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溫酒樽真是用來溫酒的嗎!

在“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中看到這件陶溫酒樽時,我一下子想起了《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出場“溫酒斬華雄”。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當年聽單田芳講這一段時,這首詩還不能完全記住,但一句“其酒尚溫”把關羽兩軍陣前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也讓我們一群小夥伴對關羽欽佩有加,以至於對後來“三英戰呂布”都不能理解。

該溫酒樽為泥質印紋灰陶。器型為圓筒形,直口、直壁,上部飾三組旋紋。筒壁中部用尖狀物劃出不規整的大圓圈紋,中間套心形紋,圓圈紋頂部劃短豎線;下有三矮足;樽蓋中央圓圈內飾十字形花紋,圈帶上有三隻凸起的獸形鈕。整體造型簡樸

但當我把這件器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好幾遍之後,卻對它究竟能不能溫酒產生了疑問。

主要還是因為那三條短足,實在太矮了,目側不超過3釐米,下面肯定不能生火。有專家認為可能是把這個酒樽放進開水中加熱,在有些墓葬中也的確出土過與溫酒樽多配套的圓形器座,叫做“承盤”或“承旋”,就像是一個專用來盛熱水或熱湯的容器,可把溫酒樽放在其中,使全樽受熱而起到溫酒的作用。但目前發現的承盤都呈扁平狀,一般極淺,開口又大,即使盛上熱水或湯,大概很快就會冷卻,完全無法溫熱其上的酒樽,更談不上溫熱樽裡面的酒了。

著名文物與考古學家孫機先生考證後認為,溫酒樽並非溫器,只是一種講究的盛酒器。著名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唐蘭先生也早有文字考證,認為“溫”即“醞”字之通假,“溫酒”即為“醞酒”,並且認為醞酒就是古代一種“反覆重釀多次的酒”,就是將第一次釀出的酒液作清水用,與新的發酵糟一起再釀,不斷重複釀造,以使酒味越釀越香、越釀越醇。

展簽上的註釋也表明,策展人是認同孫機先生和唐蘭先生觀點的。

先秦時期還沒有蒸餾酒的技術,酒都是用糧食釀造的黃酒型別的酒,酒精含量並不高,要想使澱粉的糖化和酒化更充分,就需要不斷地重釀,提高酒的純度(酒精度),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喝酒需要,從中也演化出了“好事多謀”“醞醞釀釀”等俗語或成語。從漢畫像石中,也多能看到置於案上的溫酒樽。這也表明,裝盛的溫酒或酎酒主要用於祭祀或宴客。

這種陳年佳釀原本流行於中原地區,但隨著秦軍平定嶺南的戰爭,特別是南越國的建立,其釀造技術被保留下來,併發揚光大,釀造出了更加醇正甘洌、酒香四溢、歷久彌香的美酒。除了我介紹的這件溫酒樽外,展廳裡還有很多件大小不同的溫酒樽,可以南越國時飲酒之風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