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問道國企改革100句!宋志平談國有企業如何在改革中涅槃重生

《問道改革》是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2018年推出的一本改革文集,記述他那些年在國企改革中的實踐和思考。本書中,宋志平與數十位媒體人、專家學者縱論改革,在真誠的對話溝通和精彩的思想碰撞中,全面呈現了一位國有企業家在40年企業改革程序中的不懈探索與深刻思索。

本書源於實踐,內容翔實,敘事精彩,有深度,有銳度,有溫度。書中以生動的講述還原了國企在改革中涅槃重生的艱辛歷程,以創新的理念迴應了國有經濟與市場接軌、發展混合所有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改革難題。書中所呈現的央企市營、國民共進、建立共享機制等一系列實證經驗,以及整合最佳化、以人為中心、包容性的增長等全新經營理念,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近三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了紮實的進展和巨大的成績,尤其是央企在改革推動下取得的創新發展更是令人矚目。國企改革一直是極具探索性和有一定難度的工作,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是來之不易的。最近再次閱讀宋志平先生四年前的《問道改革》,讓人感覺仍是很親切。

它讓我們回首國企改革漫漫長路,重溫這位國企改革者所歷經的艱難和深遂的思考,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韓震

以下是選自《問道改革》100句,供大家參閱。

1.

新一輪國企改革不同以往之處在於,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是將頂層設計與試點先行相結合的。

2.

國企改革應先著手抓關鍵工作,用關鍵改革的突破帶動企業的全面改革工作,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

3.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

4.

現代企業制度對所有權和經營權做了分離,對決策權和執行權做了分離,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進一步對黨組織、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各治理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清楚的界定,保證企業中各層級的權責明確。

5.

內部激勵機制是企業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從外部環境來說,中國企業已經進入全球化競爭新階段,充分調動企業內部要素特別是人的潛力,是增進國有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創新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6.

混合所有制關鍵在機制轉變,混合所有制企業內部機制更加市場化,既有國有企業的實力,又有民營企業的活力,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7.

混合所有制是國民共進的一種經濟結構,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作為股東而存在,都按市場規則辦事,在《公司法》下規範運作,以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最佳化為目的,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

8.

只有內部機制市場化的企業才有真正的動力,應該說,歷經了30多年的改革,市場化內部機制已逐漸在央企中普遍建立起來了。

9.

透過改革激勵制度,建立多層次的現代激勵體系,保護激發企業家、知識員工和廣大幹部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有利於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

10.

今天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國企改革的動力是滿足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1.

以管資本為主和把目標鎖定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上,是當前國企改革在目標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它打通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銜接的“最後一公里”。

12.

國資委透過投資公司管資本,投資公司透過經營股權投資企業,企業用完整的法人財產權自負盈虧,這樣就形成了有效的國有資本管理和執行體系。

13.

企業有三樣東西很重要:資本、經營者和具備人力資本的員工。

好的機制就是要把這三方面關係處理好。所謂好的企業機制,就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員工之間的利益有著正相關的關係。

14.

多年工作實踐表明,黨建工作和企業經營水平息息相關,在企業裡,黨建工作做得好,企業經營發展就會做得好;黨建工作做不好,企業經營發展往往也做不好。

15.

國企改革重要的一項工作是經營機制的改革,包含三點:

一是真正的所有者到位,二是發揮企業家精神,三是建立企業利益、員工利益和管理層利益正相關的關係。

16.

改革是一個細緻活兒,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國企改革,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畏縮不前,應該一步一步地穩步向前推進。

17.

在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可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更加有效地進行戰略調整和佈局調整,這對於國有企業適應創新驅動、競爭焦點快速變化的現代經濟體系十分重要。

18.

改革和認識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且我們今天又面對不少新問題,改革就應該是為解決問題而來。

19.

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創新點:混合所有制以融合經濟為特徵。

20.

