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連授10部影遊的仙劍IP,為何只值5個億?

作者|雪夜楓鱗 王半仙

編輯|郭吉安

一個IP迎來26歲生日,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幾天前,《仙劍奇俠傳》為了慶祝26週年,向外界公佈了一系列的IP授權以及開發計劃,除了《仙劍奇俠傳七》等遊戲之外,還包含了《仙劍奇俠傳四》等影視作品、音樂劇、手辦等等。

然而在迎來祝福之前,先得到了使用者的質疑、不滿甚至是辱罵。

“遊戲內容搞搞好,別整天花裡胡哨的”

“沒本子拍了嗎?都撲過一輪了別拍了”

“望仙劍奇俠傳愛惜羽毛!”

《仙劍奇俠傳》遊戲從1995年問世以來,依靠跌宕的劇情和對傳統文化的遊戲化展現被譽為“國產RPG里程碑”,而2005年《仙劍奇俠傳》劇集的播出,又使《仙劍奇俠傳》IP(以下簡稱仙劍IP)影響力在國內進一步擴大,造就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可惜花無百日紅,伴隨著開發商大宇資訊內部鬥爭導致的仙劍系列遊戲口碑危機,再加上大陸游戲版號難取,大宇資訊陷入經營困難的局面,不斷對外授權仙劍IP來給公司回血。

而到了今年4月,大宇資訊直接對外宣佈了將以5。05億人民幣的價格賤賣軟星科技49%的股權以及《仙劍奇俠傳》IP(中國大陸)。

如此舉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仙劍IP的開發混亂。

在遊戲上,除正統續作之外,帶有仙劍二字的網遊、手遊、VR遊戲數不勝數,質量參差不齊,甚至難以區分授權和盜版。而在影視作品上,自2016年《仙劍雲之凡》以3。9分撲街之後,已5年沒有新作品問世。

所以此次26週年公佈的IP開發計劃中,影視板塊授權大爆發,不同製作方儼然“分豬肉”般各自拿走了最具價值的作品。

這隻會讓市場和觀眾更擔心,仙劍IP會在混亂開發中持續“貶值”嗎?

01

影遊開發授權繁雜,粉絲及市場皆信心不足

仔細研究26週年紀念之際釋出的這份“仙劍大事記”不難看出,《仙劍奇俠傳》IP下一階段的開發方向十分龐雜,

涵蓋了遊戲、影視、內容、模玩、授權、線下等各領域,甚至還計劃將多款遊戲改編成為時下流行的劇本殺。

不過,遊戲和影視仍然是下一階段《仙劍奇俠傳》IP開發的重點。

此次的仙劍大事記中,

軟星對外公開了三款《仙劍奇俠傳》遊戲

,分別為遊戲的正統續作《仙劍奇俠傳7》、衍生卡牌手遊作品《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以及最為經典的《仙劍奇俠傳一》VR版本。

相比較遊戲領域上的剋制,仙劍IP的影視化專案在沉寂五年之後似乎要迎來爆發,

本次公佈的“仙劍”影視企劃一共有七部作品正在製作。

這其中包括了四部電視劇,兩部網路電影以及一部網路微短劇。《仙劍奇俠傳》IP及其衍生作品的影視改編權被分給了不同的製作方。

騰訊、愛奇藝兩家行業內的頭部公司都獲得了《仙劍奇俠傳》電視劇的改編權,分別改編遊戲系列口碑最好的一代和四代,五代前傳作品的改編權也已經歸入愛奇藝的囊中。萬達影業、星燧影視以及之升影業旗下的一群人制作等公司分別進行網路電影等型別的開發。

從這份26週年的釋出來看,仙劍IP開發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事實上無論是粉絲還是行業內,都並不好看此次大規模授權開發的結果。

