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遼東地區的防線縱橫交錯,為什麼卻輕而易舉攻破了?

導語:

作為中國的歷史朝代之一,明朝以其獨特性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特別之處。而

明朝遼東地區的防線可以算得上是縱橫交錯

,也是古代時期數一數二的軍事叢集。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當時的明朝從人員到資訊傳遞等方方面面都是有著極佳的紀律性,可以稱之為完美的軍事佈局。

但是就是這樣的完美防禦,

在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卻被努爾哈赤攻破了,並且向漏網一樣“漏洞百出”,攻打起來十分容易。

為什麼這條明明是投入了明代許多金錢、精力等修建的防線,卻如此脆弱?

01:防線的目標

作為遼東山川河谷處所設定的防線,一直都承載著在前線抵擋敵人的重要作用,所以並不是由簡單的城牆線組成,而是在土、石等材質的建造下,還結合了當時的山地地勢所修築而成。

不僅有著重要的烽火臺、接火臺,而且還有一部分城牆直接通向河流,從而形成一條水陸都易於防守的防禦線。

可以說城牆是整條防禦線最為重要的一個建築,不但承擔著傳遞警情的作用,在別的防線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的應對,是保障整個防禦措施能夠順利實施的根本前提。

所以,眺望臺和烽火臺處還設定了相關人員進行把守,目的就是避免敵人悄無聲息地潛入,也杜絕有敵人前來偵查具體佈局,從而制定行動方案。

不僅如此,邊牆還使得整個軍事體系成為了一個有力的集合體,

透過在烽火臺處的預警系統,將偵探到的敵情迅速地反映給邊境、邊堡,讓他們能夠根據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從而達到查缺補漏、及時戒備。

所以整個遼東城牆上實際上一共設立了14座關城,不僅是當時防守的重要關卡,極大地保證了重點位置的安穩,也使得朝貢、貿易等得以順利運輸,是明朝政治上極其重要的一環。

02:邊堡的目的

對於邊堡來說,其實也算得上是明朝遼東防線的第二層防線,是在邊牆之後所建立的一系列軍事群堡,目的就是用作防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規模、功能的各不相同,所以屯兵也是有級別與距離之分的,

例如最低級別的軍事城堡位置是離邊牆一到八公里,之後每隔

8-15

公里就會設定一個邊堡,不僅加強了溝通,也有著很好的指揮作用。

要知道,邊堡位於城牆之後,用作屯兵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但是兵力不能分散在各個地方,否則到時候敵軍逼近只會遇到

“遠水救不了近火”

這種問題。所

以把優質的兵力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在哪個邊堡有需要時便統一調配,不僅利於管理與鍛鍊,也方便在邊牆出現問題後及時實施支援,從而達到進退有序。

03:一橫一縱的情報保障

作為遼東的防線來說,每一個衛所都會設定一個衛城,而每兩個衛所之間一定會存在著一個驛站,

其作用就是為了將政治指示、軍事資訊、兵力物資等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傳遞,保證每個地方都不會造成資訊堵塞,也方便指揮中心及時調控,從而在遇到敵情時拉響烽火臺的預警線,達到軍力的快速集合。

所以遼東防線能夠稱得上是完美,其實不僅靠優質的兵力和堅硬的城牆,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與暢通無阻,驛站在這其中便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使得整個防線真正做到了有條不紊。

04:攻破原因

那麼為什麼這麼完備的防線還是被輕易攻破了呢?其實歸其根本,還是因為在明代中後期的時候,

國家的頹廢趨勢越來越明顯,導致國力與財力都迅速下降,邊牆不能及時的維修和增補,城牆外的很多瞭望塔呈現著廢棄的作用,而邊牆一代的

戰力也只能說勉強維持。

不但如此,就連屯兵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邊軍的戰力開始讓人擔憂,但是屯兵政策卻無法及時跟上,還出現了漏洞、失策等問題,從而導致能戰之兵越來越少,難以形成當初的聯動戰線,指揮系統也沒有辦法再去調動這些問題了。

而與此同時,努爾哈赤卻憑藉著當時對於完成建州女真的統一以及九部之戰等戰事,迅速地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實力,

加上藉助著朝廷對於建州等地的警惕性不高,沒有很好的監測到它的具體實力,所以努爾哈赤便能夠輕輕鬆鬆地拿下了當時堪稱一絕的遼東防線。

結語:

戰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它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警告,就像這次的遼東防線一樣,

防線雖然是完美、難以摧毀的,可是也還是需要長時間的維護的,一旦你對它稍微有那麼一點不上心,敵人就會鑽了空子,直接攻打進來,多年的心血也就付諸東流了。

因此,差之微毫、失之千里,從來都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