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知勝大咖】遇見李鴻裔拙政園春夏秋冬四季

拙政園春夏秋冬四季景亭中的最後一亭,夏亭——荷風四面亭,坐落在大荷花池西島南側,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古樸素雅,有曲橋把廣闊的池水一分為三,幾條小徑四通八達,通向各方。

曾國藩的學生江蘇按察使李鴻裔當年遊園,曾在此留詩一首:“

柳浪接雙橋,荷風來四面。

可似澄懷園,近光樓下看。”

道出此地風景的立意,小亭也因此得名

詩中提到的澄懷園,是圓明園的後花園,俗稱翰林花園,乃南書房和上書房翰林學士值班治學的地方,是對漢族官員的最高禮遇。可見李鴻裔對此地的褒獎。

1。 春柳明,夏荷豔,秋水長,冬山峻

若論荷風四面亭周邊景色,沒有再比亭前這副抱柱楹聯形容得更加貼切的了: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朋友們可以試試看能不能從這字字珠璣裡,參透出此地的四季景緻。提示一下:

聯語中蘊含了四、三、二、一的序數

首先是“四壁荷花”,說的當然是夏景了。既是夏亭,在此賞夏日之景當然最為可人。此亭被水環繞,每逢盛夏,四面皆荷,蓮葉婷婷,遠香陣陣,荷葩奕奕。

還是現代作家、蘇州人周瘦鵑在《調寄望江南蘇州好》一詞當中,說得最為應景:“

四面荷花三面水,紅裳翠蓋滿池心,炎夏愜意幽尋

。”

而“三面柳”指的是春景,荷池周邊遍值垂柳,每到春來,枝條吐翠,弱柳扶風。但真想領略這春柳精妙,

其實你要到池東岸的“梧竹幽居”,從對岸看這荷風四面亭,再把視線聚焦於柳梢枝頭的千年北寺塔,才懂天然借景之妙

“半潭秋水”自然指是秋景。曲橋分割了水面,深秋時節,這裡只剩一池枯荷。秋風瑟瑟,秋雨瀟瀟,殘荷孤寂,秋水長天。真是黃昏更兼細雨,點點滴滴到心頭,是種幽清冷寂之美。

“一房山”則是指冬景。秋去冬來,池島之上花木凋零,只剩山形。特別是在雪後,山姿峻峭,倒影於湖中,觀之妙不可言。

春柳明,夏荷豔,秋水長,冬山峻。看來這荷風四面亭不僅僅是宜賞夏荷的夏亭,真可謂是四季皆宜了。

2。 拿什麼獻給你,我的朋友——秋水長山、白雲悠悠

楹聯上聯的出處,是仿劉鳳誥在

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所撰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中學語文學得好的同學肯定覺得眼熟,但不一定認同,心說這不是劉鶚在《老殘遊記》小說裡提到的一幅楹聯嘛。

不過原創確實是清朝著名文人劉鳳誥,他的年代劉鶚的《老殘遊記》更早。嘉慶九年 (1804) 七月,劉鳳誥山東提督學政任滿,好友山東巡撫、大書法家鐵保等人,於濟南大明湖小滄浪亭設宴。

劉鳳誥席間作“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讚美大明湖景色。後鐵保手書,刻在大明湖鐵公祠作為楹聯。此聯描繪了泉城濟南荷紅柳綠,山水相依的風貌,遂成千古名句,也成為濟南的城市名片。

下聯則出自唐代詩人李洞

《山居喜友人見訪》

,這首詩很有意思,可不單是寫景:

入雲晴劚茯苓還,日暮逢迎水石間

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劚zhú:挖,掘。茯苓:一種草藥,沒見過?小時候吃過北京特產茯苓餅吧?)

清早天晴,我上山採掘草藥,誤入白雲深處。等採藥歸來的時候啊,已經是日暮時分了。溪水山石還跟往常一樣,在此與我相逢,迎我還家。

朋友你來看望我啊,我滿心歡喜,可惜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招待你。就獻出我這裡的半潭秋水和一房山色,來與你分享吧。

不知道有些朋友聽完了,會不會覺得這詩人好假,朋友來了,你也不說給宰只肥雞,淨整這些沒用的。那你可能有點兒以現在的物質標準去衡量評判了。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山之中,詩人以採藥為生,日子應該多半是清苦的。畢竟那會兒還沒網售,人們也沒有野生的東西最值錢的概念。

所以這種真誠而自然的待客之道,不能不說是既高明又有趣。換作是你,你也不能挑理。當然,盛碗粥喝,吃個烙餅,炒盤菠菜,還是應該。否則真讓你陪他吸風飲露,遺世而獨立,第二天一早你就該找藉口下山,匆匆回去上班了。

與此類似,南北朝詩人陶弘景有一首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表達得更是委婉而有妙趣: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你問我,所住的山中有什麼?這麼說吧,這山嶺之上有很多白雲。可這嶺上的白雲朵朵,只能讓在這山中居住的我怡然自得,卻沒法拿著它去贈送給你呀。

看到這兒你也許又要笑了,心想古人真是閒著沒事老整這些沒用的。但也有可能是朋友們真的領略了這秋水長山、白雲悠悠的箇中真趣後,發出的拈花微笑。

如果真是這樣,那恭喜你,能穿越千年,與古聖先賢有這樣一番靈魂對話,也讀懂了他們的心聲。那眼前這半潭秋水一房山,我也就不作保留了,聊贈與君。

3。 藕香四溢,勿忘品嚐

既然是夏季賞荷的夏亭,就再多說幾句關於荷花的事,蘇州人對於荷花那可是情有獨鍾的。

蘇州人稱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俗稱觀蓮節,從明清開始,每年這一天,市民都要外出賞荷納涼,泛舟荷塘,夜晚會在水中放荷花燈,看星星點點。

據史料記載,蘇州首次引荷入池、人工栽種是在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為討美人西施歡心,在靈巖山頂館娃宮修建玩花池,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除拙政園外,蘇州園林中以荷命名、觀荷賞荷的亭堂樓榭不勝列舉:滄浪亭中的藕花小榭、怡園裡的藕香榭、藝圃暘谷書堂前的愛蓮窩,都是臨水而築,甫臨一池清荷。

荷花用於觀賞,蓮藕還能品嚐。蘇州蓮藕在唐代就列為貢品。

湖蕩密佈的蘇州地區,自古出產“水八仙”,包括:蓴菜、塘藕、南芡、茭白、水芹、荸薺、茨菰、菱角,

其中最著名的是蓮藕、芡實和蓴菜。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蘇州蓮藕有“雪藕”之稱:色白如雪,嫩脆甜爽。

詩人韓愈曾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之贊。

炸藕夾

:是蘇州尋常百姓美食,在兩爿沒切斷的藕片中夾進肉糜、蝦仁,再蘸些加鹽的麵粉糊,放進油中炸透,再加調料稍煮。起鍋後藕糯肉香,令人垂涎。

再隆重介紹一道

桂花糖藕

:取老藕中段,切開一頭,把浸好的糯米塞進藕孔,然後用竹籤把切下的藕頭蓋住,藕煮熟後色澤紅褐,香氣四溢。然後淋上芬芳撲鼻的桂花醬,菜品香甜軟糯,營養豐富,是孩子和老人的最愛!

蘇州不少熟菜店都有桂花糖藕賣,我個人品嚐下來,還是覺得葑門橫街市場裡的最好吃。蘇州老字號採芝齋和葉受和也有真空包裝的,各地朋友不愁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