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國企改革看山東︱山東農擔:破解農業融資“難貴煩”

山東是農業大省,以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為代表的農村改革發展經驗全國聞名。在山東省屬企業中,有一家年輕的企業,到今年12月成立剛滿五年,但已在撬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三農”、穩固農業基本盤、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積極貢獻,這家企業就是山東農擔公司。近日,“國企改革看山東”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壽光、高青、博山等地,在田間地頭與農業經營主體展開深入交流,從中一窺山東農擔五年來的創新探索。

“之前我家有四個大棚,受災塌了1個,另3個大棚的菜苗也被淹了,直接損失就有20多萬。”說這話的壽光田柳鎮陳馬村村民田玉增如今正在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工作,受災後,經過多方面細緻瞭解和考察,他與園區簽署了大棚租賃協議,決心從這裡展開新生活:“主要是看到園區基礎配套設施齊全,不用擔心防洪排澇問題,抗災能力比較強,並且有先進的運營模式。”

田玉增提到的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正是山東農擔與壽光市金投集團合作投建的。在這裡,農擔與壽光市金投集團合作,為其投建的1500畝的田柳鎮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區整體授信,目前已累計為園區內農戶整體授信3000萬元,政府給政策,國企來運營、農擔做擔保、銀行出資金,多家主體合作量身為種植戶設計產品,由此解決種植戶後顧之憂。

“園區與菜農建立‘合夥人制度’,協助菜農透過農擔從銀行拿到貼息貸款,用於支付大棚租賃費及生產資料費用,實現‘拎包入住’。菜農不再為資金擔憂、為技術發愁、為銷路考慮,只要負責好田間管理,就能達到少投入、多收益的效果。”壽光金投田柳現代農業創業創新示範園區負責人常永介紹,透過這種“財政+金融”、“政府+市場”的機制設計,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讓金融支農的長遠前景變得清晰起來。目前,園區內已經發展到第七代智慧化溫室大棚,大規模推廣自動捲簾機、自動噴藥機、夜間補光燈等新設施,普遍安裝了自動溫控系統、智慧霧化器和水肥一體化設施,物聯網應用率達到80%以上,用手機遠端就能遙控操作,有效降低農民勞動強度的同時產品品質明顯提升,所產果蔬均以遠高於市場的平均價格銷售至北京等地高階市場。

淄博的明星農產品不少,但也面臨著傳統農產品如何煥發新動能,以及如何構建新經濟藍圖的問題,這都對農業產業發展提出集約化、規模化、鏈條化的要求。像是獼猴桃產業,淄博博山作為全省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現有獼猴桃園地近3萬畝,年產量達2萬餘噸,已成功進入盒馬鮮生體系;按照當地政府規劃,2025年種植面積將達到6萬畝,並要進一步升級為全國高階知名獼猴桃品牌。不過,擴大生產面積就得有地,且新種植的獼猴桃三年才能結果,這意味著前幾年不僅資金投入大,而且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之前,果農們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資金支援,要按照常規流程、標準提供擔保,房子抵押是個門檻,而且就算貸下來利息也很高。山東農擔的探索,就在於幫這裡破解了產業發展關鍵三年的貸款難融資難窘境。

“我們派專人與區政府各部門對接合作,引導各家金融機構對獼猴桃提供全產業鏈條金融服務。區政府規劃設立獼猴桃產業貸款基金,省農擔公司擔保撬動金融企業發放小額貸款,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風險基金,創新‘小額貸款+農村保險’‘債貸結合+拼盤整合’模式,同時實施‘訂單+保單’雙單保險,化解經營風險機制。”山東農擔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果農除了不用提供房產抵押,貸款還能享受貼息,以貸款100萬計算,一年成本僅2萬多。

用5天時間辦理下來120萬元的魯擔惠農貸,為農戶解了購買青貯的燃眉之急,則是山東農擔在高青黑牛產業的實踐。聽高青仉家盒馬肉牛養殖合作社的邵明財介紹,去年秋天有段時間受天氣影響青貯極其稀缺,普通的銀行並不認可合作社做貸款主體,若是以社員個人名義去貸款,大多數家庭又擔心可能有風險。山東農擔高青辦事處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經現場檢視,聯絡高青農商行僅用了5天時間就辦理了價值120萬元的魯擔惠農貸,不僅利息低還可享受財政貼息,就這樣,邵明財及時買到了青貯,保證了牛的口糧;而僅僅二個月後,嚐到甜頭的他又辦理了一筆126萬元魯擔惠農貸,新購置60頭高青黑牛,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今年,僅六、七兩個月份,邵明財就收穫黑牛仔40頭,龍頭企業以每頭牛1萬5千元的價格回收,合作社因此增收60萬元。資料顯示,山東農擔已累計為淄博11826戶經營主體擔保貸款60。6億元,其中高青縣累保貸款18億元,擔保規模位居全市第一,全縣累保養牛農戶1252戶,擔保貸款5。77億元,其中黑牛貸款52戶,金額6900萬元。

山東農擔何以能在農村金融場景大展拳腳,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三農”?“農業融資難貴煩說到底是結構問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在金融領域的體現,也是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約束性短板。”在山東農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安民看來,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資訊不對稱和農村信用評價體系缺失,商業金融和鄉村場景“割裂”,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不足。對此,山東農擔的辦法就是以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創新打造客戶直通平臺,用數字化管道打通金融場景和鄉村場景,以資料要素“上行”促金融活水“下行”,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從機制上破解農業融資“難貴煩”的新路徑。

截至目前,山東農擔累計為全省20。8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179億元,較40億元註冊資本,將財政支農資金效應放大了29倍。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