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石人山─白雲區最具人文氣質的山體公園

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章編撰的《貴州圖經新志》載:“石人山,在城北三十里。水西之道經其下,山頂群石拱立如人”。清人劉韞良:“蝸皇煉向神爐,想化身遍塞三千,無我何妨雲有我;巨靈鑿之鬼斧,慨醜類各成億萬,似人非奈並非人。”。

以上所描述的皆指白雲區的石人山。自古以來因其天然怪石嶙峋,巧然天成姿態各異石柱,遠觀猶如巨人站立山間而進入官方歷史文獻記錄。其中,明《弘治·圖經新志》所載內容最具權威,現代研究貴州明代山川地理及人物典故時多以其為基本線索。

石人山,又名人人山,位於白雲區大山洞西南約1公里外人山壩。似人工雕鑿的兩座山峰相對而立,一曰大人山,一曰叫小人山。大人山石人林立,形態各異,其中山頂有三個突出而顯眼的石峰,宛若二人對奕,一人旁觀,栩栩如生。

小人山比大人山小得多,方圓不過200米,可是山上的石人又高又大,神態逼真,最高的達20餘米,昔日貴陽通往默西的古驛道就位於山下。

“貴州”一詞首先出現在古代官方詔書,從專指今貴陽一帶繼而泛指整個今貴州地域,直至最後冠以一省之名,其最初的緣起還得從這座小小的石人山說起。

宋初,烏蠻豪長羅氏主色侵入矩州(貴陽一帶),驅走謝氏,搗毀城垣,呼矩州為黑羊箐(今大十字還有黑羊井巷),由於不堪駐守(給養不足以長期屯兵),居矩州北三十里石人山而控之,號稱“石人部落”。不久,主色退居水西地(今默西、大方境),令其子若藏駐石人山鎮矩州。太祖乾德九年(967年)若藏獻方物,詔授歸德司戈。開寶七年(974年),若藏令子普貴以矩州向朝廷請求歸順,宋廷予以敕書。文曰:“惟爾貴州,遠在要荒……近得爾父子狀,知欲向化,乃布茲文告之,若擎士來庭,爵士人民,世守如故……”普貴納土受職為矩州刺史。

“貴州”一詞作為貴州地名,首次出現在官方歷史文獻中。次年,水東(今開陽境)豪長宋景陽奉詔率師平定廣右叛亂,復進黑羊箐,驅走普貴,結束了以石人山為矩州統治中心的歷史。

清乾隆年間出身於石人山北曹官堡的貴州著名詩人潘文芮,移居水西翠屏山後,念念不忘家鄉的這一景觀,改其雅號“人山主人”。世居山側程官堡的翰林院編修、陝西巡撫程仁圻的祖塋也在石人山下,至今山腳還立有“程氏祖地”碑和“石人山墓道”碑兩通。

黑羊箐的“箐”通常指植被茂密的山谷,看來當時的大十字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只有散居於此的一些土著居民,(雖然有“驅走謝氏”事件,但謝氏行政中心並不在黑羊箐),僅以刀耕火種、牧魚而生。從我國以長江、黃河這樣的幹流孕育的大河文明漸次發展,主要的支流自然也是以農耕為主的人類理想的棲息地,生產方式決定他們不可能過著遠涉重洋或者逐水草而居,所以地處南明河貫、城河之間的黑羊箐這塊平壩必然會發展成集鎮,又因明代驛道建設奠定了其作為一省首府的基礎。

親臨石人山,山間修竹茂林,林壑尤美,一派鳥語花香,頓覺神清氣爽,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