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遷都洛陽修建大運河,隋煬帝一個世人皆知的暴君,究竟有何貢獻

在歷代帝王中,隋文帝楊堅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的天下來自於百姓不滿於宇文贇橫徵暴斂,所以在宇文闡即位後,楊堅就趁機改朝換代,唐太宗認為他的天下是靠欺負孤兒寡婦得來的,清代史學家趙翼也有言:“古來得天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無論如何,他終結了宇文氏的統治,最後建立了隋朝,成為了開國皇帝。

然而,就是這個節儉愛民的皇帝,卻開始大興土木,改造起長安城來。長安城最初的建造就是一個不科學的工程,用深井排汙水的方式最後導致排水不暢,汙水最後只能滲入泥土中,不僅破壞了環境,還影響了城中百姓的正常用水,就連飲用都成問題,所以改造是勢在必行的。

另一方面,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長安城靠近渭水,一直都有水淹的隱患。根據記載,“隋文帝夢洪水沒城,意惡之,乃移都大興。”在古人的認知裡,帝王的夢境大多都有警示之意,所以這個工程也成為隋文帝心裡的一塊大石頭。大興城的效果圖就是以漢魏洛陽城為藍本,無論規模還是佈局都有著極高的契合度,而大興城就是後來唐朝的長安城。

在隋文帝開國後,一直致力於將國家從穩定過渡到富足,隨著國民安定,人口也開始劇增。但是國家的供養能力卻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當時的隋朝主要糧源就是八百里秦川,無法滿足都城近百萬人口。在交通上,別的地方的糧食調運只能止步於洛陽附近,漕運能力無法支援這樣的需要。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在開皇四年和十四年關中荒欠,朝中君臣集體逃荒到洛陽去解決溫飽問題,很是狼狽。

在隋文帝去世後,他的次子楊廣上位,史稱隋煬帝。雖然楊廣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但是他也對歷史做出了一些貢獻。他開創了封建王朝大力沿用的科舉制度,還修建了隋唐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根據當年楊廣的親自考察,他看上了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這個地方,就將此地定為東都城的建立點。

在他繼位第二年的春天,他就開展了東都城的工程,除了任命朝中大臣全權負責,還大量徵召百姓來完成這個工程。在經歷十個月的建造後,洛陽作為集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的身份就正式誕生了,成為了無比繁華的地方。

隋煬帝遷都洛陽主要有以下原因:

1、方便南北的交通,加強中央對南北控制

長安城作為開國後的都城,除了本身具有的排水問題,還有地理位置的限制,漕運更是一言難盡。如果將都城遷到洛陽,不僅掌握了交通優勢,還大大便利了與各地的交流,這樣的舉措不僅在政治上有著重要意義,最其他城市也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2、削弱其他勢力的掌控,減少世家的影響

3、南糧北運,杜絕君臣洛陽逃荒的現象

隋煬帝不僅將都城遷到洛陽,還修建了大運河。修復了漕運這個bug,解決了都城人口的溫飽問題,物資也可以及時運輸到都城中。有了隋文帝逃荒的前車之鑑,隋煬帝在洛陽附近還修建了糧倉,徹底杜絕歷史重演。

隋煬帝給洛陽帶來了兩樣東西:

1、引進牡丹

在後來的“洛陽三絕”中,牡丹絕對是豔冠群芳的。根據記載,“隋帝闢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二十箱牡丹,有赤頁紅、革呈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矯等名貴品種。”隋文帝大力引進牡丹品種,才有瞭如今洛陽三絕的勝景。

2、為伊闕起名字為龍門

“伊闕”來源於伊河衝出伊川后,兩岸遠望如門闕,才有此稱呼。隋煬帝曾經在考察時看到了這個地方,不禁大喜:“此非龍門耶?自古何不建都於此?這個名字就這樣一直沿用下來。

事實證明,隋煬帝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暴君,他的歷史功績也是可圈可點的。雖然修建洛陽,開鑿運河徵用了大批勞動力。東都洛陽只一年就修好,必是徵用大批勞動力,日夜趕工。開鑿南北運河更是死傷無數,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楊廣暴戾,動輒殺掠,後期導致民怨四起,也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