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漢代貴族的社會地位與待遇是怎樣的?

漢代的貴族主要包括三種人:宗室、外戚和功臣。

宗室

漢朝初年實行的是區域性封建制,建立了許多的王國和侯國。漢高祖所有的兒子、兄弟、堂兄弟、侄子和一些劉氏宗室以外的人,都被封為王。他們被派往九個王國,以期藩屏王室。於後來隨著異姓諸侯王被逐漸剪除,漢高祖確立了一個基本的政策,就是“非劉氏不王”,這樣,這個最高階的爵位就逐漸變成了劉氏宗室的禁臠。皇帝的所有兒子,除了太子,都被立為王,其他的宗室親屬則被封為侯。

起初的時候,諸侯王幾乎是完全自治的;中央朝廷能夠對之施加的約束近乎為零。後來,朝廷採取了削弱諸侯王的政策,他們就喪失了對王國的統治權。但諸侯王仍然據有僅次於皇帝的極高地位。並且,他仍然可以從王國得到“衣食租稅”。

在嫡長子繼承製下,只有國王嫡妻所生的長子才有資格成為太子,其他的王子在漢代早期的時候根本得不到任何封地。但是,漢武帝為了削減各個王國的領地,推行了一種新的制度,這個制度規定,所有的諸侯王都可以將自己的領地分給其他的兄弟和兒子,並且經過皇帝的允許,這些人也可以封侯。於是除了嫡長子以外,貴族的身份開始延伸到其他的王子。

侯爵可以從他的領地上獲取一定數額的賦稅,賦稅的多少取決於皇帝分配給他的人口數量。與此類似,東漢時期的王子和其他宗親也會被封為王侯。在整個帝國被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即公元37年,就總共有137名宗親被封為侯。

外戚

在兩漢時期,皇后或者皇太后家族的人自始至終都享有崇高的社會和政治地位。因為沒有人可以與皇帝的地位相匹敵,他所娶的人總是來自較低的社會等級,所以我們可以說,外戚家族總是“尚”嫁的;這樣一樁婚姻無疑會提高女方家族的地位。而外戚制度也著實開闢了一個最為快捷的社會流動渠道,這個渠道可以使外戚家族的人驟然升至社會—政治層級體系的頂端。在許多情形裡面,外戚家族原先的境況和新近獲取的地位之間,對比都是極端強烈的。

在西漢的外戚裡面,只有五家在尚嫁皇家之前是出身顯貴;一般說來,王朝早期統治者的妻子都不會來自顯貴之家。漢高祖的妻子呂后就出身於平民。文帝竇皇后、武帝衛皇后和宣帝王皇后也都出身寒微。武帝鉤弋趙婕妤和宣帝許皇后都出身於小吏之家,他們的父親還受過宮刑(因此在當時人看來,她們都是出自卑賤之家)。竇皇后少時家貧,弟廣國被人掠賣為奴,為其主人入山作炭。宣帝的母親王翁須出身窮苦。

她在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父母無力供養,所以就離開了家,寄養在一個姓劉的人家。後來又被劉家轉送給了另外一個正在收養和訓練歌舞伎的人。翁須的父母也沒有辦法隨她一同前往,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路費。最後她就成了史皇孫的姬妾,生下了宣帝。宣帝即位以後,他外祖母和她的兩個兒子(即翁須的兩個兄弟)乘著黃牛車到朝堂之上接受了宣帝的召見。武帝衛皇后的本家,據史家描述也是很卑賤的,她本來是平陽公主家的一個歌伎,是個私生女,母親是先前平陽公主家的一個家童衛媼,父親則是以縣吏給事公主家的鄭季。她的弟弟衛青也曾經是平陽公主家的家奴,經常作公主的騎從。

不過,從漢宣帝以後,皇帝開始漸漸娶顯貴人家的女兒為後。宣帝的第一個皇后許皇后,父親是個宦官,第二個皇后霍皇后,是霍光的女兒;第三個皇后王皇后,出身於一個世襲的關內侯家庭。此後的幾位皇后,除了成帝趙皇后原本是一個學習歌舞的宮人以外,其他人都多少可以說是來自顯貴之家,她們或者是出身高官,或者是先前外戚的族人。

