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朱自清是餓死的嗎?司徒雷登是好人嗎?真相往往比想象要殘酷得多

“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兒時的自己學到這篇名為匆匆的文章後,第一次對朱自清有了印象,當老師通知,這課文要全文背誦的時候,更是對他久久不能忘記,畢竟那時候需要全文背誦的文章可不多。

在老師介紹他的時候,有一件事是他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然後慢慢長大以後對他有了更多的瞭解,開始產生疑問,他真的是餓死的嗎?我愛我師,吾更愛真理,對司徒雷登先生的印象以前也停留在孩子們對他的喜愛之處,然而他是怎麼走到學生的對立面的呢?

兒時對事物的判斷總是過於簡單,對是非的判斷也過於死板,對好壞的標準也是太過固定。然後一點點的長大,發現事物本事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真相也比想象的要複雜很多,殘酷的多。長大後慢慢的明白了,一個人所做的行為真的是有很多因素導致的,評論一個人的好壞也是很多方面總結而來的。

朱自清去世,並不是餓死的,他自己在日記裡曾經記載過。自己那個時候,病情嚴重,多吃一點就會覺得撐,在別人回憶起來的時候,也是說他病情嚴重,只能吃很少的東西,病情嚴重才是他去世的主要原因。

當時朱自清的家庭很困難,他一個大人,要照顧八個孩子和另一個大人,家裡的糧食本來不多,他的收入又不夠補貼家用,雖然是老師,但在那個年代裡,想要養活如此一個大家庭的人,還是很困難的,所以朱自清每天吃飯只能吃一點點,慢慢的長期不舒服,便積累出了病來。

至於怎麼跟美國救濟糧有關係的,這就是因為他在病床上告訴家人,不要去領美國的救濟糧,因為他曾經在拒絕美國救濟糧的檔案上籤過字,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急缺糧食,大家很抗拒在檔案上簽字,而朱自清簽了。自己的家人雖然困苦,也不會去領美國的糧食。

病情持續惡化的朱自清,最後去世於北京醫院,雖然他並不是因為不領美國救濟糧而餓死的,但是他願意在檔案上簽字,願意以身作則,這就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就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有氣魄的中國人,身為華人,就該有如此的節操與風骨。

司徒雷登曾經也是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如果問起他是不是好人?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評判標準,只能說他曾經是好人,就連學生們也記得曾經那個教書育人的先生,那個風度翩翩的教授。後來,在大家都在抗美援的時候,他選擇站在了學生的對立面。

司徒雷登在評價大家抵抗美援之事時曾說:既然接受了美國的救濟,就不該指責美國的政策,他本是一個為了中國教育事業付出努力的老師,一個合格的教育家,可現在他成了一個努力為了美國徵求利益的人。

人們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司徒雷登成了駐華大使,開始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開始汙衊華人,國人也開始抵抗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抵抗司徒雷登對華人的汙衊,人民開始與司徒雷登做對抗。孩子們也告別了那個曾經自己喜歡的老師,本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原則,為了國人的利益與司徒雷登對立著。

司徒雷登從此失去了學生的喜愛,可人們不願意看到司徒雷登所做的事,也不願意否認他曾經為了中國教育事業所付出的辛苦。於是,他成了一個有好評有差評的人,真要以好壞做定論的話,只能說,司徒雷登在少年時是個好人,但後來成了與人民對立的人。

有了朱自清先生病情嚴重而去世於北京醫院,有了司徒雷登從一個好老師慢慢的走到了學生的對立面,看著這些事情,才發現兒時所瞭解的真相是那麼簡單,對好壞的定義是那麼容易,如今發現,真相比想象中要殘酷的多。

朱自清去世的真正原因雖然與美國救濟糧的關係不大,但當初他在拒絕美國救濟糧的檔案上簽字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人們所敬佩的人了。那個時候,敢為了情節與美國不進行交集的人不多,畢竟人們需要生活,需要糧食,正因為如此,朱自清才顯得那麼高尚。

可能就是人們因為他的品格高尚,慢慢的才把事情美化成了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人們所記住的也是朱自清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人格。是他言傳身教,教育著自己的學生們,是他春風化雨,感動著每一個瞭解他的中國人。

當初的傳言雖然被美化了,但他依然是在拒絕美國救濟糧檔案上籤了字,而且還告訴家人不許領,想來他一定是不會去領取美國救濟糧的。

看著朱自清和司徒雷登的故事,讓人有了不少想法。第一,人們不管何時,一定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些人走在路上都會記得撿起不小心被風吹落的國旗,因為那是祖國的標誌,我們深受祖國庇護,又怎能選擇背叛那個生養自己的國家呢?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記得,自己是中國人,有的是中華魂。

第二,作為一名老師,應該保護自己的學生,而非站到學生的對立面。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老師,能夠深受學生的喜愛,本是一件幸福的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教育好後代人,讓大家都努力的進步,提升自己,本來是值得驕傲的。

看著一臉赤誠,善良天真的孩子們,怎麼能選擇站到他們的對立面,去做一些傷害他們的事呢?師者不再庇護自己的學生,這樣的事,令多少人感覺到溫暖不復存在,令多少學生齒寒啊。

第三,對待真相,應該秉持客觀的態度,不該摻雜主觀情感。其實事情的真相往往比想象中複雜的多,殘酷的多,人們很多時候不願追根究底,也就是因為不想面對更為殘酷的事實罷了。畢竟一件事情本身很複雜,來龍去脈很多,一個簡單的又經過總結後的結果,怎麼能全部闡述出過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