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老字號·新故事」百年老字號同濟堂的AB面

前臨正新街,後抵鐵局巷,“百年老字號”同濟堂在貴陽市正新街35號矗立了134年的時光。

踏入館內,藥草飄香。曲尺櫃檯後,百眼櫃上的小抽屜開開合合,手持戥秤的藥師來回穿梭,從上千味中藥飲片中為來客抓藥。正感嘆眼前宛若時光倒流時,藥房對面的吧檯裡透出隱約咖啡香,探身看,店員正在調製一杯枸杞拿鐵。

公元1888年創立;1994年成為貴州省第一家獲得“中華老字號”的醫藥企業;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A面堅守著望聞問切的傳統,B面則不斷探索中醫藥智慧製造的創新。百餘年時光流轉,老字號同濟堂的故事仍在繼續。

A面·“慢”時光裡的傳承

一張桌子、一方脈枕,開啟了同濟堂中醫院院長朱廣旗看診的一天。

“最近晚上總睡不著,覺得沒力氣。”——病人主訴症狀。

“放寬心,我看看。”一番詳談、號脈之後,朱廣旗輕拍了拍病人手臂,“按這個方子。樓下就可以抓藥。”

作為原貴州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朱廣旗自2016年退休之後便來到同濟堂中醫院坐診。

“我第一次來同濟堂,拉開裝藥的百眼櫃,抽屜裡沒有一絲藥渣,乾乾淨淨。”朱廣旗說,作為資深中醫,看到貴州中醫藥百年老字至今仍保持著活力與初心,“很欣慰,很驚喜。”

貴州同濟堂連鎖藥店總店內,工作人員正在按方配藥

據記載,公元1888年(光緒十四年),時任雲貴總督的唐炯與貴陽名士於德楷共同出資在正新街上建立了貴州第一家中藥鋪同濟堂。

秉承“同心協力”“濟世活人”的宗旨,“購藥須出地道,製作必須精細,配售必依法度”的信條,成就了老字號的歷史。

如今,這樣的光景在正新街35號仍在延續。600多平方米的店內,一樓是貴州同濟堂連鎖藥店總店,可提供1400多種中藥飲片;二樓以上是醫館,以望聞問切解開患者的症候病痛。

同濟堂中醫院內,咖啡師正在調製一杯“養生茶飲”

“在我所看診的人群中,年輕人佔一半。”在同濟堂中醫院坐診的老中醫秦方勇看來,隨著近年來傳統文化受關注度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同濟堂,其中不僅有來求醫問診,有人甚至產生了深入瞭解中醫的想法和行動。

“這兩位就是我帶的徒弟。”秦方勇的身後,“80後”女孩郭桐汐和朋友整理著當天的就診病歷。

“我曾對中醫抱以懷疑,自己成為受益者後便萌生了學習的興趣。”郭桐汐說,自己作為中醫師承學徒已係統學習兩年,平時除了透過線上線下學習理論知識外,每週有兩天跟隨師傅進行出診實操。

“中醫博大精深,學習之路還長。”郭桐汐坦言,雖然萌芽於興趣,如今她和朋友都有以中醫為職業的計劃,眼下,兩人正為了取得中醫師承證書而努力。

B面·智慧線上的創新

傳送帶飛速運轉,機械手臂快速抓取,快速成像技術進行線上檢測……1分鐘,900板藥品便在自動包裝線上完成包裝,並透過軌道進入智慧倉庫。

與正新街35號流淌的慢時間不同,在貴陽市經開區貴惠大道99號國藥集團同濟堂中藥製劑智慧製造車間裡,高速運轉的生產線展示著中醫藥的現代基因。

高速運轉的智慧生產線

作為老字號,不僅要在守中延續經典,也要在變中跨越發展。

2013年,同濟堂加入世界五百強國藥集團;乘上數字化與智慧製造快車,老字號開啟了在堅守初心和匠心中的探索,助力中醫藥現代化“向新而行”。

國藥同濟堂中藥製劑智慧車間

2018年引進德國全自動包裝生產線;2020年,同濟堂“中藥製劑全流程智慧製造新模式應用”透過驗收。“透過專案的實施,生產效率提高了約20%。”國藥同濟堂副總經理孫宜春介紹,從提取到製劑,從包裝到倉儲,全生產流程的智慧製造生產線使國藥同濟堂如今具備年產100億粒口服固體制劑的生產能力,是目前西南地區產能最大的口服中藥固體制劑生產基地。高規格、數字化的現代中藥生產基地,不僅實現了中藥製劑生產節本增效和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其形成的現代中藥生產示範平臺,進一步促進了中藥產業轉型升級。

承載著厚重的中醫藥歷史,融合了數字化、智慧化基因,國藥同濟堂已成為集種植、生產、科研、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中成藥生產企業,是貴州省“智慧製造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示範企業。共有成藥、配方顆粒、飲片、大健康食品(含保健食品)共計十餘條生產線。在全省建有淫羊藿、何首烏、鉤藤、太子參等中藥材種植基地面積約近萬畝,按照統一基地規劃、統一種子種苗、統一農藥化肥、統一基地管理、統一採收初加工、統一包裝儲存等六方面建立高標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傳送帶+碼垛機器人,實現了無人化智慧倉儲

大資料深度融合、道地藥材等多元優勢推動著老字號立足貴州、擁抱突破。2018年,國藥同濟堂建設了貴州省首家“共享中藥·智慧煎煮配送服務中心”,打造系統審方、科學煎煮、配送到家的“一站式”服務流程。煎藥中心執行四年來,處方量已上升至每天300多張,與貴州兩家最大的中醫三甲醫院進行合作,為2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提供代煎服務,在打通中醫藥全產業鏈的“最後一公里”的同時,讓中醫藥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融入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龐博

通訊員 黎金霞

編輯 何濤

二審 楊韜

三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