不管外戚家族是否曾經顯貴過,透過尚嫁皇室、加官晉爵,他們都可以迅速顯耀起來,而名位和財富也會隨之而來。儘管漢高祖早就留下制度,規定只有功臣才可以封侯,但這個制度已經逐漸變成具文,並且就一般情形看來,外戚家族裡面往往會有一個或者不止一個的人被封為侯。據《漢書》卷十八《外戚恩澤侯表》,因功封侯的只有七個人。皇后或者皇太后的父親總是要封侯的。如果他人已經死去,還要追封。

皇后的兄弟可能不會受封,但隨著下一任皇帝的登基,當皇后成為皇太后的時候,他們一定會被封侯。即便皇帝的母親在生前沒有作到皇后(只是皇帝的姬妾,或者是王后,或者只是太子妃),可是等她兒子登基以後,她的兄弟或者兄弟的兒子也一定會被加封。

皇帝的母舅會無一例外地被封侯,對此漢章帝曾明白地加以解說。起初馬太后不願意自己的兄弟被封,於是章帝對她說,“漢興,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也”。和帝也說過,“舅氏舊典並蒙爵土”。也有人這樣說過,“隆漢盛典,尊崇母氏,凡在外戚,莫不加寵”,還有人說“漢家舊典,崇貴母氏”。

與此同時,透過封侯,外戚會獲得一定的地位,透過擔任官職,他們還會獲得政治權力。除了少數的例外,外戚家族的成員,尤其是皇后或者皇太后的父親和兄弟,都會被委以官職。其他的家族成員,比如她的叔、伯,從兄弟和侄子,也會經常被委以各種各樣的官職。有時甚至連皇后姐妹的兒子都會獲封。

外戚族人擔任的通常都是高官,有時甚至是最高階的官員。有四個外戚家族的族人曾經作過丞相,即呂產、竇嬰、田蚡和王商。不過習慣的作法是把他們封為將軍,他們可以擔任諸如大將軍、車騎將軍或者驃騎將軍這一類的職務。從武帝朝以後,所有被委以最高官職、執掌輔政之權的外戚成員,都被拜為大司馬,這個官職有時是將軍之職的加官,有時是-個獨立的官職。

皇帝經常給母舅極大的尊榮,並且還會委以朝廷重任。按說,漢朝的故事是後父重於帝舅,但看起來還是帝舅的勢力更大一些。元帝母親的堂兄弟許嘉,在元帝的時候就以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成帝即位以後,作為成帝許皇后的父親,他仍然擔任著這個職務。但成帝復以元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與嘉並。

杜欽以為故事後父重於帝舅,乃說鳳曰,“車騎將軍至貴,將軍宜尊之敬之,無失其意”。但三年以後,成帝想讓王鳳專任政事,於是就將他的岳父罷免了。在整個成帝一朝,大司馬的職位一直都控制在外戚王氏之手。這個家族先後有五個人相繼擔任這個職務。“有一次成帝甚至“悔廢平阿侯譚不輔政而薨”。其實在王氏叔侄裡面,只有一個人按照次序應當輔政而被廢,因為他犯了某種罪過。

身處高官顯貴自然會給外戚家族的成員帶來財富、名位和權力。對——個曾經寒微的家族來說,這種變化是極其迅猛的。這個家族的地位會在一夜之間有云泥之別。在竇長君和竇廣國的姐姐成為漢文帝的皇后之後,周勃和灌嬰這些朝廷高官相互議論說,“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此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

衛青更是絕佳的例子,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不管一個人出身多麼低賤,一旦成為外戚,他就可以窮極貴寵。衛青原先是平陽公主的家奴,經常作平陽公主的騎從。曾經有一個相面人告訴他:“貴人也,官至封侯。”衛青笑著回答他說:“人奴之生,得無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後來他的同母異父姐姐作了漢武帝的皇后,他就被拜為將軍,最後還作到大將軍,封長平侯。

“是時平陽主寡居,當用列侯尚主。主與左右議長安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大將軍可’。”

開始的時候,平陽公主因為衛青曾經作過自己的騎從,有些猶豫,但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將軍姊為皇后,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以易之乎?”於是平陽公主也就答應了下來。

與西漢時期的外戚家族不同,東漢的皇后,幾乎所有人都出身於富貴顯赫之家。東漢建立者劉秀的兩任呈後郭呈後和陰至舊,排世才‘豪富之家。郭皇后的父家是真定“著姓”,其父郭安具足公主女漢曾讓田宅財產數百萬與異母弟。“陰至石家仕僅宣帝(前73-前49年)時“暴至鉅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

