤底(強度最高的部分),而是在鉤尖部分,容易導致鉤子瞬間變形跑魚,魚鉤是鋼質,瞬時變形不是很嚴重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復原,拿到手上仔細看,是能看出鉤門略有張開的。

2、魚線

魚線方面的影響相對於鉤子方面要小,主要是子線相對魚口過硬(粗),魚在吸入的餌團的過程中不順利,即擋口。當然這種現象是魚口與子線相對而論的,魚口很猛,魚線粗很多也沒關係,魚口很輕,魚線粗一點點也會有影響。

02

釣者技術水平上的不足

主要是調釣過靈或者抓口不準(過早或過遲都有可能),另外就是回魚力道拿捏得不好。

調釣上過於靈敏

調釣目差很大,子線上的張力就較大,魚吸食力的阻力就大,而且浮漂上的訊號就會非常“及時”。浮漂出現明顯的魚訊時,可能魚餌還沒有被完全吸收魚嘴,也就是沒有吃死,此時揚竿,也就有很大的可能沒有鉤牽。之後在魚和釣魚人的拉鋸戰中,可能就會脫掉。

抓口不準

魚在水中吃餌的動作,會因魚情的不同而表現不同。一些很少有人釣,魚密度又很大的水域,基本上是吃了就不放的那種,這種魚是為呆魚,誰都會釣,怎麼釣都行。但大多數野釣環境中的魚不是這樣的,不說會多麼謹慎的涮餌,吃餌前試探兩下是常事。在魚試探魚餌的過程中,就很容易造成抓口不準,揚竿準備刺魚時,可能正是魚吐餌之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想想都知道了。

回魚力道不穩

常聽老手們說,遛魚要懂得玩太極,其實普通的中魚,魚體不是很大,從刺魚成功到摘鉤的過程,也有類似的力道講究。刺魚完成後,回魚的過程,力道要柔和,直到進抄網。如果是飛魚手接,接的不是魚,也不是線,而是用手擋住線,力道還在竿尖。當確認魚不會再劇烈跳動,再行摘魚或用擋針擋下。

拓展:

調釣與抓口是兩個緊密聯絡的環節,前者的不足可以通過後者來彌補,後者的不熟練也可以透過前者來輔助。

比如,以前我在河邊和幾個不認識的人相距不遠作釣,他們幾個人當中有一個以“老手”的口吻指點另外兩人,說河裡的魚必須放口,第一口打不中,打中也容易脫鉤,另外兩人也嗯嗯啊啊的附和,操作上也跟著這麼幹。與他們相距不遠的我,基本不放口,我也沒這習慣,釣得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他們那樣釣也一樣上魚。其實他們有口打不中或易脫鉤的原因就是釣靈了,而我釣得比他們鈍,但他們雖然不知所以然,但以經驗從提竿時機上彌補,也是把問題解決了。

同樣,如果抓口不好,把穩不準提竿時機,那也可以調釣得鈍一點,逮死口,

當然,這是相對被動的做法,會損失掉一部分有效魚口。

03

最後總結

脫鉤跑魚的原因很多,上面所羅列的都有可能,魚鉤有沒有倒刺不是關鍵。這些原因也不深奧,看一遍就能瞭解,

最難的是在實釣的過程中,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判斷,以及進行調整。

江釣人狂龍原創作品,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