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在北魏前期的歷史中皇帝對宗王極為重用

北魏前期,有兩個時期的對外掠奪戰爭最為頻繁,即道武帝統治時期和太武帝統治時期。史料證明,宗室貴族(宗王)在北魏前期的對外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道武帝統治時期,北魏的主要軍事行動在於消滅後燕、擊敗後秦,進軍中原,把北魏的勢力擴充套件到河北、山西一帶,從而奠定北魏統一北方的基礎。

魏收對道武帝評價道

“驅率遺黎,奮其靈武,克剪方難,遂啟中原”。在道武帝發動的重要戰爭中,宗室貴族多被授予重任。如,道武帝登國六年(公元391年),道武帝命“九原公元儀、陳留公元虔西討黝弗部,大破之”登國十年(公元395年),後燕大軍入侵北魏境內,拓跋宗室成員各率重兵,與燕軍作戰,“是時。陳留公元虔五萬騎在東,以絕其左,元儀五萬騎在河北,以承其後,略陽公元遵七萬騎塞其中山之路”。

在北魏與後秦的戰爭中,“天興五年(公元402年)六月,治兵於東郊,部分眾軍,詔鎮西大將軍毗陵王順、長孫肥等三將六萬騎為前鋒。”在與柔然、高車等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宗室成員也是急先鋒。天興二年(公元399年),北魏大舉進攻高車,“庚午,車駕北巡,分命諸將大襲高車,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從東道出長力,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力,驃騎大將軍、衛王儀督三萬騎別從西北絕漠千餘里,破其遺進七部。”

明元帝拓跋嗣之子

太武帝拓跋煮繼位後,北魏的對外戰爭又進入了一個高潮。太武帝統治時期,在道武帝對外軍事征服的基礎上,又滅掉夏、北燕、北涼等北方殘存的割據政權,統一了北方。魏收評論道“世祖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剪遼海,湯河源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今人呂思勉也評價道:“票吐悍之氣,非復明元之僅圖自守。”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常山王拓跋素、樂安王拓跋範、永昌王拓跋健、建寧王拓跋崇、樂平王拓跋王、高涼王拓跋孤之後高涼王拓跋禮等宗室諸王在太武帝對外擴張中,都受到重用。

世祖太武帝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北魏佔領夏國的關中。“世祖以長安形勝之地,非(樂安王)範莫可任者,乃拜範都督五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選才能,以為僚佐。”藉此對關中地區進行統治。延和元年太武帝攻打北燕,(命)撫軍大將軍、永昌王健攻建德,縹騎大將軍、樂平王王攻冀陽,皆拔之。”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太武帝“詔膘騎大將軍、樂平王王等五將率騎四萬東伐文通”氣仇池楊難當佔據上邦,“詔鏢騎大將軍、樂平王王等督河西、高平諸軍討之”。

太武帝進攻北燕時

聽取了樂平王拓跋王的意見。“王上疏,以為和龍新定,宜優復之,使廣修農殖,以饒軍實,然後進圖,可一舉而滅。帝納之,乃止。”太廷五年(公元439年)六月,太武帝進攻北涼,為防備柔然乘虛入侵,派“輔國大將軍、建寧王崇二萬人屯漠南,以備蠕蠕”。在太武帝后期的軍事行動中,太武帝諸子開始成為太武帝依賴的重要物件。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封晉王拓跋伏羅、秦王拓跋翰、燕王拓跋譚、楚王拓跋建、吳王拓跋餘五位皇子王,是為太武五王。

晉王伏羅,從太平真君三年開始擔任車騎大將軍一職,都督高平、涼州諸軍事以討吐谷渾。秦王翰從太平真君三年開始擔任侍中、中軍大將軍之職。燕王譚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開始擔任侍中一職,太武帝南討,授燕王譚中軍大將軍一職,隨同南討。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大舉進攻南朝劉宋,命“楚王建趨鍾離,高涼王那自青州趨附於下邪”。

結語:

道武七王中淮南王拓跋他,高涼王孤之子高涼王拓跋那在太武帝統治後期也被起用。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太武帝命“徵西大將軍、高涼王那等討吐谷渾慕利延於陰平白蘭”。次年,命高涼王那南伐,“高涼王那至濟南東平陵,遷其民六千餘家於河北”。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吐京胡阻險為盜。詔徵東將軍武昌王提、徵南將軍準南王他討之”。可見,在北魏前期,在對外戰爭中重用宗王是一項較為重要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