不應再用非公即私的傳統思維看待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企業所有制的“新常態”,不應有“誰吃誰、誰混誰”的擔心。

21.

重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重組中的各種問題是客觀的,矛盾的衝突恰恰是工作時要面對的,是我們必須肩負起的責任,對待融合後的一些矛盾,不能消極看待,而是要積極應對。

22.

在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

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區別是,企業家是把企業發展作為實現個人價值的目標,是“我要做”;而職業經理人的工作是完成業績目標,是“要我做”。

23.

要把改革的頂層設計和企業的改革原動力結合起來,傾聽企業家的呼聲,尊重企業家的首創精神,發揮企業家的能動作用。

24.

國企能有今天,是企業毅然邁向市場,擁抱市場化改革的結果,是幾代人心血和汗水的凝結,大家都應看到這一點。

25.

作為央企,從它的公有制性質和社會作用來看,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堅持企業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二是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帶頭推進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帶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四是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國家保值增值,為全民積累財富,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頂樑柱。

26.

關於“市營”,即按照市場化的要求,改革央企的內部機制和執行模式,這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股權多元化,二是規範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三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四是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五是按照市場規則開展企業經營。

27.

以央企為代表的中國大企業至少應該在五個方面起帶頭作用:

第一,大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第二,大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平臺;第三,大企業是帶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火車頭”;第四,大企業是“走出去”的帶頭人;第五,大企業是社會責任的重要承擔者。

28.

我們說央企“市營”,絕不是搞所謂的私有化,而是中央企業要市場化經營,走一條市場化道路。

29.

央企和民企不應是對立關係,而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中,實現“國民共進”的良性發展。

30.

不管是央企也好,民企也好,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都要遵循市場規則去經營和管理,都要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依靠先進的機制取得發展的動力。

31.

建立完善、高效的董事會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的必然,也是企業按照公司法運作的起碼要求。

32.

現代公司制的基礎是公司的獨立性,而公司的獨立性要透過具有一定獨立性的董事會來實現。

33.

一個公司的合理狀態應該是股東按出資享有有限權責,董事會獨立作出經營決策,而經理層按照決策去執行,即逐級實行委託代理制。

34.

董事會是股東會批准設立的,董事是由股東派出的,因而董事會是股東的信託責任組織。董事應對股東負責,認真傾聽股東的聲音,維護股東利益,但董事會一經選出,又是獨立於股東而運作的,並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35.

董事會文化決定董事會的決策質量和工作效果。

36.

在董事會文化的塑造上,我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尊重董事的獨立性;二是充分認識董事的責任;三是講究議事的效率;四是董事會應成為學習型組織。

37.

董事會運作的難度在於常常要在企業的發展和風險之間進行抉擇。

38.

董事長應該是董事會的靈魂人物,是溝通能手,負責董事會的協調,負責與股東和總經理的溝通,獲得董事們和經理層的尊重和支援;董事長也應是個戰略家,有全域性和長遠戰略眼光;董事長還應是個老師,肩負建設學習型董事會的責任,積極創造條件讓董事們得到充分的培訓和指導,引導全體董事一起把董事會建設成為開放、包容和高效的董事會。

39.

國企改革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是一個市場化的過程,也是不斷進化的過程。

這些年來,國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源就是國企逐漸適應了市場,沒有“等靠要”,不再“不找市場找市長”,而是主動適應市場,向市場要效益。

40.

中國建材集團做了兩件事,一是市場化改革,二是聯合重組,這兩件事後來成就了一種企業模式,就是混合所有制。

41.

混合所有制解決了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接軌的問題,這是我們經過三十年反覆驗證得出的結論,形成一個理論上的巨大創新。

42.

混合所有制使所有者到位。企業內部所有者的眼睛就是最好的監督機制,這種天然的內部機制和強大的外部監督共同發揮作用。

43.

混合所有制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國有資本和兩三家非公資本組合形成公司的戰略投資人,這是比較良性化的股權結構。

44.

