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從幾個角度分析,民國時期到底發行過伍圓袁大頭嗎?

如今網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伍圓袁大頭,很多人還誓言旦旦說什麼祖傳的,說什麼試鑄幣。其實這都是現代臆造的工藝品,地攤上隨處可見,幾塊錢一個。自己買來自娛自樂沒問題,但是在網上到處宣揚伍圓袁大頭的真實性就會誤導其它人。既然大家各執一詞,咱們就講道理,合理推論。錢幣收藏講究個官方發行,年份到代,所以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民國時期到底發行過伍圓袁大頭沒有?下面我就從幾個角度分析,民國沒有發行伍圓袁大頭。

伍圓銀幣是否滿足流通要求?清末開始發行銀幣是為了對外貿易和民間流通,銀幣面值用重量計算。當時國際各國的主流銀幣重量標準都是七錢二分,為了便於各國貿易,我國一兩銀幣幾乎沒有參與流通就被淘汰出局,最終統一採用七錢二分制式的銀幣。大額貿易除了銀元可以用各種重量的銀錠代替。所以伍圓銀幣不適合對外貿易,我們再來看民間流通領域。

什麼樣的伍圓銀幣能流通?銀元換銅錢再購買物品,實際可以看成白銀和物資的交換。民國時期的百姓真正認可金銀等貴金屬,而不是錢幣上的面值。面值壹圓含銀九成的袁大頭,可以換面值一塊二的低銀廣東雙毫。後期大面值的法幣購買力更是比小面額銀元差遠了。如果真有伍圓銀幣能流通,必須是個大銀餅形狀。所以現在看到的銀元大小的伍圓袁大頭是臆造,放在民國時期不可能出現。試想,別人拿這樣一個伍圓換你五個袁大頭你答應嗎?

生產伍圓袁大頭的弊端。1。容易引起混亂。民國初期銀元、銅板、紙幣還有黃金等貨幣齊全,屬於穩定的金融體系。在政局變換時期,貿然發行不適流通的新幣種容易引起民間恐慌,導致短暫混亂。2。消耗財政收入。清末我國工業落後,銀元鑄造機器都是國外設計、生產,然後我們高價進口。政府財政不足,這塊很節約,很多鑄造機器都是常年服役,模具稍作修改就用來生產新年份銀元。如果要生產銀餅狀的伍圓袁大頭,當時全世界都沒有這規格的機器,需要花高價請外國設計、生產。上面兩個弊端放誰身上也不會花大錢去買混亂。

沒有伍圓銀幣的記載。錢幣鑄造發行關係國計民生,官方會有記錄,民間會出通告。造幣廠要做帳,採購有記錄、消耗有登記、生產數量更是多重備份。設計師要外聘,裝置要進口,設計師有日記、外貿有日誌、生產廠家有存根。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各國記者也會有相關記載和報道。這麼多的渠道都有留存資料,卻並沒有伍圓銀幣的隻言片語。所以伍圓袁大頭是後期臆造的假幣。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合理推論,應該可以讓大家明白,民國時期並沒有鑄造伍圓袁大頭,也不可能去生產伍圓這種毫無意義的銀幣。如果有人還不信,我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問那些口稱伍圓銀幣是珍稀品種的人,便宜賣給他們,他們願意要嗎?如果只願意高價出手,不願意低價收入,那隻能說明他們自己也不信伍圓袁大頭是珍品,只不過想忽悠別人賺取利益。

本文由只曬網不打魚原創。知識見解皆成篇,筆下送你一片天。點贊分享給嘉勉,順手關注早嚐鮮!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只曬網不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