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茶經》的誕生:在唐朝,喝茶如何從日常轉變成一種時尚?

引言: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茶雖然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卻也相當有分量,對於很多人來說,前面六個是生活,而茶卻是堅持優雅的生活態度,甚至是對普通生活的美好祈願。對於茶,想必我們絲毫不會陌生,因為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平民百姓喝的茶比較簡單,只是為了止渴,而富貴人家的茶是一種時尚,這時候茶就不單單是茶這麼簡單。

作為很平常的飲用品,茶一直引領時尚前沿,老少皆宜,婦孺皆知。

在漢魏時期喝茶和我們現在的喝茶並不一樣,甚至除了原材料的相似,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畢竟那個時候,喝茶其實更像是我們吃飯一樣,是一種日常食物而已,茶和野菜並沒有什麼區別。

茶碗

經過多年的變遷,茶文化逐漸出現不同的形式。最後走下餐桌,成為唐朝生活中的一項藝術,甚至成為送禮上品,這一重大轉變究竟是因何而成?

二、喝茶從功能性需求變成精神性需求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這是《神農食經》對於茶葉的評價。茶葉一直有著樸實的外表,其實單從外觀上來講,茶葉並不具備被人追捧的資格。而在很久之前,茶葉的降世一直只是沿用於功能性的需求,茶葉可以緩解疲勞,令人舒暢,這就是茶葉的全部意義。在漢魏時期,乃至更遙遠的時代,百姓一直用它作為食物,緩解疲勞和飢餓,這也是茶葉最直接的用途。

古人很久之前也是用煎煮法來烹飪茶葉,然後加上調味品,使之成為一道美味佳餚。茶葉被百姓廣泛接受,正是因為它的藥用功效。

到了隋唐一代之後,才漸漸衍生出其他的喝法,但是仍然脫離不了粗放的本質。自唐後,宋朝才慢慢體現出對於茶的追捧。甚至在宋朝後期,製茶手法成為一項品評貴婦是否合格的標準,可見在唐宋時期茶文化有著巨大的變遷,而這正是歸功於《茶經》的誕生。

茶聖陸羽

陳師道的《茶經序》對於陸羽的評價特別高。

“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

這段話主要意思是,陸羽是茶道第一人,只要是在茶上面的功夫,就繞不開陸羽這個人。而陸羽正是《茶經》的編撰者。

《茶經》成書之初並不怎麼受人追捧,唐朝百姓對於茶這一物事的熟悉,註定這本書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

陸羽本身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茶經本身的文字又充滿了美感,這才使得《茶經》為很多人所知曉。

在陸羽的《茶經》中更加註重喝茶的精神需求,唐朝之前很多人喝茶只是為了果腹,隨著經濟和生活的發展,茶的用途也更加廣泛,衍生出更多的趣味性。

《茶經》中:“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經》從茶的外形,產地,生長環境,沖泡水質等多方面規定了茶的好壞優劣,這樣全方面的論述讓人們意識到,喝茶並不是一件簡單而隨意的事情,而是應該全身心投入,任何一件值得我們費盡心神的事情都不簡單。

“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其後又寫到“野者上,園者次。”最後更是說明“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對於上層社會來說,茶可以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很多人會為了吃上一口更好的茶,而傾盡心力。顯然對於陸羽來說,在自然之中生長的茶葉,用自然的山水浸泡,是別有一番風味的。一切渾然,最終才能得契合需求的好茶。這就像是在道法之中倡導的自然一樣,這兩種暗暗契合的觀念,正是催生出君子追捧茶道文化的土壤。

文人品茶

文人將茶視為與自己精神契合的物品,給茶賦予了獨特的精神核心。一切講究自然而為,由於茶和文人墨客牽扯在一起。漸漸在上層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百姓得知貴族的生活方式自然爭相效仿,一切蔚然成風。