企業基業長青的道理就是不斷尋求優勢、尋求卓越,一個沒有優勢的企業終將不復存在。

45.

企業要用先進的文化指引心靈,用規範的制度約束行為。

46.

我們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包括雙創、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等,就是用變化去適應環境、用改變創造可能,而不是以不變應萬變,我們有信心解決問題。

47.

今後我們要取得什麼競爭優勢?就是尋求技術優勢、管理優勢,還有品牌優勢、機制優勢,讓這些優勢構成我們國企、央企,或者是大型國有經濟參與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新優勢。

48.

做企業最重要的是要堅守,有責任心,有擔當。這些年我一路走過來,沒有左顧右盼,忠實於我做過的每一個企業。

49.

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

50.

我的座右銘是“忙碌的蜜蜂沒有悲哀的時間”。

51.

管理不是控制人,而是要發揮人的長處,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我,更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熱情及創造性,這是作為一個管理者的本質要求。

52.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並不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的,透過交叉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就好像太極圖中的白魚和黑魚,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

53.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中國國企的發展,帶動了中國民企的發展,支撐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54.

未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需要國企民企精誠合作,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5.

化解產能過剩最恰當的方法就是由大企業承擔起行業整合的重任,走最佳化存量、減量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增加行業集中度,改善產能過剩,實現合理有序減產。

56.

市場競爭是對低效的計劃經濟的一場矯正,而自律和協同又是對過度競爭的一場矯正,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一個過剩行業裡,不應該再以種種原因增加大規模的投入。

57.

行業利益高於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於行業利益當中。

58.

解決過剩的辦法就是進行聯合重組,增加集中度,進而解決市場的惡性競爭和無序競爭,使企業經營更加有序化。

59.

聯合重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勵大企業按區域形成市場核心利潤區,鼓勵大企業之間產能互換,鼓勵大企業託管中小企業,支援企業間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聯合銷售體進行聯合銷售,以上這些是聯合重組的方法。

60.

重組過程主要遵循四大原則:

一是服從戰略;二是具有一定的規模效益和潛在價值;三是能與現有企業產生協同效應;四是風險可控可承擔。

61.

我們的整合走的是共生多贏的路線,我常講“三盤牛肉”端出來,要改變就端出“牛肉”來。

第一盤是公平收購,不強買強賣;第二盤是讓民營企業原股東保留一些股份;第三盤是讓這些民企老總經過培訓轉化成職業經理人。

62.

中國建材的文化包含“三寬三力”,“三寬”就是指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鬆;“三力”指向心力、凝聚力、親和力。

63.

企業利潤應取之有道、取之有度,我們只賺取合理的利潤,絕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維護客戶的利益是我們長期生存的基礎。

64.

大企業更要站在道德高地做企業。

第一,在做企業時,不僅要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以人為本;第二,當進行市場競爭時,要考慮到行業的利益,要有大局觀;第三,企業發展要關注氣候變化,承擔社會責任;第四,“走出去”要給當地經濟做貢獻,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

65.

重組整合不僅要有“道”,還要有“術”。

也就是說,既要有正確的戰略,又要格外重視原則和方式,儘量確保各方利益的均衡。

66.

聯合重組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績效,最佳化就是提升績效的方法。中國建材對市場和新進企業有一整套整合最佳化的方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管理整合。

67.

“格子化”管控主要是為了解決兩亂:一是行權亂,二是投資亂。管住了這兩點,企業就能實現行權通暢、步調一致、有序經營,否則就會寬嚴皆誤。

68.

“格子化”管控包括五個內容:

治理規範化、職能層級化、平臺專業化、管理數字化和文化一體化。

69.

企業成長的三個層次——

做大、做強、做優,分別對應收入成長、利潤成長、價值成長。

70.

“六星企業”即

業績良好、管理精細、環保一流、品牌知名、先進簡約、安全穩定。

7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想達到的目標就是企業有利潤、政府有稅收、員工有收入、環境有改善。

72.

