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武漢二線:率先突破百萬公里銷售,疾步邁向“專精特新”

武漢二線64年堅持質量興企。

一根“飛鶴”線纜,從奧運工程到武漢軍運會,從北京大興機場到西電東送建設,都能見到它“出征”的身影。成立64年來,電線電纜產品涵蓋60多個系列,幾千個品種,在2019年率先實現電線銷售突破100萬公里,2022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產銷規模30億元,利稅2億元。再次向行業展示了強大的品牌實力。

電線電纜業作為典型的傳統產業,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如何讓一根線纜闖出名堂?武漢第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以“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精神,憑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深化轉型改革,緊跟行業趨勢,64年“匠心”擦亮飛鶴線纜品牌底色,成為湖北及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電線電纜領導品牌。

業績說話,成功躋身湖北線纜行業龍頭企業

武漢二線員工以刻苦鑽研的工匠心,擦亮品牌底色。

電線電纜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2022年,武漢第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二線)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是對“武漢二線”發展的肯定,也是實力使然。

線纜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武漢二線自創立之初就致力於探索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作為公司開拓市場的基礎和保證的試金石。

武漢二線是全國電線電纜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36強,湖北省製造業100強,武漢市民營製造業27強,民用電線產品在湖北省同行業產量、銷量、銷售額、市場佔有率第一。

如今名聲大振的武漢二線源於1958年的街辦小廠,1970年4個街辦拉絲廠合併為礄口電線廠。2018年為了謀求公司更長遠的發展,公司與A股上市企業金盃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牽手聯合,產權逐步整體轉讓。目前武漢二線從改制前年虧損幾百萬元到現在年盈利1億多元。企業由小型變大型。從年產銷2000萬元小型企業到現在年產銷30億元大企業。產品由單一變多樣,從產品老三樣到現在新三十樣,線有品牌,纜有規模。

據統計,武漢二線在湖北家用電線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武漢二線擠塑工韓兵介紹,“早在我還沒有加入武漢二線的時候,親戚街坊裝修房子就告訴我,買好線,到二線,現在作為二線職工,我更加清楚產品好口碑就是源於高質量。”

2020年,為響應火神山醫院專案號召,武漢二線主動請纓,緊急調配數批電線電纜,5小時內首批供貨火神山醫院,是第一家馳援“兩山醫院”建設的線纜企業。在7天內供貨17批次,電線電纜總供貨量達到180多萬米,佔“兩山醫院”電線電纜總使用量的40%以上。

電線電纜等材料是火神山醫院建設“奇蹟”背後必不可少的一環,憑藉高質量,武漢二線獲得了中建三局關於保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嘉獎令。

不斷創新勇攀高峰,防火線纜成為新增長點

武漢二線多措並舉,激發廣大員工“產品為本”的責任心。

2015年,武漢二線在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新溝鎮街投資新建廠房,並投入5億元技術改造資金,一方面傳統的電線產品繼續領跑,另一賽道,新型線纜產品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

在武漢二線的電線生產車間,一股股原料芯線在產線上流走,最後逐漸成型為高質量的產品,投身祖國各地的新基建。

據介紹,武漢二線一直致力於生產安全、環保的線纜產品。去年上市的飛鶴歐標雙層阻燃電線採用內層絕緣,外層阻燃的雙層絕緣結構,雙重保護用電安全。雙層阻燃電線耐溫達到105℃,抗負載能力提升15%,有效降低因電線超負荷執行引發安全事故的機率,更適用於現代家庭用電。

離電線生產車間不遠處的電纜車間,目前已經完成了廠房擴建,裝置入場,這裡即將成為防火電纜的生產基地。這種能承受1000℃高溫的防火電纜,在3個小時內可持續供電,為消防救災提供用電保障,爭取營救時間。這種柔性防火電纜已成為湖北省內防火安全施工材料的首選,其需求量以每年2倍的速度增長。

據介紹,除了啟動二期工程生產電纜,目前整個車間都在進行智慧化改造升級,以數字化、智慧化新裝置取代人工作業。改造後,生產線上的操作步驟將減少一半,而且全部由機械手臂完成。

在多年的經營中,武漢二線堅持“三新帶三化”,透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裝備更新,帶動工藝專業化、工裝標準化、裝備智慧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對生產裝置的投入,在技術工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目前武漢二線擁有裝置齊全、先進的檢測實驗室,專業的燃燒實驗室,嚴格貫徹執行三檢制度,採用線纜行業獨一無二的合格證溯原始碼防偽技術。形成了品牌——飛鶴線纜特有的質量保障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讓消費者買著安心,用著放心。

武漢二線圍繞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做文章,沿著“新、精、特”的創新路徑,不斷增加投入,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公司共獲得授權專利51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省市科技成果2項,環保型電線電纜獲得國家火炬計劃專案,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火炬計劃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規模優勢顯著的廠商可以降低採購成本和長期生產成本,同時其較大的存貨儲備和連續規模生產能力更容易獲取訂單。武漢二線在2019年率先實現電線銷售突破100萬公里,企業連續多年入選“中國線纜行業100強企業”“武漢製造業企業百強”等,在國內電線電纜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以刻苦鑽研的工匠心,擦亮品牌底色

