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兵馬俑寫實藝術的社會藝術效應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是雕塑藝術的成熟期,也是人物雕塑得到空前發展的時期。這是一個徹底擺脫原始巫術宗教的種種觀念傳統,拋棄神靈與虛幻,進入了一個追求務實和理性的時代。人的意識的覺醒,促使人自身的力量空前強大。這種思潮反映在藝術作品中,就呈現出一種思辨性、功利性和實用性的特徵。

在藝術品中就表現為理智多於激情,人性多於神性,實用性多於藝術性的特徵。當然這種審美取向也是以統治者政治需要和好惡感來取捨的。秦俑就是這一時代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秦始皇帝上扼天蒼,下壓黎庶”,“千古之尊”的意志。

秦俑藝術是一種追求對現實生活和具體物件摹寫完全一致的寫實藝術這時人們已完全掌握了人體比例和主要的結構關係,對人物的塑造也形成一套有效的程式化的表現方法。像範模的使用人物頭髮、鬍鬚、鞋飾和鎧甲的程式化表現都體現了這一點從秦俑的雕塑藝術中,我們如果加以追溯,便可以看到它對先秦時期寫實藝術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的藝術從其發展過程中,便有寫實和寫意的區分,而且雙向發展。

這雖然是一則寓言,但也反映了當時藝術活動中的兩種風格,即寫實的與浪漫的。原始藝術中的寫實作品比較典型的有鸛鳥捕魚圖,半坡的魚紋、網紋等。到戰國則有水陸攻戰圖等表現人們日常生活及重大政治、軍事活動的寫實作品。從這裡我們追溯秦俑藝術之源,可以看到如下幾點。

第一,從題材來看,它繼承了先秦藝術的寫實風格,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表現了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題材。題材是藝術作品直接描寫的物件。它是藝術家透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選取來予以加工表現生活的材料。在這一點來說,秦俑藝術選取的題材是秦代的軍事內容,具體地說是秦代軍隊的軍容的再現。

它同古代先秦的寫實作品一樣,是真實地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剎那。新石器時代的鸛魚石斧紋彩陶罐,其圖畫比較寫實地表現出鸛鳥銜魚的情景,及當時人們使用的石斧。圖案雖然簡括,但寫實性很強,表現了當時的先民們生活的一個側面。紅山文化中的陶塑女神,雖然塑出的是女神,但是其整個造型,都是摭取生活中美麗健壯的女人的形象而製作的,仍應是寫實的。春秋的鳥尊、戰國的犧尊,所塑造的形象也是寫實大於寫意。

戰國銅器花紋中的宴飲圖、弋射圖、採桑圖、水陸攻戰圖等,其取材亦趨於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側面。到秦兵馬俑則更以恢宏博大的場面,表現了秦代的軍事場面的一個側面。當然,這個題材的選擇,從藝術家的角度看是沒有自由意志的。它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但是,藝術家在完成這一指令性的任務時,仍是盡職尺責,忠實地體現了指令雖然在細節的刻畫上藝術家曲折地表現自己的不滿和希望,但從總體上說,它仍是取材於現實,表現了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這種以生活素材為藝術作品題材的現象,從石器時代開始便如一條線一樣直通秦俑。秦俑對這一傳統的繼承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它以大體量、大群體、大空間的大規模,使這一傳統達到了極致。這種從題材上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其在藝術上領域的擴大,反映出了神權思想逐步的消退和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和正視。

第二,從藝術方法看,秦俑藝術在寫實的表現手法上,逐步先期的神似在向形似的極力追求和發展。

先秦及之前的寫實藝術,不管是女神像、鸛鳥圖、攻戰圖、採桑圖等,從藝術的表現方法看,大多是神似的多。戰國的人面紋,在形似方面似乎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這是一種個證。秦俑則比較絕對地追求形似,不管將軍俑、軍吏俑、立姿射俑、跪射俑還是銅車馬、陶馬,都追求著與現實生活中的一致。就連蹲射俑的鞋底、陶馬的牙齒、陶俑的髮式、鬍鬚等,都與生活中的真實一致。關於秦俑在寫實藝術表現方法的論述,許多專家都作過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我在這裡就不作過多的論證了。我只是說明一點,即這種對生活真實的追求,一方面是指令性的要求,一方面則是藝術家對生活的熟悉和藝術技巧成熟的表現。

第三,從藝術效果來看,表現現實的寫實藝術,往往給人親切與貼近的感覺,使人更能對生活加以回味,而表現現實重大題材的寫實作品,則給人以更大的震撼和力量。因為它直觀、直接精確地描繪了時代和生活中的真實圖景,更能給人以直觀與直接的感官影響和心靈震動。這一點,從參觀了兵馬俑的觀眾一進入遺址現場,一看到那些高大真實的眾多的陶俑的莊嚴佇列而驚歎的情景便可以理解了。而上舉的鸛鳥捕魚彩陶尊罐以及早期的陶狗、陶羊、陶豬等,也同樣能給人以親近的感受和共鳴。不過因為其形小體微數量少,其衝擊作用自然是遜於秦兵馬俑了。因此可以說,由兵馬俑繼承下來的寫實藝術的社會藝術效應,也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