二、喝茶從自發性行為延展為道德性內涵

“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

這是晉朝關於賣茶的記載,那時候的百姓爭相購買茶葉,這還是在集市上隨處可見的物品,並不覺得有多稀罕,百姓喝茶乃是自發性的行為,只與茶本身有關,而無關乎他的附加價值。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這是陸羽《茶經》中所寫,主要意思是,茶性寒涼,最適合行事精明,簡樸自然的人喝最為合適,而這正是喝茶的附加價值。

“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

《茶經》中所倡導的正是“性儉”這一精神核心,他從茶湯多寡,飲茶方式以及喝茶時間等多個方面論述,茶其實是具有道德內涵的。

茶經

無論在哪個朝代,精行儉德都是一個十分美好的評價。古代的人十分看重名聲,一個人名聲的好壞,甚至能夠決定他未來的成就。畢竟在古代社會,有察舉制,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夠憑藉才華或是人品而做官。

如果喝茶成為一個獲得好德行評價的捷徑,一個人的喜好如何,就能看出這個人的人品如何,這正是促使喝茶從自發性的行為延展至道德層面的關鍵。

茶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能代表性情的茶在當時卻並不常見。因為製作這些名貴的茶是非常困難,首先在材質和外形方面就有很多要求,更何況在製茶過程中還有火候以及器具的要求。

能夠在喝茶,品茶一事上登峰造極的人物,必定也在其他方面有不俗的成就。陸羽就是其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小見大,細緻入微,古人很是信奉這一套理論。此間種種,必定會帶來百姓觀念的轉變,不斷加深茶文化的精神核心。

唐朝外族喝茶

三、喝茶從普適性需求包裝成奢侈性消費

喝茶在民間是十分稀鬆平常的操作,甚至對於百姓來說是普適性需求,隨著《茶經》的誕生,很多人都對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然也想要喝上更好的茶,文人墨客詩中對於茶的讚揚正是對茶最好的宣傳。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煎與愛茶人”

這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作品層出不窮,所以,茶自然在上層社會流行,這便意味著茶的價格愈發高昂,最終成為普通百姓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

貴與好雖然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貴的產品必定是走在時尚前沿,無數人趨之若鶩,引領一時風騷,這正是轉變為藝術的關鍵。

在唐朝時期靈巖寺教百姓學坐禪,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唯有茶能在坐禪的時候喝,所以當時的百姓都隨身攜帶茶葉,從這之後,這就成為了一種風俗。

僧人喝茶

“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

而且茶也是溝通外國的渠道,每當有大型的忌日時,其中都少不了茶的身影。大唐君臣還有一種清平茶,技藝繁雜,分為備器、鑑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步驟。是盛唐時期的宮廷茶藝。

文化的傳播促使茶走上神壇,皇宮、寺院處處可見茶的身影,後宮貴婦之間也常常舉行筵席。這些茶宴的方式或莊重,或典雅,禮法嚴明,文采斐然,泡茶方式十分講究,用具也十分名貴,這種熱烈的吹捧,最終使得茶成為一種奢侈性消費。

結語:

喝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之所以成為被人追捧的藝術,是因為《茶經》的誕生使得喝茶有了具體的形態,和標準的做法,如果撇去《茶經》所做的成就,茶葉作為一種稀鬆平常的樹葉,並不值得追捧。

茶圖

唐朝喝茶的這種風氣正是因為偶像的力量,而為這種從眾行為買單的還是百姓的錢包。這不單單是喝茶的問題,而是百姓價值觀取向的問題。唐朝對於茶葉的追捧和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奢侈品何其相似,因為有上流社會的加成作用。在貴婦之中流行的東西,人們心照不宣,企圖用這種方式和上流社會掛鉤,然而這最終結果並不是你能夠成為貴婦,而是你會為這些商品的附加屬性買單。

無論古代的茶葉或現代的奢侈品,都應該抹去附加屬性的影響,迴歸最初的功能性屬性,實現唯物主義的核心需求。

參考文獻

《舊唐書·陸羽傳》

《茶經》

《神農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