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投保趁早,是想讓我趕緊掏腰包?

學習要趁早,努力要趁早,笨鳥先飛,先下手為強……

關乎“早”、“先”的詞句大多都是褒義,雖然帶著規勸之意,但我們自也明瞭其中真理,光陰不等人,否則只得“早知當初”的悔恨。

但是,難得的“趁早”搭上“投保”畫風就變了。

“你這都是營銷話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急我可不急。”

不急沒關係,保唄兒今天主要是帶大家捋一捋“投保趁早”究竟有何科學依據,希望大家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

“早”的定義就在於年齡,年紀小就早,年紀大就晚了。

而年齡主要影響了投保的5個方面:

★ 年齡限制

★ 身體狀況

★ 保費

★ 保障期限

★ 保額

我們挨個兒來看。

1、年齡限制

保險不是無門檻接納,在大資料的支援和分析下,它也有它的投保條件。

任何保險產品對被保人都有承保年齡限制,大家可以隨手拿個產品查查投保須知。

▲示例

像是重疾險這一基本必備險種,到了50多60歲要投保都挺難,關鍵還貴,因此老年人群大多也只能考慮防癌險作為替代,能保一點是一點。

2、身體狀況 - 核保

即便符合了基本的投保條件(年齡、職業等),但是健康告知又是一次篩選。

身體有點小毛病的還能試試智慧/人工核保,最近也有小夥伴問到一些過往病史有什麼產品可投保,傳送《看到這些開門紅核保政策,我差點笑出豬叫》,各保險公司發福利放寬核保政策,大多都執行到3月底,可抓緊時間看看吶~

而年紀真一上去,身體倍兒棒還沒什麼問題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這位動過小手術,那位服藥一段時間了,自然就容易被攔在健康告知的門外,面對這個不保那個投不了的窘境。

都說小時候怕看成績單,現在我們20來歲的小年輕都怕看體檢單了。

3、保費

前面兩點都反映了一個核心:年齡與風險的關係。

二者總體成正比,年紀小,風險就小。

因此,在風險與保費也成正比的情況下,年齡越大,風險越高,保費自然就越高。

※ 注「特殊情況」!

醫療險或定期重疾險(如:慧馨安)3歲以前的寶寶通常保費更貴,是因為在該年齡前的小孩容易夭折或者被診斷為先天性疾病(包括重疾,大部分失明失聰都是3歲前免責),因此3歲後的寶寶保費反而便宜一些。

4、保障期限

除了影響投保基本門檻和保費,早投保帶來的保障也會不同。

假如同樣是保障終身期限,5歲就投保的寶寶,與30歲才投保的成人相比,自然早投保的寶寶獲得的保障更久,覆蓋人生更長。

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好理解,也就是大多數賣東西的人所說的:早買早享受,晚買哭著求?

(嘿你別說,這句話還挺萬金油)

5、保額

投保晚,除了保障期限縮短了,保額也會有相應限制。

▲示例

給付型險種(重疾險、壽險、意外險)幾乎都針對年齡設有保額限制。

年紀大的夥伴,能買到的保額更低。這是由於其出險機率更大,並且一定程度上保險公司也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

這麼一路看下來,“早點買好”話糙了點,可理不糙,只要是你真正需要的。

“年輕”在哪個領域都算是一種資本,“趁早”就是儘可能做好準備應對意外和風險。

雖然我們似乎更關心錢,但是真到了生病的時候,錢財又乃是身外之物了。

既然“趁早”又能省錢,從而實現更高的槓桿作用,又能更早地獲得保障,好像沒有拒絕的道理?

還在堅持的只不過是部分人心中那股對抗、不相信的氣兒罷。

明兒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