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他死後十七年明朝便被滅國,崇禎皇帝為何到死,才後悔錯殺好人

在封建社會,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掌控著國家的一切軍政大權。圍繞著皇帝這個權力中心,有一大批從高到低的官員,他們各司其職,保證著“國家”這臺機器能夠正常運轉。

宦官專權的現象在歷朝歷代均有發生,雖然皇帝們對這種情況深惡痛絕,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比如說東漢時期的“十常侍”、唐朝的高力士、明前期的劉瑾等宦官,都是寄生在皇權周圍,禍國殃民的“蛀蟲”。

在明朝的中後期,冗長、龐雜的政府機構造成官員相互勾結,形成了勢力龐大的宦官集團,對明朝的統治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其中,以權閹——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更是把明帝國搞得烏煙瘴氣。

皇權是魏忠賢為所欲為的最大屏障,他利用皇帝對他的寵信,毫無顧忌地干預朝政、排除異己,陷害忠良、殘害百姓。然而,一旦魏忠賢失去這道屏障,那他的滅忙也指日可待。

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逝世,因無子嗣,其弟朱由檢繼承皇位,史稱崇禎皇帝。朱由校的逝世讓魏忠賢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於是那些備受壓迫的臣民,甚至是魏忠賢的一些黨羽,也紛紛上奏新皇,彈劾魏忠賢,列數他的罪狀。

魏忠賢自殺後,崇禎皇帝仍不滿足,又派人挖了他的墳墓,將其碎屍萬段,並公示餘眾。崇禎的這番舉動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響應,獲得了很多的讚譽。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崇禎對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的態度,簡直是深惡痛絕。

那麼,在這將被破城的危急時刻,崇禎皇帝不將精力用在抗敵事兒上,為何去做一件無足輕重的事兒呢?難道收殮魏忠賢的遺骨便能退敵嗎?還是他崇禎帝意識到到自己錯殺了“忠臣”,而有心彌補呢?

看完下面的分析,便能知曉一二。

一、魏忠賢倒,東林黨起。

二、取消了魏忠賢時期的“工商稅”,卻加重了對農民的稅收。

魏忠賢為了斂財曾立了一項工商稅,這項稅收主要針對富饒的江南地區的富商大賈們。雖然大部分的工商稅收都進了魏忠賢的私人腰包,但他並沒有全部私吞,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國庫的空虛,甚至部分邊防地區的軍費也是由此而出。所以,單從這一點來看,魏忠賢的貪婪並非毫無用處。

然而,重新得勢的東林黨很快便廢除了這項巨大的財政稅收,因為很多東林黨中的文人都來自江南地區,廢除“工商稅”能給他們帶去利益。而此時的明朝正烽煙四起、戰事不斷,軍費開支極大,取消了這項收入巨大的稅收,便令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國庫變得更加緊張。

農民的生活本就艱辛,明朝居然還從農民的嘴裡摳糧食,這不是逼著農民起義反抗嗎?最終,被逼的沒有辦法的農民,在“下崗驛站人員”李自成的領導下,舉起了反抗明朝統治的大旗。這場起義很快地席捲了全國,並從根基上撼動了明朝的統治。

三、魏忠賢會誤國,卻不會滅國。東林黨不會理國,卻會葬國。

而東林黨雖然也是一群高階知識分子,但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沒有人會和你談經論道的。滿腹經綸的東林黨文人還不如手拿樹枝指向敵人的乞丐作用大。雖然他們有很多的治國理論,但卻無法適應戰亂的國情,所以只能一點點地葬送明朝。

崇禎皇帝或許正是考慮到了這些,才在臨死之前詔令收殮魏忠賢的屍骨。其實,明熹宗朱由校在彌留之際就曾對朱由檢說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只不過當時的朱由檢並未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然而,當他真正理解這句話含義的時候,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已經兵臨城下了。太監曹化淳也對崇禎感慨道:忠賢若在,國家也不會如此了。由此便可看出,魏忠賢雖然是罪大惡極,但對明朝的發展還是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的。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沒有再給崇禎後悔的時間,率兵攻破北京。不願被俘的崇禎皇帝來到煤山,自縊身亡。至此,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