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鄧撓是什麼人?一個從政16年的女子,卻被人詬病,最後成為一代明君

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女子一直處於卑下的地位,做出傑出貢獻名垂青史的寥寥無幾,從政的女人更是鳳毛麟角,而且因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女子從政大多受人非議,比如中國第一後呂雉,以心狠手辣被人詬病。

但是也有例外,東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和帝去世後以太后之尊臨朝稱制十六年,政治清明,國泰民興,即使最保守、最反對女性干政的人,也對她讚譽有加。

這一切得益於她的智慧和忍耐,忍常人所不能忍,用她的人品、高情商打造了成功的華麗人生。

縱觀她的人生,主要有以下三忍

01幼時傷額忍痛

鄧綏五歲時,頭髮長得很茂密,一次祖母給她剪頭髮時,不小心剪破了額頭,鄧綏一聲不吭。

後來家裡的大人發現了,問她:頭破了不疼嗎?怎麼也不說?

她說:疼是疼,但是祖母給我剪頭髮,那是愛我,如果我因為傷了額頭就疼的喊叫起來的話,豈不是傷了老人家的心嗎?所以我寧可忍著,堅決不叫喚。

從對話中可以感受到鄧綏的高情商,還有替人著想的善良。小小年紀如此懂事,得益於良好的家教。

鄧綏是東漢開國元勳鄧禹的后羿,鄧禹是東漢初年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功勞卓著。

俗話說三代培養出一個貴族,鄧綏正好是第三代,良好的家風,養成了她彬彬有禮的氣質、溫良恭儉讓的性格,為她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傷額忍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02青年當貴人時忍嫉妒

鄧綏15歲時選秀進了宮,被和帝封為貴人。此時和帝已有陰皇后,陰皇后是陰麗華的曾侄孫女,人美有才,尤擅書法。

雖然鄧綏身材修長,膚白貌美,但是因為嫁的是皇帝,而且皇后如此優秀,所以皇帝對她不能過多寵愛。

鄧綏對此毫無怨言,她用自己的高情商心甘情願地跟三類人搞好關係

一類人,妃嬪宮女。跟妃嬪稱姐道妹,在宮女面前從不拿大,體恤下情,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第二,處理好和皇帝的關係。她進宮後沒多久生病了,皇帝愛惜她,把她母親請進宮來,並允諾隨便住多久都可以。

鄧綏堅決不同意,她對和帝說:我知道陛下是愛惜我,可外戚入宮對您不好,影響您的名聲;而且您不讓其他妃嬪母親住到宮裡,獨獨對我例外,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所以堅決讓老太太回去了。

透過這件事情,和帝被鄧綏的自律和大局觀念感動。

第三,她特別想跟陰皇后搞好關係。對皇后畢恭畢敬,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來,比如穿衣從不和皇后撞衫,在皇后面前從不坐著,和帝與她倆一起時從不多話等等,但是皇后並不買賬,反而說她是心機婊,處處針對她,而鄧綏並不介意,仍然處處退讓。

比如和帝讓鄧侍寢,她以身體不好推脫,唯恐惹惱皇后,可皇后還是不買賬。

正巧和帝生了重病,陰皇后說:等皇帝死後,一定要把鄧綏全家斬草除根。

鄧綏跟宮女很好,那都是她的眼線,有宮女就把這話告訴了鄧綏,此時她還是選擇忍。

她流著淚說:我是盡心盡力侍奉皇后的呀,沒想到皇后還這麼不待見我。現在既然陛下快不行了,我也追隨他而去。一來報答陛下對我的恩情,二來讓我們鄧家一門免予災禍,三來不想陰皇后因為把我弄成“人彘”而影響皇后的名聲。

說完就要自殺,一宮女眼疾手快,說皇帝已經好了,阻止了她自殺。

第二天和帝真的好了,而鄧綏為了他的病自殺的事、包括陰皇后咒他的話都傳到了和帝的耳朵裡。

後來和帝以巫蠱罪名廢了陰皇后,鄧綏二十一歲那年當上了皇后。

從鄧綏在宮中當貴人的表現,可以看出她是一個自律、平和、寬容、忍耐的人,不計私利,一切以大局為重,在和帝眼裡,更具有母儀天下的風範,所以當皇后是眾望所歸,也是她自身德才兼備的結果。

03當皇太后時,忍慾望

鄧綏立為皇后不久,和帝去世了,鄧綏成為皇太后,萬人之上。但是她還是很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具體表現在忍各種慾望:

1、忍口腹之慾提倡節儉,主動要求一天只吃一頓肉

2、忍聲色犬馬之慾過去皇帝打獵用的鷹犬一律放走,地方上供的供奉減免一半

3、忍回饋孃家的慾望當太后一定會涉及到外戚,中國一般的狀態,只要有太后,就開始有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

但是鄧太后不這樣,她對自己的家人要求極嚴,要求他們做好天下的表率,好好幹活,如果犯罪,嚴懲不貸。

同時她還要求家鄉的地方官,如果自己家族人犯罪,要嚴肅管理,如果違犯,太后會處理地方官。

由於鄧太后嚴於律己,所以家風很好,家人都非常剋制,剋制到犯小錯大處理的程度。

書中記載鄧太后的侄子因為收了別人一匹馬,結果受賄人犯錯被抓,他侄子把自己收受一匹馬的事跟自己父親說了,他父親大怒,給兒子和自己老婆都剃了光頭,這在當時社會是一種很重的恥辱刑法,五刑之一。

鄧太后聽說之後,都覺得有點過分了。由此可見鄧家的家風之嚴厲。

鄧太后稱制期間,嚴以律己,崇尚節儉,政局清明,社會安定,深得百姓愛戴,號稱小中興。

04鄧太后自律、治國安邦平天下背後的原因

鄧太后嚴於自律、治國有方的背後,得益於她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自身的不懈努力。

前文說過,她是鄧禹的後代,從小教育背景非常好,六歲讀史書,十二歲讀《詩經》和《論語》,《詩經》講興發,《論語》講仁愛忠孝,這些理念已經融入她的骨血裡。

進宮之後,她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班昭,《女戒》的作者,中國“三從四德“的觀念就是她提出來的。所以鄧太后在宮中的行為可以說是自身學識的實踐。

縱觀鄧太后的一生,她從小受這樣的教育,就養成了自覺自願加強自我修養的心性,從而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個典範。

論語中有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鄧太后的寫照。

她以禮約束自己,以禮約束國家,用自己的高情商、高智慧,打造了自己的華麗人生,也打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中興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