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遊山東農村的一座野山,發現別具特色的風景,更激發出詩韻文化

《山行》

東山任我行,欲就鶴雲情。

時雨方鳴澗,新雛又振聲。

空懷陶令志,恍惚廟堂名。

歸牧藏詩意,江郎力不成。

(大美梁甫山之梁甫鳥瞰)

《那時我與誰遊》

國慶佳節,收成的季節,秋高氣爽。提妻之命,遠足難為,攜閨女近遊七蓮。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農事有些遲,路邊田裡僅見三三兩兩的農者在勞作。一路順風,一路無話。

(大美梁甫山之龍門穀子南澗米)

午餐時分到五蓮縣城,一座建在丘陵上的小城市,過節的緣故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本欲約本地的同事好友一聚,無奈閨女不悅,只好作罷,閨女說,景點肯定有賣吃的,說不定買點特產,豈不更好?我想也對,今天的任務是讓閨女高興,於是打消了約友見朋的念頭,驅車直奔七蓮山景區。

路上,閨女嘀咕,過往的車輛怎麼這麼少?路怎麼這麼窄?我雖也有些許擔心,但為了不放大她的疑慮情緒,我只有拿沿途的景觀轉移她的視線,例如,途經的一個鄉鎮撤銷了,路邊的水庫看似是中型的,美國白蛾吃光了一大片樹葉,山上的石頭是花崗岩的……

(大美梁甫山之美人梳)

景區入口處出奇的安靜,沒有一輛車,沒有一個人。按了幾聲喇叭,裡面出來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者,臉色紅潤,似是喝過酒。

“我們是遊客。”我探出車窗喊。老者急忙折回售票室,按動欄杆開關。

售票室像一個起居室,雜陳餐具、炊具和床鋪,吃飯的小桌子上放著一些老者採來的不知名山果和藥草。除了老者,別無他人。

“有什麼景點啊?”我想起了路上閨女的狐疑和嘀咕,我的疑慮也隨之開始加重。

“很多啊,有大瀑布、四面佛、老母閣……你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大約多長時間遊覽完景區?”

“我快些,你們慢些。”雖然有些答非所問,但老者介紹得還是很熱情。

雖有些疑慮,既然到了,絕無放棄的理由。於是買票,登山。

(大美梁甫山之梁甫天路)

登山的路上依舊空無一人。沿路是常見和不常見的野花、藤草、果木,都已到了收穫的季節,雖然不再蔥鬱,但很豐腴,抑或豔麗。山裡很靜,除了山風拂草的聲音,便是秋蟲和蟈蟈合著草尖韻律的對唱了。走近,歌聲戛然而止,離開三五步,繼續它們的和鳴,好似一群不諳世事的孩子,嘰嘰喳喳,如影隨形。此時,這是它們的天地。

誰敢想象,一個景區的核心景點只有我們爺倆欣賞?七蓮山的核心景點是“大滴水”,一處高近五十米的絕壁,上掛一兩米寬大瀑布,由於枯水的緣故,現在如其叫瀑布,倒不如說是織女纖手中的水做的銀線,布還沒有成形狀。瀑下石砌小潭,水猶清冽,水線淅淅瀝瀝墜下,激起瀑下小潭碧玉般的鏡面上彈跳著顆顆玉珠,發出細碎的撞擊聲。這裡照例沒有人,陪同我們爺倆的依舊還是啾啾秋蟲。

絕壁似一個巨型懷抱,上面凸起,中間凹進,又似一音樂廳巨型廊壁,石潭前邊建一觀瀑臺,像一個小舞臺,容百餘人。面對難得的空曠和寂然,我對絕壁大喊兩聲,聲音經過絕壁的改造,迴音洪亮渾厚悠長。我突然想,這地方足以佈置一個交響樂隊,水盛時節,和著瀑布的轟鳴,演一場音樂會,會是何種景緻……這不算是奇思妙想吧?

(大美梁甫山之美人梳)

也許是本著有景必有廟宇的景點開發思路,不管有無參者,無論有無善男信女,開發者照例在觀瀑平臺的邊上依山建了兩組宮殿建築,想必是門衛老者介紹的景點“四面佛”的府邸,這只是我的臆斷,然而宮門緊閉。閨女和我都不感興趣,遠遠地觀了,叫什麼名字也沒在意。

繼續登山的路尚未開發,只是隱約有攀登者留下的足印,估計門衛老者所說的“很多”景點也沒有開發。爺倆商量,都沒有探險的想法,於是折回,下山。

秋蟲依舊相伴。

閨女也許暫時忘了餓的味道,沿途擷取一些野花,我卻用暗自的慶幸積極地打發著有些難捱的寂寥。

(大美梁甫山之楊家溝一川梨花梨花帶雨)

然而,此時、此地,允許你思考。

自然界賦予我們的美景很多,國人的出行衝動被壓抑已經很久,於是,黃金週的路上浩浩蕩蕩,黃金週的景區人頭攢動。臨近黃金週,人們的話題自然是到哪兒旅遊,黃金週結束的幾天內,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來照片一堆廟的話題意猶未盡。黃金週要旅遊似乎已經深深刻入國人的思維之中,成為一種慣性預期和精神生活必需。景物不堪,交通不堪,到處人滿為患,我們在反思的同時,我們一如既往,我們攜包出門。

當然,人滿為患、不堪其重的多是熱門景點,七蓮山是不包含在內的,所以這裡少有的靜和原生態被較好地保留下來,這對於我和閨女,卻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事。然而,在國慶黃金週,這裡冷清的人氣,著實造成景區的資源浪費。冷熱不均,景點開發的深淺和宣傳的力度大小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也有我們出遊計劃安排的心態助推使然,我們的開發者、我們的管理者、我們的出遊者都有責任思考。

(大美梁甫山之美人吊墜瀑布)

下山的路上,我提醒閨女,要記住這次旅行,因為,幽而且靜,今後這種情況不可能複製,我們不會再有這樣的摻雜些許失落的幸運,秋蟲和蟈蟈很快會因為我們浮躁的腳步躲得遠遠的而成為看客。

那時,誰與我們為伍?

《問樵》

山深且入遠塵囂,巖下途窮欲問樵。

臨壑滌心唯自在,伐松說道更難描。

薄田雲上耕三畝,燕座堂前弄短蕭。

汝有高薪爐火旺,也曾荷擔把柴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