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這麼多幣,你聽說過“流浪幣”麼?

最近的一段,隨著比特幣,狗狗幣、以及Goushi 幣的紅火,不少人出於投機心理開始密切關注該領域,甚至四處打聽如何入場購買炒作虛擬幣,不過隨著國家各家銀行發聲宣佈禁止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信已經讓不少人冷靜了許多。

在此編者首先要說一句,

虛擬幣有風險,請理性投資,遠離炒作。

本次想要給大家說的是另一種有趣的實物幣——“流浪幣”。希望能讓大家感到快樂!

一、“流浪幣”的起源

“流浪幣”(hobo nickel)

發源是在20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社會動盪,美國失業率急劇增加,大量的人負債累累,在被銀行收去了房子之後,被迫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有些具有一定藝術天賦或者動手能力強的人,就透過一些金屬釘子或者刻刀對硬幣進行一些美化,讓其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用來支付自己食宿的費用。

流浪幣雕刻前與雕刻後變化

在1913年之前,大部分的美化硬幣只是簡單的雕塑或者刻畫,更多的是對硬幣的一些“玷汙”?(至少一些藝術收藏家是這麼認為的)

美國失業流浪漢

二、“流浪幣”的發展

1913年,美國造幣廠發行了新的5美分硬幣。這種正面描繪了一個美洲印第安人的頭像背面則是野牛的硬幣,具有比以往硬幣更大的頭像,這給了藝術家一個更大的發揮空間,也更容易造就更多的細節。幾乎所有早期硬幣上的頭像都是女性(自由女神頭像、印度女神頭像和摩根頭像),這很難給人發揮的空間,相對而言,新版的5美分硬幣,正面男性頭部有更大、更粗糙的特徵(鼻子、下巴和眉毛),可以透過更多的藝術手法來進行修飾,衝壓、雕刻,發展具有無限可能。背面一端的野牛,則更多地被改造成其他形象。

優良的硬幣條件變化,吸引了眾多無所事事而又頗具藝術天賦的流浪漢。硬幣的雕刻迅速變得繁瑣且美觀起來。

1913年5美分硬幣

我們很難確定“hobo nickel”這個名字是如何被普遍用來描述這種被改變的硬幣,可能是隨著一戰的發生,被士兵們雕刻並流動到各個國家的酒館,亦有可能是被當時眾多無家可歸的人消磨時光,寄託感情,同時又因起美觀的外形而被人接受而流傳開來。不管怎樣,隨著時間的發展,流浪幣,成為當時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與時代縮影。

早期標準的流浪漢鎳幣創作,大多是對硬幣正面的頭像進行形象改造,或帶帽,或抽菸,或新增鬍子。藝術表現形式單一且簡單,隨著逐漸流行起來,一些囚犯、軍人也逐漸加入進來,硬幣的改造形式變得大膽且精美。“流浪鎳幣”、“戰壕藝術”或“囚犯鎳幣”等不同形式硬幣大有百家齊鳴的形勢。

初期“流浪幣”藝術表現形式,作者“花生耳朵”

相對一些粗糙濫制的“流浪幣”作品,總有一些“流浪幣”因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受到眾人的追捧。其製作者也在“流浪幣”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

比如早期大名鼎鼎的“花生耳朵”,以及後來的喬治·華盛頓·波休斯、波特·韋根。

前兩個為波休斯作品,後兩個為韋根作品

隨著時間流逝,一些年輕潮流文化逐漸開始發展,這段時間“流浪幣”開始變得更加精美,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骷顱頭黑文化,以及一些宗教、哲學、信仰的表達。

作者“臨時工”(“ hobos”)雕刻,表現黑色幽默感

不知名作者,表現哲學

以及各種奇怪但是看起來很酷很精美的“流浪幣”。

不知名作者作品

在這期間,甚至有人為了“流浪幣”而寫出了神奇的“流浪幣”之書,Romines(德爾)在《硬幣世界》(COIN WORLD)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HOBO NICKLES的文章,隨後於1982年出版了《book HOBO NICKELS)一書,這些文章和書籍催生了新一代的流浪幣雕刻師,不少人從中成功復刻出早期經典作品,其中書中記載的一些作品,如今已是價值不菲。第二本書《The Hobo Nickel》(流浪幣)於1996年出版,作者是德爾的妻子喬伊斯·安·羅米恩斯。

三、“流浪幣”的現代

隨著時代的逐漸發展,當然,更或者是當初的經濟危機已經過去,“流浪幣”這種小眾而又獨特的文化逐漸消失。流浪漢文化的消亡,使藝術大多被人遺忘。

比老去更悲傷的事,一向莫過於遺忘。

好在總有人會對這些有趣且美麗的作品著迷,“流浪幣”在某些圈子又捲土重來了。

有些人唾棄被機器打磨的工藝,吐槽失去“流浪漢”靈魂。

有些人欣喜,藝術最終還是沒被遺忘。

總而言之,它,又回來了。

羅曼·布廷(Roman Booteen)是一位專門研究硬幣雕塑或“流浪尼克”的俄羅斯藝術家,創造出眾多錯綜複雜,設定還包含秘密的“流浪幣”,像極了達芬奇奇蛋,美妙而精密。

最後讓我們欣賞一下現在雕刻“流浪幣”,希望大家喜歡!

星空系列

以上,希望您能喜歡。

關注我,下次給您更有趣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