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深圳在衰退?深圳在變老?真相來了!

「本文來源:新華社」

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

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40多年間,深圳成為

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樣本

但近期有人質疑說,深圳在衰退

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落後於“北上廣”

有人說,深圳在變老

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十年間提高2。6歲

還有人說,深圳已經陷入困境

最擅長的高新技術領域受外部打壓

而光芒不再、舉步維艱

深圳的“中年危機”

真的來了嗎?

新年開啟,記者來到深圳

看看在風雲變幻面前

這座“創新之城”

如何粉碎質疑

闖關破陣

2022年1月1日拍攝的新年晨光中的深圳灣。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有破才有立

元旦假期後的第一天

前海國際人才港重大平臺啟用

一批重點工程專案集中開工

時不我待

只爭朝夕

曾經

靠著“殺出一條血路”的拼勁

深圳創造了

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奇蹟

這是2020年10月12日拍攝的深圳前海石。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如今

向創新要動能

正在讓深圳重新“高位賦能”

從高階軟體到人工智慧

從區塊鏈、大資料,到雲計算、資訊保安

從0到1式的原始創新越來越多

華為的“答卷”十分提氣:

在供應限制的嚴峻考驗下

鴻蒙作業系統依然站穩了腳跟

裝置數突破2。2億臺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尖利

發出的光就越璀璨”

2021年12月23日,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深圳舉行的釋出會上公佈鴻蒙生態的最新進展。新華社發(華為供圖)

有急也有緩

實力強大的“中國智造”

在深圳不斷湧現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過萬億元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

深圳灣科技園

集聚52家上市公司

超過100家半導體與積體電路上下游企業

這裡的創新令人驚歎:

技術人員正在尋找晶片上的錯誤

相當於一秒鐘內

找到廣東省一個角落裡

一盞紅綠燈的一個小小誤差

創新

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

關鍵技術的突破

也並非一朝一夕

熬過了“無人區”

將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2020年8月26日,深圳灣畔上演無人機燈光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有分也有合

一種能像膠水一樣

快速癒合傷口的醫用粘合材料

如何才能儘快變成產品?

在深圳,能找到答案

樓上是研究院

樓下是企業

上午在樓上做科研、帶學生

下午在樓下把握方向、洽談合作

搞研發,形成合力

搞教學和產業轉化,又能開枝散葉

分化出新的突破口、增長點

這樣快捷高效的模式

對於科研成果轉化初期非常重要

科研人員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2020年8月12日,深圳市福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一家創業企業員工在工作。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城市在成長

樓宇在變化

實幹精神沒有變

創新氛圍沒有變

從深圳市中心的蓮花山公園北瞰

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

廣州大學城

…………

創新平臺連珠成串

發出耀眼光芒

往南眺望

香港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

“老牌勁旅”為粵港澳大灣區

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這是2021年9月8日拍攝的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從早到晚,從春到冬

隨著“前海方案”等相繼落地

粵港澳之間制度性藩籬逐步取消

大灣區“創新軸”如大鵬展翅

創新,沒有界線

深圳用實力

詮釋了一座城市的

“年輕”秘訣

創新之城,永遠“年輕”!

面對質疑,勇毅前行

深度閱讀,請點選:

2022開年城市一線觀察丨這座城市依然“年輕”——“創新之城”深圳2022開年觀察

總策劃:傅華

策劃:趙承、陳凱星、徐金鵬

監製:鄒聲文、張旭東、肖文峰

常愛玲、齊慧傑

統籌:趙超、王攀、熊爭豔

記者:王攀、屈婷、孫飛、印朋、陳宇軒

編輯:屈婷、王宜玄

視覺/海報:李思佳、毛思倩、梁旭

黃玫、夏鐿

新華社國內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廣東分社

聯合出品

深圳,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