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白茶餅怎麼買才不踩雷?看過了數百款做舊茶,發現它們有4大特徵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關於白茶餅,我們曾經寫過很多文章。

有撬餅,有沖泡,有選購,有儲存。

但是,踩坑上當,買到劣質茶的朋友,仍然不在少數。

譬如,前段時間就有一位茶友,買到了做舊的老白茶餅。

為什麼村姑陳敢如此肯定呢?

因為,從外表上看,那茶黑得嚇人。

興許只比黑茶略淺,略咖一點,但樣子還是很可怖。

金牛座的我,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你這是買到做舊茶了呀。

然而,卻遭到了茶友的否認:

不可能,我喝了這麼多年白茶,還能分不出來做舊茶嗎?

呃……

看來,這位朋友多年以來,喝的都是這種黑黢黢的“老白茶”。

想到這裡,村姑陳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也不知道,他的腸胃,他的身體,還好嗎?

心疼三秒。

《2》

有些做舊茶,一眼就能看穿。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茶友,他手裡的白茶餅,黑乎乎的,幾乎見不到一絲綠色。

明眼人都知道,老白茶怎麼可能是這番模樣?

這種最基礎的鑑別能力,只要喝白茶超過3個月,基本就能學會。

但也有的做舊茶,隨著技術的增長,已經愈發能以假亂真。

從表面上來看,也帶有綠色,看起來很正常。

但只能說明,它們渥堆做舊的程度較輕,還不至於讓白茶變得面目全非。

可作為做舊茶的本質,還是無法改變。

對於新茶友而言,光從顏色上來判斷,太難了。

因此,村姑陳總結了做舊白茶餅的4大特徵。

大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作為參考,避免白交學費。

《3》

特徵一:白毫稀少

要知道,白茶之所以叫白茶,正是因為身披白毫。

芽頭和葉背上,帶生長著顯眼的白色茶毫。

原料越好,越嫩,白毫就越豐富。

尤其是高山的白茶,不管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身上都覆蓋著濃密的白毫。

經過萎凋和乾燥,加工製作完成。

在最簡樸的工藝下,白毫得以大量保留,為茶湯帶來鮮爽淳和的口感。

即使經過了壓餅,在良好的工藝下,也不會損耗多少白毫。

所以,真正的老白茶餅,表面上的白毫,清晰可見。

反之,做舊茶在製作時,由於經過了渥堆、暴曬、高溫烘乾等一系列堪比“滿清十大酷刑”的方式。

白茶身上的白毫,就會大量脫落。

做舊茶的原料,本就比較低劣,再加上非正常的加工,讓白毫幾乎消失了。

因此,做舊白茶餅看起來,通常是油光發亮的。

通體一色,基本看不到什麼白毫。

《4》

特徵二:香氣層次單一

先前有幾次,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那就是,我們透過圖片,以及茶友提供的種種因素,包括年份、價格等,辨別出了他買到的是做舊茶。

然而,對方卻感到不理解。

明明喝起來有香氣,怎麼會是做舊的呢?

其實,僅僅是“有香氣”,並不能證明它是真正的老白茶。

只能說,是這款做舊茶的渥堆程度,比較輕。

故而,還保留下了一部分芳香物質。

沖泡或者煮茶的時候,飄出了茶香,被品質者捕捉到,也不足為奇。

在大眾的印象裡,對做舊茶的瞭解,還停留在最表面上。

認為做舊茶應該是沒有香氣,甚至還有很多臭味和怪味。

而聞起來有香氣,就說明品質還不錯,應該不是做舊的,可以喝。

但是,有香氣,和香氣層次豐富,和香氣馥郁,有著顯而易見的差別。

真正的老白茶,聞起來,香氣是富有層次的。

用蓋碗沖泡時,趁熱揭蓋聞香,能聞到藥香、陳香、花香、粽葉香、棗香……

這些香氣,彼此獨立,又相互融合,恰到好處的氛圍,讓人迷暈在這陣陣香霧中。

當然,富有心機的做舊茶師傅,會讓茶葉存留幾絲香氣。

消費者在選購時,就很容易被誤導,便相信了這款偽裝良好的做舊茶。

《5》

特徵三:不耐泡

正常情況下,只要沒有刻意的坐杯悶泡,白茶的耐泡度還是很可觀的。

如果是新白茶,通常7-8泡還會有味道。

而如果是老白茶,經過了多年的沉澱,內質更加豐厚,泡到10衝以上也不成問題。

並且,茶葉的物質釋放,是循序漸進的。

因此,如果用數學公式來表達,那麼白茶的風味變化,就像是一條平穩的拋物線。

正所謂,“一沖水,二沖茶,三衝四衝是精華”。

這條拋物線,緩慢的升高,當達到頂點後,又緩慢的下降。

我們在品茶時,也能感受到這種由淺入深,再由深到淺的微妙轉變。

但是,耐泡度的高低,與茶葉內質的多少,有著直接關係。

內質豐富的好茶,耐泡度高。

而內質匱乏的茶,耐泡度不盡如人意。

就好比做舊茶,通常只會在前三衝裡有味道。

當體內那些本就稀少的養分,大部分都釋放完了之後,再怎麼泡,都是寡淡無味的。

甚至還有一些做舊茶,用蓋碗泡,壓根就泡不出味道。

只能放進煮茶壺裡,用高溫壓榨它們,才能勉強有茶味。

喝起來,既不醇厚,也不稠滑,老白茶該有的豐沛漿感,一絲也無。

《6》

特徵四:葉底軟爛

所謂葉底,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茶渣。

按照正常人的習慣,喝完的茶葉,茶渣應該直接扔掉。

而有心的茶友,則會把葉底拿去煮茶,或者堆成肥料,澆花澆草。

實際上,葉底裡的某些資訊,也能暴露出一款做舊茶的真面目。

當葉底吸滿了水後,就會徹底舒展開。

好茶的葉底,看起來鮮活、光亮,顏色均勻。

聞起來,還帶有淡淡的清香。

用手觸控的時候,能感受到葉底有彈性,軟軟的,嫩嫩的。

至於做舊茶,則是截然不同的表現。

它的內質,它的香氣和滋味,都被大量折損。

與此同時,做舊過程中,各種折騰,又是渥堆,又是暴曬,又是高溫烤。

好好的茶葉,鮮活軟亮的葉片,就被損壞了。

葉脈受損,葉底摸起來,就是爛渣渣的,沒有活力的。

用手搓揉時,還會帶有黏膩感,像是帶有糖分的黏液,粘在了手指上。

總之,不夠清爽,並非老白茶所該有的特徵。

《7》

曾經,村姑陳提出過一個判斷做舊茶的好方法。

那就是,看黃色蠟片。

直到後來,發現不夠嚴謹。

有的商家,會人為地往茶餅表面撒上一些蠟片,增加真實感。

所以,這種辨別方法,就被我們淘汰了。

這也從側面說明,生產做舊茶的人,十分狡猾。

他們會不斷調整工藝,力求更加的逼真,魚目混珠。

而各位在選購的時候,也一定要睜大雙眼,仔細辨別。

做舊的白茶餅,總歸和真正的老白茶餅,有著天壤之別。

即使外表再逼真,喝進去的香氣和口感,也終究會暴露端倪。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