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毫米與千年盡在指尖,揭秘古書畫修復師的“高仿”生活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經過歷史的變遷,時間的洗禮,沉睡千年的文物古蹟已經逐漸失去最初的色彩。如何讓陳舊的文物重新甦醒,恢復原貌,成為世人千百年來不斷思考的問題。

“紙壽千年,絹壽八百”,中國古書畫多為絹本或紙本,受原材料屬性、自然環境以及人為因素限制,能流傳下來絕非易事。流傳至今的歷代古書畫,其中有一部分是時人或後人的摹本。

中國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清晰的傳承脈絡,東晉時期顧愷之創作繪畫作品時,便已開始臨摹前人的繪畫作品。千年以來,這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已經成為傳承古書畫藝術的重要手段。

歷史上許多有成就的畫家都是摹古的高手,如趙孟、董其昌、金城、張大千等。新中國成立以後的1954年,國家文物局調選書畫臨摹大師金仲魚、金禹民等人組建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臨摹修復隊伍。50餘年來,這隻技藝精湛的隊伍臨摹修復了唐代《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等大量珍貴書畫,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瀕臨絕跡的歷史文化瑰寶。如今,故宮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中,“臨”是看著原作複製,“摹”是用透明紙覆在原作上勾描底稿,以此為藍本進行復制。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臨摹複製技藝主要包括勾稿、落墨、上色、做舊、題款及印章的摹制等工藝步驟。臨摹工作要求極其精細複雜,必須一絲不苟。

臨摹技藝為純手工複製,出品數量少之又少。修復師無論是書畫創作、鑑賞的深厚功底還是個人藝術修養,都需要有極高的藝術修為,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礎上進行臨摹,才能達到亂真的效果,並保證臨摹作品的藝術價值。

在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臨摹複製專家中,祖莪不僅是一名古書畫臨摹複製師,她還有著另一個身份——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1979年“入宮”,從事古書畫研究古人墨法的同時又能跳出傳統,融古意與個性於作品之中。她的大部分古書畫臨摹作品被國家級博物館所收藏。

這是一項需要付出無限精力和耐心的職業,與諸多傳統手工藝技術一樣,每件後人臨摹複製的書畫作品都是對先人作品生命的延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後,每件書畫珍品依然能完好地呈現於世人面前,靠的就是這些匠人日復一日的堅持,以及對時間的尊重和敬畏。

九合龍魂 | 匠述美好生活

記錄每個手藝人的故事,收藏每一箇中國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