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這屆年輕人喜歡看文物修復!?原因竟是很治癒~

文物總是不可思議,最近陝西咸陽的乾陵博物館就發生了“怪事”,文物身上竟然“長毛”了!

其中一位陶俑從頭到腳覆蓋淡黃的絨毛,在燈光的照射下活脫脫一隻“金絲猴”!一個另一位陶俑彷彿穿上了一件金色裘皮大衣,不少網友調侃道,“哎呀,太熱了”~

“長毛”後和“長毛”前對比

修復專家解釋,這是鹽析現象,由於陶器的密度比瓷器低,有著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小孔,容易吸收地下水中的可溶性鹽,遇到空氣溫溼度變化,鹽分就會從陶器內部析出,引起表面結晶。

鹽析會讓陶器變得更粗糙、鬆脆,所以我們逛博物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展櫃裡放著恆溫恆溼裝置。

不過並非所有的陶器都會這樣,有些陶製文物做過脫鹽處理,就不會因為溫溼度變化出現鹽析,而有些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做脫鹽處理的,就會在一定環境下鹽析,頻次很難確定。

化腐朽為神奇

對於文物和修復,人們的積極性可以說是越來越高,除了被大家直呼可愛、瘋狂刷屏的兩位“長毛”陶俑之外,B站上關於文物修復影片的點選量都十分驚人。

尤其是從破爛不堪的“渣渣”狀態,被修復師妙手回春變成精美器物的一瞬間,滿屏都是“再刷億遍”,“看這個巨爽”,“真的很治癒”……

這種爽感不難體會,比如著名的《五牛圖》修復,現在我們無論在課本上還是博物館裡看到的《五牛圖》都是這樣的:

唐 韓滉《五牛圖》,故宮博物院藏

但你絕對想象不到這件“現存最早的紙上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數寥寥的唐代紙絹畫真跡之一”……有著極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地位的《五牛圖》,在上世紀50年代輾轉回國之前是什麼樣。

千瘡百孔、遍體黴斑,僅五牛身上的大小蛀洞就達數百處。讓它化腐朽為神奇的人,是故宮文物修復師孫承枝。

從不敢妄動到尋得最佳修復方案再到完成,前後用了整整八個月時間,過程相當驚心動魄,最終五百多處破洞被修復得完好如初,驚豔世人。

故宮文物修復師孫承枝

《五牛圖》修復前、中、後對比

讓人嘖嘖稱奇的還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兵馬俑修復,印象裡一直覺得它們從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但剛出土的時候,卻是連基本的人形都沒有,修復人員面對的經常是一地碎片。

從毫無頭緒的碎片到一個完整的陶俑,中間要經歷無數道繁雜的工序,剝離陶片上的泥土,粘合脫落的紋飾,整理凌亂不全的陶片,進行詳細的人工繪圖……

不過這些才只是準備工作,漫長的培訓之後,修復師才被允許上手觸碰陶片和拼接重組,能最終修復成我們如今看到的樣子,實在不可思議。

兵馬俑修復現場

同樣驚豔的修復不勝列舉,比如大唐公主李倕的冠飾的修復,出土時冠飾上的寶石已經七零八落,由於零件極為細碎,修復專家不得不借助顯微鏡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清理以及還原它們之間的空間關係,但修復過程有多艱難,結果就有多震撼。

唐代宗室女李倕冠飾修復前後對比

此外,還有故宮博物院藏《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的修復,河南上蔡縣楚墓出土的升鼎修復……

《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修復前後對比

河南上蔡楚墓升鼎修復前後對比

積極的治癒力

從時間角度來看,如果文物是過去式,那麼文物修復就是正在進行時,它一部分是為了重建歷史和藝術價值,但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和當下的人們發生關係。那些在公屏上留下“再刷億遍”,“看這個巨爽”,“真的很治癒”……彈幕的人們一定對此深有體會。

心理學上認為,觀看能量的聚集和解除安裝,能讓人產生治癒感和解壓感,比如很多人喜歡看被有序排列或瞬間毀壞的影片。

整齊堆疊的物體

倒塌的多米諾骨牌

能量的聚集,相對積極,可以令觀者體驗到現實生活中很難觸碰到的一種非常純粹的秩序建構;

能量的解除安裝,相對消極,令觀者體驗的是一種不用承擔相應社會規則,打破禁錮的快感。

按照這一說法,以還原歷史狀態為目的的文物修復,也天然地為人們提供著一種純粹的秩序建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你會不僅驚歎於歷史的滄桑,古代匠人的智慧,修復師的技藝,也為文物從碎片到完整而感到一種下意識的圓滿和治癒。

廟畫修復前後對比

生活中無窮無盡的瑣事,莫名其妙的焦慮,讓人心生不快的“不完美”……好像都可以在看到一件文物被修復後,令心情得到極大的紓解。

看似無解問題好像也變得可以掌控,畢竟那些令人無從下手的碎陶片最後竟然可以被修復師拼成一件品相完整的陶俑,還有什麼比這更復雜的事情嗎!這大概就是文物修復賜予我們的力量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撰文:觀復甦夠以

監製:觀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