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第47期《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讀書筆記(五)

周書紀年 第47期《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讀書筆記(五)

在上一期中,周書紀年和大家一起探討了宋代的各項制度,並與漢唐兩代作了比較,本期將和大家一起討論明代的制度,但限於篇幅,本期只討論明代的相權。

朱元璋影視形象

周書紀年在上期中提出,漢代的宰相是真宰相,既有對政府的監督權也有對皇帝的監督權,唐代宰相只有對皇帝的監督權,宋代宰相則這兩種權力都被完全剝奪。到了明代,則連宰相的名號都被取消了。如果說中國自秦代到清代的歷史是專制的,這種觀點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明代之前的朝代,在中央政府的組織中,皇權與相權是有明確劃分的。雖然不同朝代,二者比重不同,但並不是一切都由皇帝說了算的專制,專制一詞用於明清兩代才比較恰當。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因宰相胡惟庸造反,明太祖朱元璋藉機廢除了宰相稱號,不再設立。並規定以後他的子孫永遠不準再立宰相。明代政府是沒有宰相的,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的一項重大改變,皇權在與相權的鬥爭中,獲得了表面上的完全勝利。

胡惟庸影視形象

明朝沒宰相,並把中書省也一併廢去,僅留中書舍人這一七品小官職。門下省在宋代已無實權,在45期中周書紀年便提到,原隸屬於門下省的諫官的職責最終由監督皇帝而變為與宰相對立。三省中只剩下尚書省,但尚書令與尚書僕射也沒有了,尚書省沒有長官,改由六部分頭負責。原來尚書省的長官是尚書令,副長官是左右僕射,現在變成了六個平行長官。這六個尚書各不統屬,一般都為二品大員,成為法理上的政府最高官員。

明代政府官職的改變,將一切大權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但明代也並不全是由皇帝來獨裁,有許多事情,是必須經過廷推、廷議、廷鞠的。明代小官由吏部尚書任命即可,大官則需要由九卿與外放的巡撫總督來公開推舉,這叫廷推。廷議則是聯席決定各部不能單獨決定的大事,廷鞠是三法司不能決定的獄訟,由九卿開會共同決定。可見明代還是有一些事,並不由皇帝獨裁。

明代沒了宰相,設定六個平行尚書,但最後的事情還是要由皇帝來決定。皇帝一個人當然管不了這麼多的事,因此就設定了一個秘書處,時稱內閣。內閣成員叫內閣學士或內閣大學士,內閣學士不過是皇帝個顧問,按照皇帝意思幫助皇帝處理各項事務。遇到皇帝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詢問,提供參考意見。原來各地的奏章,是由宰相批答,現在改為內閣大學士來批。但大學士必須按照皇帝的意思寫下批語,大學士僅僅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並不是宰相。大學士官品不高,只有五品,遠低於尚書的二品,在上朝時的班次也在尚書之後。明朝最初的明太祖與後來的明成祖,歷經戰爭懂得打天下的重要,所以對內閣的掌控與使用是得心應手的。但他們的子孫生於皇宮,長於皇宮,對很多政事並不熟悉,政治能力逐漸萎縮。故後來的皇帝,不得已只好將權力賦予內閣,內閣成員的權力就慢慢地重要起來。

明朝官員

雖然內閣權力漸重,但大學士依然只是五品官,甚至明朝滅亡之時,大學士也還是五品官。但閣權既重,閣員就由各部尚書和皇帝原來的老師擔任,大學士不過是一兼官。這樣在朝會時,有入內閣的尚書就能站在其他尚書之前了,但按法理來講,內閣成員之所以尊貴,並不是其所兼任大學士一職,而是他的本官,他本來就是尚書,本來就是政府的最高官。當閣員由尚書或皇帝老師擔任之後,閣員的整體執政能力大幅度提高,而皇帝的政治能力卻因為自身成長的環境,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所以皇帝由最初親在內閣,變為不常到內閣,再到不見內閣,只由內閣票擬送到皇帝處批。後來的皇帝,由於成長經歷、自身智力與精力的原因,無法處理好國家大事,也無法應對政治經驗豐富的閣員,只好將部分權力下放到內閣,所以內閣成為宰相的異種,但並非宰相,因為在法理上,內閣成員只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不是政府首腦。

由於皇帝與內閣日常並不見面,於是在皇帝與內閣之間,就多了一層中間環節,這就是太監。明初太監是不得干政的,明太祖在洪武十七年鑄了一塊“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鐵牌,掛在宮門裡。但後來皇帝執政能力低下,不得不借助太監之手,來批改公文奏章,對付內閣。明朝由於沒了宰相,太監就填補了權力的真空而干預朝政,而且明朝太監干政,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下,內閣見不到皇帝,一切政事的實情並不能透過紙面票擬直達皇帝。內閣學士如果真的要行政,就必須和太監搞好關係,攻守同盟相互勾結。在明朝有些特殊時間內,太監才是真宰相,副皇帝。

張居正影視形象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張居正,這個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中學歷史課本里面有寫。張居正雖然是內閣大學士,但並不是尚書,只是因為他是皇帝的老師而擔任內閣成員。所以當張居正想辦政事的時候,只能和司禮太監相勾結,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一點朝臣大體上都持反對意見,因為張居正並不是前朝宰相,也不是政府行政長官,就不該弄權專政。當時尚書才是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他們只聽命於皇帝,並不聽命於內閣,所以尚書可以不理會張居正的意見。張居正在法理上並不是大臣當權,而是權臣弄權,因為他並不是宰相,卻在做宰相的事情,問事攬權,這是嚴重違反明太祖祖制的。張居正的身份只是內閣大學士,其藉著皇帝老師的身份來干涉各部院行政的行為,在明朝是越權違制的。張居正並非政府最高領袖,但總以宰相自居,儘管其所作所為,在中國歷史上歷來褒多貶少,但其死後,家抄籍沒,也屬必然。

本文參考書目為:錢穆。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第3版[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