武漢二線多年來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匠”是一門技術,“心”是一種執著。大國品牌必然擁有“極致匠心”,強調“產品為本”理念的企業愈發珍貴。而武漢二線正在以此為核心,以勇於開拓的奮鬥精神和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與擔當擦亮品牌底色。

9月23日,金盃電工集團第二屆“金盃工匠杯”技能比武競賽上,武漢二線攬獲冠亞軍,並在前六名中佔據四席,企業的產業基礎能力和質量保障能力,可見一斑。

比賽現場,武漢二線擠塑工萬正河與從集團各事業部脫穎而出的18名選手一起熟練地操作每一道工序,角逐本屆決賽名次。

一整圈銅芯線閃爍著香檳色美麗的光澤,這就是導體——電線之“芯”。以1。5m㎡截面的軟銅導體為例,和項鍊差不多粗細的銅“芯”其實是由經過拉絲退火後的48根銅芯線絞合而成,每根直徑0。195毫米,比頭髮絲略粗。萬正河快速核實數量,48根,一根不能多一根不能少,同時用千分尺去測量銅芯線的直徑。

將銅芯包裹在PVC塑膠絕緣層裡,意味著要把48根銅芯線精準、牢固地擠包至“中心”,不能有半點“偏心”,絕緣層厚度要控制在0。7毫米左右,這些具體的數字決定了一根電線的質量命運,也關係到千萬個家庭的安全。

開機!萬正河用右手食指穩穩地按下按鈕,一根紅色的電線勻速緩緩出來,紅色的絕緣層表皮清晰地印刷著一串黑色的小字:飛鶴牌。

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綜合排名成績第一!

“感謝公司給青年員工展示能力的舞臺和機會。這次參加決賽的選手是各個事業部的的佼佼者,透過與他們交流學習,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萬正河介紹。

2019年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二線擠塑班班長韓兵回憶,18年前和5位新人進入二線電線車間,正好對應車間裡的五名師傅,大家“一對一”拜了師。韓兵說,那段時間雖然沒能實操,但他明白了:一根電線四五道工序十幾個工藝流程,稍一粗心,一個失誤就有可能導致整個產品報廢。二線人那種不容出任何差錯的責任感,從那時起深深植根在了韓兵心裡。

當今智慧製造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電線電纜質量要求是以毫米來計算,甚至是零誤差。在這種高標準的要求下,複雜的電線系統,決不能靠“眼看”“手摸”等傳統作業模式和老經驗來製作了,這就需要工人們拿出在電線上“繡花”的真功夫。40米長的擠塑機,韓兵每天要圍著它轉,一天要走上2—3萬步,邊走邊看邊查。

起初韓兵並不瞭解,職工們練就的過硬素質和本領是源於常年的“結對子”幫扶。針對二線青年職工多,現場實踐經驗不足;一部分老職工現場經驗豐富,但對理論知識掌握存在很大差距的矛盾。武漢二線就採取“青幫老”“快幫慢”“一幫一”的互動方式,引導職工們學技練功。果然,在這種環境下,韓兵很快熟悉了工藝流程。

獨木不成林。作為深耕線纜市場的常青樹,武漢二線注重技術傳承和提升。在人才的培養上,武漢二線每年都出資將一批職工送出去培訓一年,培訓期工資照發,福利照享。大專以上非電線電纜專業畢業的人員送往哈爾濱理工大學深造,中專以上畢業人員送鄭州電纜職工大學培訓。

公司還透過設立科技創新獎,舉辦崗位練兵、建立創新工作室等舉措來激勵創新。劉亮是電線車間拉絲班班長,平時擅長研究拉絲裝置,出現問題總能迅速找出解決方案,屢次參加公司的技能競賽。依靠平時的潛心研究和技能經驗,他獲得全國第二屆電線電纜製造工(拉絲工)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名,企業對他給予獎金鼓勵,宣傳並建立了劉亮創新工作室,定期為車間其他拉絲工進行培訓,提升員工操作技能和生產效率。

踏征途,“十四五”實現50億元產銷規模

武漢二線3至5年內將完成“智慧製造+智慧營銷”戰略轉型升級。

踏上“十四五”新徵程,武漢二線將繼續專注於電線電纜產業,順應數字化轉型的春風,在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指引下,持續加大投資,在3—5年內將完成“智慧製造+智慧營銷”戰略轉型升級:運用現代數字技術、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透過智慧生產裝置的引入、資訊系統建設、5G網路應用等手段,實現智慧排程、智慧倉儲、生產全流程視覺化,率先打造湖北省線纜行業智慧化標杆工廠;透過營銷資訊化建設及深度應用,探索電線電纜行業新型營銷模式,有效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構建互利共贏的新業態。

在未來的3—5年,將透過一系列的變革,調結構、擴產能、上規模,加大投資力度,注重創新與研發,實現50億元產銷規模。

未來,武漢二線還將以綠色設計作為指導思想,綠色製造作為保證手段,向綠色電纜、環保電纜、清潔電纜等環境友好型產品逐步轉型升級,用創新行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繼續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堅持創新驅動,增加科研投入,尋找技術突破,在多領域研發新產品,打造企業創新平臺,建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爭取在2025年前建立國家級建築線纜產品技術研究中心。

(撰文:吳秋娜 鄭欣)

【編輯:商佩】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