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諸葛亮雙腿健全,為啥打仗總是坐“輪椅”?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在《三國演義》中,無數的文臣武將悉數登臺。那段時期,中原大地在飽受戰火的同時,似乎也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舞臺,為能臣志士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於是便有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這些激昂無比的戰鬥場面,也出現了草船借箭、舌戰群儒這種以智取勝的智慧之光,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混亂而又絢爛的時代。

提到三國,就不得不提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展現出的智謀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然而有一點卻非常奇怪,就是在每次作戰中,如果諸葛亮出現在戰場,必定是坐在“輪椅”上的,但他的雙腿卻並沒有疾病。那麼他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一生求穩的諸葛亮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道:“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之所以出山,完全是出於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激。雖然劉備在當時毫無實力,甚至都不算一方諸侯,但畢竟是皇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這樣的身份仍然願意屈尊前來,再三懇請自己出山,足以說明劉備的態度和誠意。

而諸葛亮出山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最大的願望便是“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當時那個時代,這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願望,但也是大多數人一生的奢望。

生於亂世之中,能夠不被戰亂影響,有幾畝良田,無需忍飢挨餓,這在當時已經是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而諸葛亮已經達到了這一目標,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確實沒有必要追隨劉備四處奔波。

但是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仍然選擇了出山。

而從《出師表》中這一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性格,就是沉穩。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對自己的生活十分滿意,從沒想過“聞達於諸侯”。

這樣心性平和,毫無功利之心的飽學之士,行事自然十分沉穩。

而諸葛亮出山後的一系列舉動,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出山之後,關羽和張飛對這位軍師不屑一顧。而曹操此時派夏侯惇率十萬大軍來襲,諸葛亮火燒博望坡,讓夏侯惇損兵折將而去。諸葛亮先使趙雲誘敵深入,再用火攻,目的也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也正是由於他一生用計都是縝密部署,從不涉險,在失街亭後襬下空城計,司馬懿始終不敢入城。在他看來,諸葛亮城門大開卻氣定神閒,必定已做足充分的準備,一旦入城,後果將不堪設想。

就是如此穩重,每次戰鬥都安排妥當的諸葛亮,在戰場上卻一直在做著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便是坐著自己發明的孔明車上戰場。

驅車上陣的軍師

眾所周知,作為軍師,諸葛亮只需對戰局進行部署,真正的戰鬥由武將帶兵前去廝殺即可。

而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後來的蜀國丞相,卻經常出現在戰場之上。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在與王朗對陣時,僅憑几句言語,便將王朗罵死。此時的諸葛亮便是坐在車上,與王朗進行舌戰的。

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中,諸葛亮將司馬懿誘至葫蘆谷,準備用火將其燒死在這裡,此時天降大雨,司馬懿得以逃脫。諸葛亮在看到這一幕時,

不由得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說明此時諸葛亮同樣也在戰場之上。

不僅如此,據記載諸葛亮出現在戰場上時,都是坐在自己設計的孔明車中。

所謂孔明車,其造型與今天的輪椅類似,車身類似一把椅子,有四個輪子,其中後輪偏大,前輪偏小。

這種車雖然可以代步,但是卻需要有人從車後推動才可前進。

坐在車上的人無法用手推動輪子前進。

也就是說這是一輛無法由自己控制的代步車。

一向行事沉穩且心思縝密的諸葛亮,卻坐在一輛自己無法掌控,需要由他人來控制的車上,而且還是坐在這輛車親臨戰場,這樣的舉動實在不像是他的作為。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則不難看出,這也正是諸葛亮可怕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他老謀深算之處。

最無情的嘲諷

在戰場上,主帥一般都會在大帳中運籌帷幄而不會輕易現身,由將軍帶領士兵身先士卒,上陣殺敵。

諸葛亮作為丞相,手無縛雞之力,現身戰場主要是為將士們鼓舞士氣,

其作用類似於皇帝的御駕親征

。當士兵們在戰場上見到丞相的身影,第一反應便是自己在戰鬥中的表現會被丞相看到,因此作戰時自然會異常英勇。

而諸葛亮坐在孔明車上,由士兵推車,也是用行動來告知己方的將士,此次戰鬥,自己已將生死交付到你們的手裡。如果將士們戰敗撤退,諸葛亮是無法快速逃離戰場的。

為了這樣的丞相,將士們也會奮勇殺敵,士氣自然會愈加高漲。

不僅如此,諸葛亮在戰場上的這一舉動,也可以視為一種心理戰術。

坐在這樣一輛車上,無異於是在告訴對方,此戰我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你無論如何是贏不了的。這一舉動對敵軍無疑是一種嘲諷。

對於敵方將領來說,擒賊先擒王,如果能夠擒獲諸葛亮,那將是至高無上的軍功。一旦敵將動了這個念頭,那麼便又中了諸葛亮的計謀。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關心則亂,稍有疏忽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而諸葛亮也希望敵將能夠因為注意到自己而分心,這樣一來己方將士便又多了一分勝算。

不得不說,諸葛亮看似漫不經心的舉動,實際上卻對戰局有著極大的影響。

諸葛亮雖未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宏偉目標,但是一生為報答劉備,鞠躬盡瘁的精神卻鼓舞著蜀國上下每一個人。

而作為丞相,諸葛亮大可不必如此冒險,但是為了蜀國社稷,他卻多次出現在戰場之上。這樣的奉獻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