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大環境有三個變化:一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工業時代”到來;二是科技進步加速,智慧化時代到來;三是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突出,綠色發展的時代到來。

73.

機制是調動大家積極性和創造熱情的,要靠深化改革取得。而企業家精神,就是說企業得有一個好的企業家帶頭人,企業家要有英雄情結和犧牲精神,能夠經得住各種考驗。

74.

做企業要有目標,要有效配置資源,打造百年老店。

75.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一是企業的結構高質量,組織結構、財務結構等質量要高;二是技術素質、創新能力高質量;三是產品和服務高質量;四是組織團隊高質量。

76.

企業要提升技術和內在創新能力,推動產品向供應鏈高階發展,而不是再簡單地求速度求規模。

77.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企業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顧客利益和產品質量永遠擺在首位。

78.

華為的成功,離不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好的機制,二是有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精神。

79.

我認為企業家精神有三點很重要:

一是創新,能夠在企業裡做一些改變;二是堅守,能夠持之以恆地在企業做事;三是責任,要有社會責任、家國情懷,要有兼濟天下的精神。

80.

創新和創業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認認真真做好一件事。企業最重要的是尋找到一個產品,並且一直堅持把這個產品做下去,把它做好。

81.

網際網路和製造業是互相促進的,網際網路推動著製造業的發展,並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網際網路的發展也離不開製造業。

82.

過去,我們是以大小論英雄,拿著望遠鏡,尋求速度和規模;新常態下,我們要以素質論英雄,拿起放大鏡審視自己,尋求質量和效益,向創新要動力、要質量、要效益。

83.

企業轉型時,企業領導面臨四個選擇:

一是選擇合適的業務,二是選擇合適的人,三是選擇合適的機制,四是選擇合適的管理。

84.

這麼多年來,我總在尋找創新“痴迷者”擔任企業領導。所謂“痴迷者”,指的是能一心一意做企業、做事情,幹一行、精一行的人。

85.

“一帶一路”的提出是對全球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全新探索,恰逢其時,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86.

“一帶一路”“走出去”,要與金融相結合;要有組織、有重點地走,絕不能單槍匹馬、漫無目的地走。

87.

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實現從GDP到GNP的跨越。GDP是國內生產總值,GNP是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現在也到了這樣一個時機,既要有GDP,也要重視GNP。

88.

要把質量和品牌放在第一位,要突出中國品牌、中國技術,要突出一流品質、一流信譽,要真正努力打造“國家名片”,這是走出去成功的前提。

89.

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要結合國家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探求新的融資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最終形成產業鏈縱向聯合、企業間橫向協作、政府引導推動的格局。

90.

國際產能合作是高質量的產能合作,是高效益的產能合作,是合作共贏的產能合作。

91.

過去,中國建材集團“走出去”過程中的合作共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能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二是要和當地企業合作,有利益共享的思想。三是和當地居民友好相處,熱心公益事業。

92.

在實現文化融合方面,我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關愛員工,以人為本;二是統一文化,凝心聚力;三是團結協作,破除穀倉;四是做好宣貫,講好故事。

93.

中國建材從一家債主臨門、極度困難的企業一路成長為世界500強,靠的就是改革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永遠不能丟。

94.

沒有比員工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沒有比客戶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沒有比投資者對企業有信心更重要的事。

95.

企業要以人為中心,企業是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愛人。

96.

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97.

做企業非常重要的是確立目標,確定目標以後缺什麼找什麼。

98.

企業家是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管理者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企業家是個領導者,要看到明天的事情。

99.

作為企業家領導者來講,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把方向、管戰略、看未來,做綁在桅杆上的人;二是創造思想和文化。

100.

“企業家不常青,企業常青”。

每一個企業家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我希望我們的企業長存,希望我們的事業薪火相傳,希望我們的國家昌盛,這是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