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霍金生前最後成果發表:掉進黑洞的物體去哪兒了?

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發表了,探討了一個腦洞大開的黑洞之謎。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被一個“世紀之問”困擾著:

當一個物體掉進黑洞後,如果黑洞消失了,那麼被它吞噬的物體去哪兒了呢?

如今,這個謎題似乎有了新的線索。

據《衛報》,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的最後一篇論文《黑洞熵與軟毛髮》發表。論文認為,黑洞消失時,黑洞的“軟毛髮”或許會儲存物質的資訊。

等等,“軟毛髮”是啥?

“軟毛髮”是指零能量光子,它們存在於黑洞視界的邊緣,如同黑洞的頭髮一般。它的存在,意味著當我們被宇宙的大胃王黑洞“吃”了以後,並非無法逃離。

“軟毛髮”之爭:黑洞究竟是不是個“禿子”?

黑洞是存在於浩瀚宇宙中的一種特殊的天體,它引力巨大,彷彿一個胃口十足的惡魔,能吞噬掉其“領地”的一切,就連光和思想都無法逃脫。

這是科學家們長久以來對黑洞的主流認識。這些神秘的天體開啟了人們的腦洞,並在科學界導致了一場戰爭。

20世紀初,愛因斯坦就認為黑洞難分彼此,它們各自沒有任何特徵,被它們吸收的物體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被稱為“無毛髮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的黑洞都是胃口大還長一樣的禿子。

然而,霍金卻跟愛因斯坦“唱反調”。他在20世紀後期提出,黑洞彼此不同,它們具有可以測量的獨特溫度。

此外,隨著時光的流逝,黑洞在消失時會噴射出一些此前吸收的物質,但大部分被吸入的物質資訊會隨之消失。

也就是說,霍金曾認為黑洞是長相各異的“禿子”,上了年紀還消化不良。

然而,這兩種理論都違背了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定律:

物質中的資訊永不消失。

比如,一份報紙被燒成灰燼,雖然它作為紙張的物理狀態改變了,但這份報紙的資訊是會透過灰燼儲存的,並能透過計算重現。

這也解釋了為何時光倒流、昨日重現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因為所有物質的資訊都永遠存在於宇宙之中,只是換了種儲存方式而已,只要重組所有的資訊就能回到過去。

所以,霍金早期提出的觀點是一個悖論,在過去的20多年裡,眾多持有不同觀點的科學家們紛紛向其發起挑戰,這些科學家們質疑:

掉進黑洞的物體真的會消失嗎?黑洞真的是個“禿子”嗎?

霍金自己推翻了自己,還輸了1塊錢

2004年,霍金承認自己錯了,但他的讓步是幽默的。

1980年,霍金曾因黑洞問題跟物理學家唐·佩奇打賭,賭注是1美元。2007年,霍金向佩奇支付了賭注,並笑稱道:“我在美元疲軟的情況下承認了錯誤。”

當時,美元兌主要貨幣中跌幅最小的是墨西哥比索,跌幅達0。7%。或許是出於對美元貶值的抱歉,霍金送了佩奇一張1美元的“假鈔”,鈔票上開國元勳華盛頓的頭像被換成了瑪麗蓮·夢露。

2016年,霍金和劍橋大學的同事馬爾科姆·佩裡發表論文,初步提出了“軟毛髮”的理論,即“軟毛髮”存在於黑洞周圍並能儲存資訊。

也就是說,霍金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觀點,他認為黑洞不是一個“禿子”,它有“慧根”。

此後,霍金一直筆耕不輟地專注於證明該理論,直到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後幾天。

今天,霍金關於黑洞的最後研究成果終於公佈,論文進一步豐富了“軟毛髮理論”,並給出了計算方法。不過,佩裡說“這只是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有很多工作要做”。

因為準確來說,“軟毛髮”儲存的是黑洞熵,它是黑洞內部狀態的度量。目前,還無法確認黑洞熵是否包含了被吞噬物質的部分資訊還是所有資訊。

所以,破解黑洞之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外事兒(xjb-waishier)不禁腦洞大開:如果霍金的新理論成立,被黑洞吞噬的物質資訊能被恢復,黑洞之旅是不是也有指日可待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