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這支古代軍隊打仗不帶糧,帶數萬漢族婦女,侮辱後做成“糧食”

俗話常說,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想要保持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以贏得戰爭,後勤糧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實力旗鼓相當的作戰雙方而言,後勤糧草的保障往往直接決定著勝負的關鍵。而在物質水平落後的古代,如何保障部隊口糧更是並不容易。

在動亂頻仍的年代,軍隊想要籌措到足夠果腹的糧食並不容易。正因如此,

在如何填飽肚子這件事情上,古人堪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這樣一支古代軍隊,行軍打仗從來都不帶糧食,而是帶著數萬漢族婦女,侮辱後做出“糧食”充飢果腹。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01

五胡亂華,作亂中原

在經歷人才輩出的三國亂世後,中華大地一度迎來了短暫的統一,由司馬家開創的西晉王朝一統了天下,史稱“三家歸晉”。然而,西晉取得統一後,統治者窮奢極欲競相鬥富,掌握權力與財富的世家大族們恣意妄行,魚肉百姓,社會矛盾十分激烈。

就在這暗流湧動的時期,來自塞北和西北的五胡悄然進入中原地區。包括

匈奴、鮮卑、羯、氐、羌

這五個胡人部族進入中原後,藉助混亂不堪的局勢糾集部眾,擾亂中原,形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中華大地又一次走向分裂。

而根據《魏書》的相關記載,作為五胡之一的羯人部落,原本分散居住在上黨、武鄉、羯室等地,趁著中原局勢大舉內遷後,開始糾集部眾四處劫掠,最終形成了他們自己的割據政權。

羯人部落的首領是一度淪為奴隸的石勒,他成功集結部眾後,

“竟取百姓禾為食”,又“分遣諸將收掠野谷”

,壯大了羯人的聲勢,最終建立了號稱後趙的割據政權,奪取了中原地區,晉朝的統治者則南遷到江南,史稱東晉,偏安一隅。

而在羯人壯大獨立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足夠的糧草以維持戰鬥力,這些胡人部眾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因而出現了帶著數萬漢族婦女侮辱後充當“糧食”的荒誕血腥場景。

02

糧食短缺,婦女為糧

在五胡亂華的混亂局面中,中原地區的百姓紛紛南遷江南以求躲避戰爭。《晉書》記載稱,

“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也就是說,自從西晉的京城洛陽被胡人攻克後,南逃的中原百姓已經達到十之六七,超過了半數,可見兵連禍結對百姓們的巨大影響。

在中原地區的民眾紛紛南遷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五胡入主中原的趨勢,北方根本組織不了足夠的力量與胡人抗衡。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大量的人口南遷也造成了北方民生凋敝、糧食短缺的局面。

這些趁亂入主中原的胡人,一時之間是無法籌措到足夠的糧食果腹的。

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北方的人口嚴重外流,所謂

“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如此稀缺的人口又要不時經歷戰火的洗禮,這就導致北方的農業生產幾乎陷入停滯,糧食嚴重短缺。

而作為遊牧民族的羯人,他們是並不懂得農業生產的。

而為了應付四處征戰所需的糧食,這些喪心病狂的羯人居然想到直接擄掠手無寸鐵的漢族婦女作為“糧食”,也算得上是“腦洞大開”。

這些羯人部隊肆無忌憚地攻打漢人的城池與鄔堡,從擄來的俘虜中選出漢人婦女作為所謂的“餐食”軍糧。每逢與其他胡人部落或是敵對勢力征戰,窮兇極惡的羯人就會隨軍帶著數萬漢族婦女,侮辱後做成“糧食”充飢。

如此荒唐殘暴的行徑令人聽到都覺得毛骨悚然,而羯人部眾卻不以為恥,反而認為這種方式有利於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在中國歷史上如此“標新立異”的作戰方式,可謂相當罕見。

03

善惡有報,國破族滅

羯人部落靠著這種殘暴的方式一度佔據了廣大的中原地區,瘋狂地奴役壓榨百姓。然而正所謂

“善惡到頭終有報

”,石勒建立後趙去世後,他的侄子石虎發動政變奪取了帝位,對石勒的直系親屬大加屠戮。

石虎繼位後,將羯人的兇殘暴力展露無遺,引起了國內民眾的反抗。等到石虎病逝後,他曾經的養孫漢人冉閔對石虎的家人以及羯人進行反攻倒算,控制了朝廷大權的冉閔不僅將石虎的親屬屠戮殆盡,還正式釋出了針對胡人的“殺胡令”。

冉閔頒佈命令,凡是誅殺胡人的勇士都能夠得到獎賞與封爵。在這樣的命令下,僅鄴城地區三天內就處死了近二十多萬胡人。在這次反攻倒算中,

曾經盛極一時的羯人部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幾乎全部葬身在屠刀下,僅存的羯人也慌忙逃離了中原,也算是報應不爽。

儘管以冉閔為首的冉魏政權在胡人部落的圍攻下走向覆滅,但曾經兇殘無比的羯人部落還是在轟轟烈烈的殺胡令中損失殆盡,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或許也正是有鑑於此,

儘管此後胡人部落依舊橫行在中原大地,卻再也沒有胡人敢作出把人命當軍糧的荒唐事了。

在肆意劫掠漢人婦女充當軍糧的行徑被懲罰後,遭受到國破族滅結局的羯人部落也讓人們看到了罔顧天理人倫,踐踏蹂躪百姓的下場,這在客觀上也打擊了胡人的囂張氣焰。

04

糧食問題,影響深遠

俗話常說,

“民以食為天”

,其實糧食對於出生入死、行軍打仗的軍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在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的年代,將人也作為口糧,

“易子而食”、“人相食”的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也難怪魯迅先生會在《狂人日記》中暗諷這是一部“吃人”的歷史。

對於一支軍隊而言,想要保持戰鬥力,充足的後勤輜重可謂十分重要。《周禮》中這樣說道:

“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可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糧食對於軍隊作戰的極端重要性。

不過儘管如此,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下,糧食問題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有操守的將領和部隊也是不會自恃武力胡作非為的,把人也充作糧食的殘暴行徑,更是會遭到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

羯人部落這樣擄掠漢族婦女充當“糧食”,如此罔顧天理人倫的做法,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翻身。人們欣賞與歌頌的,是如岳家軍那般“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莊嚴軍紀,是恪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人民子弟兵。

05

小結

作為擁有武力的軍隊來說,能否在混亂中守住做人的底線,往往是檢驗一支軍隊素質的標準之一。窮兇極惡的羯人部落罔顧基本的道德底線,肆無忌憚地擄掠漢族婦女作為“糧食”,最終落得個國破族滅的悲劇下場,

可謂罪有應得。

話說回來,古代軍隊儘管也有著一定規模的組織與戰鬥力,但支撐著他們戰鬥的力量往往是十分微妙的。

羯人部落打仗不帶糧,靠著漢族婦女作為軍糧充飢固然是應當唾棄與譴責的。而諸如岳家軍這樣的,能夠以信念作為戰鬥精神的古代軍隊恐怕也是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參考資料:《晉書》、《魏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