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史上三次衣冠南渡,東晉、南宋和南明為何結局不同凝聚力很重要

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的變局。少數民族在中原王朝弱勢之際,總是南下爭雄。東晉作為第一個被北方少數民族逼到南方的政權,成功在南方立國103年,之後南宋也立國152年,但南明卻迅速滅亡。歷史是複雜的,但是其中一個決定成敗的因素十分重要,就是政權內部的團結程度。

一、士族合作與東晉立國

西晉司馬氏從曹魏手中竊取到了政權,晉武帝司馬炎深感曹魏沒有分封以至於國家危亡之際沒有宗室拱衛,特大量分封宗室為王。隨著傻瓜皇帝司馬衷登基與皇后賈南風的專權,東晉迅速進入了八王之亂的亂局,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乘機作亂,北方陷入無盡的亂局。八王最後一個掌權的東海王司馬越感於時勢,曾派琅琊王司馬睿經營南方。隨著匈奴攻破洛陽,北方覆滅,遠逃南方的司馬睿登基稱帝,史稱東晉。

東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睿的祖父是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不是西晉開創者司馬炎一系,其血緣較疏遠,加上吳亡並不久,且南方士人在西晉時因被視作亡國之餘飽受歧視,因此初到江南之際,江南士人是看不上司馬睿的。在東晉建立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人物是王導。

初到南方之時,司馬睿這種“吳人不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的處境讓與其同時南遷的王導十分焦慮,於是他想到一個好主意,在三月三上巳節的時候,他讓司馬睿坐轎走在前面,他跟他弟弟王敦以及來自北方的名流騎馬跟在轎子後面,吳人名士看到後,紛紛來歸附。自此,東晉有了立國的基礎。

電視劇《書聖王羲之》中的王導形象

東晉立國前,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在北方動亂之時,有一個叫陳敏的人想要效仿孫權,在南方建立霸業,但是南方高門士族瞧不起他低賤的出身,沒人追隨他。這是魏晉士族門閥心理在作祟,但是在胡馬窺江之際,他們放棄了對北人的偏見與以前敵國的仇恨,接納了北方士族與前敵國皇帝,與之聯手建立了東晉政權。元帝曾對南方士族代表顧榮說“我寄居在您的國土,十分慚愧啊!”顧榮回答說“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願陛下勿有遷都之念。”至此,東晉在南北方計程車族支援下,得以立國。

二、軍隊整合與南宋立國

北宋末年,宋徽宗沉迷於山水詩畫,政權委託於蔡京、童貫等六賊,更糊塗的是在北方金遼戰爭之際,宋廷為了一時的小利,與北方的金朝締結了海上之盟,共同攻遼。在共滅遼之後,又貪圖小利與金決裂,引來了金朝大規模的進攻。最終,金師南下,東京開封府陷落,徽欽二帝被俘虜,史稱“靖康之恥”,接著便是高宗泥馬渡江,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影視劇中的宋高宗

南宋的建立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諸軍事勢力向中央靠攏。對於北方金朝的有效對抗,取決於南宋自己內部軍事力量的整合程度。在北宋滅亡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不同勢力的軍事力量。在北宋神宗時期,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95萬禁軍。在之後的平定宋江方臘起義與靖康之役的過程中,禁軍損失大半,而且北宋滅亡後大多成為散兵遊勇,變成了兵匪,流浪於江淮之間。除了這些禁軍,還有許多各地的勤王軍也全部被打散,流散在各地。所有這些流散的部隊,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便集結在一些強有力的將軍領導之下,形成了南宋初年有名的“家軍體制”,如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這些家軍都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攻伐,南宋要想立國,便得克服這個巨大的問題。

(黃曉明 飾岳飛)

宋高宗採取了一個最間接的方法,那便是招安。明代王夫之在其《宋論》中講“紹興諸大帥所用之兵,皆盜賊之降者也。”他在文臣士大夫如秦檜、張浚、趙鼎等人支援下,藉著諸家軍在與金人作戰之時,將這些軍隊名義上加以編組,賜予名號,隸屬在皇帝之下,此外,藉助這些軍隊討伐其他小的勢力,如岳飛討伐楊么。之後,便是以各種藉口剝奪將帥的兵權。收編過程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此時諸家軍對於宋皇權的認可以及對金人的仇恨。至紹興12年,收兵權工作得以完成,南宋完成了他的立國之舉。

三、黨爭不斷與南明速亡

大明帝國在關外清人與農民起義的雙重攻擊下難以支撐,終於在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自盡,標誌著大明帝國的覆滅。北京城破,崇禎帝自盡的訊息傳到南京陪都之後,南京諸臣便開始務色新的皇帝人選。此時讓掌權人物史可法最難抉擇的是,到底立誰為皇帝,不比晉元帝、宋高宗隻身南渡,南明可供選擇的的宗室眾多。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與桂王朱常瀛,福王與崇禎帝血緣最近,優先享有皇位的繼承權。但是東林黨士人卻因為其在前朝萬曆皇帝立皇子之時攻擊老福王朱常洵,怕新帝報復,堅決反對,要求“立賢”,立潞王為帝,但潞王與萬曆皇帝都無近親關係,血緣實在太遠。

執政者史可法取執中之法想立桂王。但是他在與朝臣馬士英商量立誰為帝之時,馬士英有了自己的打算,他私下聯絡大太監盧九德與武將高傑、黃得功、劉良佐等人,在鳳陽皇陵之前擁戴福王,因此福王在皇位之爭中勝出。

縱觀南明的皇位廢立,各派都想要政治投機,透過新皇帝獲得更大的政治資本。致使新皇帝即位之後,對於史可法和東林一派的黨人都心存芥蒂,重用閹黨士人。晚明的黨爭到了南明,反而變得更加激烈,南明在內耗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在清人鐵騎的踐踏之下,毫無抵擋之力,以至於迅速亡國。

文史君說: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的現象,東晉、南宋都成功立國,儲存了華夏衣冠。而南明卻迅速被清人征服,斷髮易服。這其中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權內部的凝聚力因素。東晉士族的團結,南宋軍將的歸附都促使兩朝得以生存,而南明延續了晚明的黨爭,內部分崩離析的南明、人數眾多的中原王朝也只能被人數稀少的滿洲人征服。《詩經》講“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戰勝一切外來侵略啊!

參考文獻: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日]寺地遵著,劉靜貞、李今芸譯:《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稻禾出版社,1995年。

王曾瑜:《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

顧城:《南明史》,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爛柯人)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