以最易在大眾圈層內引起反響的影視劇領域為例。站在粉絲的角度上,還原度、作品質量、演員陣容成為討論的焦點,系列開發中,尤以仙劍一和仙劍四的開發最令人擔憂。

這兩部作品都是仙劍遊戲系列中的經典之作,其中仙劍一的影視版珠玉在前,有著超高的市場和使用者認知度,劇中角色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等角色在使用者心中都有了固定的形象和人設,新劇選角一定會被反覆比較,對口碑產生影響。與此同時,過去版本中經典的“紅白玫瑰之爭”在當下的輿論中顯得有些過時,如何處理好三人之間的感情成為又一重難題。

仙劍四雖然是首次開發,但當下遊戲使用者的話語權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遊戲中主角隊伍韓菱紗、雲天河、慕容紫英、柳夢璃間同樣複雜的情感關係和關於人氣反派角色玄霄的處理方式同樣讓遊戲粉頗為擔憂,涉及多條遊戲還原度和影視作品改編之間的平衡需要創作團隊仔細斟酌。

質疑的聲音同樣發生在業內,不少影視人對於仙劍IP授權的割裂產生疑惑。當下,國內影視行業已和十幾年前大不相同,受到海外漫威、DC等IP影響,最為主流的IP開發方式是“IP宇宙”,即由一家公司主導,對IP進行清晰規劃,不只是幾部劇集或者電影,而是圍繞一個世界觀、設定進行全產業鏈的開發,不斷為IP注入新的生命力,壯大IP使用者。

仙劍IP如今將影視改編權四散,很明顯違背了“IP宇宙”在開發上堅持的延續性和統一性,不同製作公司的不同風格以及製作水平,會給影視作品口碑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影響,再加上大宇資訊和軟星科技自身難保,更加無法掌控進度和質量,做到協同開發。

對粉絲和市場來說,擔憂來自於關切,仙劍IP無論是在情懷還是實際價值上,都不該被如此潦草的分割。

02

仙劍IP情懷仍在,混亂開發得不償失

無論遊戲還是影視,仙劍都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有著難以忽視的情懷價值,同時也創造過不俗的經濟效益。

1995年,《仙劍奇俠傳》在姚壯憲手中誕生,作為一款以“宿命”為主題的單機遊戲,仙劍一將風靡華人世界的“武俠”與“玄幻”相融合,打造出了無數人青春回憶中瑰麗的仙俠世界。

李逍遙、趙靈兒、林月如三人間不落俗套的羈絆打動了無數玩家,動態回合制戰鬥是許多人的新鮮體驗,就連每次李逍遙被打死時螢幕前出現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都成為了一代人的經典記憶。

憑藉曲折動人的劇情以及當時較為先進的系統,仙劍一獲得無數玩家青睞,被稱為“國產RPG里程碑”,其後無數武俠以及仙俠遊戲,都可以看到仙劍的影子。

且仙劍系列不只火了一部遊戲,其後的仙劍三、仙劍四包括仙劍五(含前傳)都取得了巨大的銷量成功。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仙劍五遊戲推出時,創下了120萬的銷量,是當年國產單機遊戲銷量之最,帶來了6000萬的營收。

雖然後續仙劍六的開發遭遇口碑滑鐵盧,

但仙劍作為遊戲IP的影響力猶在。

新華社在2018年推出的國產IP價值報告中,在分析使用者數、口碑、開發度、國際化幾個維度資料後,把《仙劍奇俠傳》排在遊戲IP榜第四,僅低於《夢幻西遊》《王者榮耀》和《軒轅劍》。

儘管目前市面上仙劍IP授權遊戲數不勝數,但粉絲玩家依然對正統遊戲續作《仙劍奇俠傳七》抱有強烈的期待,從2017年該作立項以來,每一年都有玩家催促遊戲早日上線,26週年官微下,關於仙劍七的呼聲也同樣熱烈。

而在影視領域,仙劍IP也曾創下過輝煌成績,

2005年播出的《仙劍奇俠傳》作為大陸首部改編自遊戲的劇集獲得了成功,收視率曾一度高達11。3%,而四年後也就是2009年推出的《仙劍奇俠傳3》更是在某種程度上扶了當時略顯頹勢的仙劍IP一把。

