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代食品安全:食品新增劑的發展歷程

引言

現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社會性問題,特別是食品新增劑問題,已經成為了諸多社會人士尤其關注的重點問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普通民眾心中,三聚氰胺等化學物質就是食品新增劑的代名詞,殊不知,食品新增劑並非一個貶義詞,其涉及範圍也非常的廣泛。

從專業角度來說,食品新增劑的主要功能為對食材的色香味進行最佳化,以及延長其保質期。我們日常使用的油鹽醬醋等就都是新增劑的範疇,而色素、甜味劑等等也在其範疇之內。在我國,食品新增劑並非近代才有之,在古代,就已經獲得了顯著的發展。

一、中華民族是最早使用食品新增劑的民族

縱觀全球歷史,最早使用食品新增劑的便是華夏兒女,早在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食物當中新增鹽巴等調味料,提高食品的品味。其實,“鹽”這一漢字的深層次意思為“在器皿中煮滷” ,可以說,鹽的出現,讓食物變得更為美味,做法自然也更為豐富。此外,考古學家也發現,我國是世界範圍內最早使用煎鹽器具的國家,這也足以證明,我國在此領域的領先程度。

《說文》記載: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

後來,到了周代,民眾開始利用肉桂等調味品提高食品的鮮度;再到漢朝時期,祖先憑藉聰明才智開始利用滷水等物質進行豆腐等食物的加工製作;到魏晉年間,鹼這一物質被用於麵食的發酵,民眾主食的選擇又有了增加;到唐代,色素被髮明,食物進入了色香味俱全的嶄新時代;宋朝,不但亞硝酸鹽被使用,炸油條的新增劑配方也已經出爐。雖然古代的食品新增劑遠不如現如今這般豐富多彩,但是也為民眾的食品色香味增色不少。

二、歷史上關於食品新增劑的記載

在我國古代,關於美食的書籍不勝列舉,但是鮮有人知,關於食品新增劑的各種記錄也已經出現。如魏晉時期著名人物崔浩就將其母親的食品加工方案記載成冊。說起這部書的出爐,和崔浩的母親盧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盧氏本人是一位對美食頗有研究的人士,她將自己製作美食的經驗口述於崔浩,然後便有了這部書的誕生。此書當中,關於食品新增劑的內容不勝列舉,具體來說,如釀酒的作白醪酒法,製造醬料的作麥醬法和作芥醬法,製造板栗食品的藏幹慄法等等,都提及了食品新增劑的相關內容。這些內容為當時食品行業的發展都作出了不容忽視的巨大貢獻。

除了崔浩的記錄,還有一部和食品新增劑有關的古籍不得不提,那便是《齊民要術》,此書作者為魏晉時期鼎鼎大名的賈思勰,在該書的調味章節當中,有諸多關於調味料的詳細介紹,如槐葉冷淘的製作,就需要將槐樹葉片煮爛,然後經過特別手法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取其濾液加入到面製品當中。此外,古代食品專家謝諷也對相關內容做了詳盡的記錄,其記錄內容不但囊括了諸多美食的製作方法和竅門,也將食品新增劑提升食材色香味的內容悉數到來,並且作為一名宮廷御膳行業人士,該作者的作品內容更為具體化和專業化。

結語

在古代,科學發展遠不及現如今,某些不良商販為謀求利益,也會在食品當中新增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的新增劑,食品問題在那一時代也同樣存在。這些內容甚至被記載在歷史文獻當中,具體舉例來說,如在原來就明確記載了不法商販為肉類注水的行為,此外還有人記載了不法商販在其銷售的油中新增尿液的案例,即“每作油時,乘熱益以便溺,幾三支一”。此外,古代相關法律也有一部分內容明確顯示,違反食品安全者將受到嚴厲處罰。可見,食品新增劑問題在古代也並非是空白。

參考文獻:

《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