外戚馬氏、竇氏和梁氏也都是大姓,自西漢以來即世代顯貴。馬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茂陵。馬通曾以功封重合侯。馬援的三個哥哥和侄子,‘王莽時曾為二千石。馬援是明德馬皇后的父親,他曾“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賓客多歸附者”。他後來被封為伏波將軍,新息侯。竇氏是漢文帝時期的外戚竇氏之後。宣帝時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平陵。“累世在河西(今甘肅)”任太守和校尉等職。

章德竇皇后的曾祖父竇融,更始新立的時候為張掖屬國都尉,後為隗囂將軍。後來又投靠劉秀,因討伐隗囂有功,封安豐侯,遷至大司空。梁氏在漢武帝時“以資千萬徙茂陵”。順烈梁皇后的高祖父梁統曾任太守,封侯。統長子松,尚光武女舞陰長公主。梁統有兩個孫女是漢章帝的貴人,其中一個還是和帝的母親。梁皇后和她的姑姑都嫁給了順帝。梁皇后後來還做主將自己的妹妹嫁給桓帝,她就是後來的桓帝懿獻皇后。

另外幾家外戚,雖然在西漢的時候都還不知名,但在東漢的時候都是顯貴之家。鄧氏、陰氏、王氏”、伏氏和曹氏都是高官,其中又以鄧氏的地位最為顯赫。和熹鄧皇后的祖父鄧禹,早年追隨光武帝,後來以軍功封侯,並先後在朝廷裡面擔任大司徒和太傅等高官。他有四個兒子被封為侯,他的第六個兒子,也就是鄧皇后的父親鄧訓,曾歷任校尉和太守。

鄧氏和另外一家外戚陰氏聯姻(和熹鄧皇后的母親即光烈陰皇后的從弟女)。鄧氏還有三人尚公主。伏氏也是世代仕宦之家。獻帝伏皇后是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孫,她的父親伏完襲爵不其侯,尚桓帝女陽安公主。皇室都傾向於跟從前的外戚聯姻。外戚家的男性經常尚公主,而女性則經常被選為皇帝的姬妾或者皇后。在東漢,總共有五位皇后出自先前的外戚之家(和帝陰皇后、桓思竇皇后、桓帝鄧皇后、桓帝懿獻梁皇后和靈帝宋皇后);在這五家外戚裡面,其中又有四家出過兩位皇后。

東漢的外戚只有一家是平民。那就是靈思何皇后,“家本屠者”。後漢時期的貧賤之家,因為成為外戚而在一夜之間顯赫起來的,史籍裡面這是僅見的一例。

東漢遵循西漢時候的舊例,皇后或者皇太后的父兄通常都會被封侯。明帝是僅有的例外,對於皇后馬氏家族的人,他既未晉爵,也未加官。但章帝即位以後,就將三位舅舅封為列侯。他曾經對馬太后說:“漢興,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也。”

皇后或者皇太后的父兄通常都在朝廷裡面擔任高官。從章帝時期開始,諸如車騎將軍和大將軍之類的要職開始由外戚來擔任。這樣他們就被提升到與三司齊平的位置(有時甚至還要高於三司)。與此同時,由於控制了這類要職,外戚的權勢也開始上升。

功臣

第三類貴族可以稱為功臣,這些貴族主要是一些因為功勞,尤其是因為軍功而獲得爵位的人。西漢剛剛建立的時候,有七個忠心追隨劉邦的人,就是因為在推翻秦朝和擊敗劉邦勁敵項羽的過程中軍功卓著,被封為王,此外還有137個功勞稍差的人被封為侯。

但是,漢高祖後來又發現這些異姓王靠不住,所以沒過多少年,他們就先後被高祖和高後逐一剪除了。除了長沙王以外,他們全都被劉姓王取而代之。接著,高祖與大臣們約定,“非劉氏不王”。他和一幫大臣們盟誓,如果有劉氏之外的人稱王,則“天下共誅之”。自此以後,王這種最高的爵位,就成了異姓不能染指的禁臠。這樣,侯就成了功臣們可以獲得的最高等級的爵位,他們可以此得到從數百家到上萬家不等的封邑。

參考文獻:

《漢書》

《史記》

《後漢書》

《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