仙劍系列影視劇對於國內影視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影視型別上,

《仙劍奇俠傳》開創了“仙俠劇”型別,其關於神、魔、仙、妖等各界的世界觀設定以及心繫天下的俠義情懷在16年後仍然影響著仙俠劇的創作。

在演員上,

仙劍系列為影視圈貢獻了一批至今仍活躍在一線的演員,他們的每次公開碰面都會引起粉絲對於仙劍的懷念。對影視公司唐人來說,仙劍影視改編的成功奠定了其在影視行業中的地位,成為其影視製作能力的招牌。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IP層面,

仙劍系列影視作品是仙劍IP突破遊戲圈層,走入普通大眾視野,成為一代人青春記憶的關鍵。就在昨天,#誰小時候還沒cos過仙劍#的詞條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引發大範圍的懷念。

過去曾打動無數使用者的仙劍故事,在當下對觀眾依然有著吸引力。因為在如今市場中以“仙俠”為名的“古裝偶像劇”持續氾濫,以“甜寵”為核的劇情使得觀劇受眾被侷限在年輕女性群體之中,而仙劍IP無論是遊戲還是影視都既具備男性向的大情懷和升級打怪的爽感,同時又在細膩的情感故事處理上頗得女性使用者鍾愛,有著全年齡、全性別的稀缺價值。

所以無論是在遊戲開發還是影視開發上,仙劍IP都不該是如今一副“打折甩賣”的樣子。

03割裂的團隊,混亂的產品,仙劍IP“拆賣”早有徵兆

從承載了國人無限情懷的IP,走到今天呈現出授權管理混亂、IP宇宙構建不統一的局面,不禁令人唏噓。

仙劍IP為何沒有統一規劃?事實上,這要從仙劍背後軟星科技的“歷史遺留問題”說起。

自2000年進軍大陸市場以來,軟星科技一直處於一種混亂且分裂的狀態,各部作品的主創團隊並不穩定,這直接造成了這一IP的核心極度不統一,各個遊戲間沒有形成強力的世界觀串聯,系列作品本身質量忽高忽低。

2000年,北京軟星正式成立。但2001年8月,軟星科技就來了一次大分家,由當時的策劃總監張毅君(以下稱工長君)帶領12人團隊與臺北抽調過來的張孝全一起成立了上海軟星。臺北、北京和上海,一家初創遊戲公司需要在三地之間不斷進行溝通,這也為後續管理上的混亂埋下了誘因。

在續作仙劍二的創作上,臺北總公司在內部競稿後,更換了開發團隊,且這一開發團隊在遊戲未完成時便集體離職,直接導致了仙二趕工嚴重,水準和風格與第一部相差甚遠。

此後,儘管上軟團隊開發的《仙劍奇俠傳三》挽回了遊戲IP的口碑,《仙劍奇俠傳四》的劇情更是成為系列中可以與初代媲美的高水準作品。但在仙4發售的2007年,工長君與臺灣總部矛盾愈演愈烈,不可彌合。

這年夏天,工長君出走軟星,成立了上海燭龍工作室,上海軟星科技也宣告解散。重要主創的流失也讓仙劍系列的開發思路問題暴露的愈發明顯,《仙劍奇俠傳四》之後,仙劍系列遊戲口碑開始變得極不穩定,甚至一直流傳著“仙四之後,再無仙劍”的說法。

一直以來,《仙劍奇俠傳》系列遊戲的開發思路為在一個大世界觀下,每一部由不同的角色展開故事。各系列間的主角們交集不多。

於是,讓玩家對於系列產生認知便需要依靠其確立的仙俠風格和核心。但可惜的在於,軟星科技內部對於仙劍IP發展的方向並不統一。

上海軟星更加偏重玄幻修仙題材,而北京軟星則更加偏向武俠題材。對於玩家而言,題材上的多元化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對於IP開發來說這種割裂則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作品與作品之間相關性差,不同分公司製作的遊戲題材又不同。一旦公司經營出現動盪,極易產生遊戲素質不穩定的情況,粉絲的流失也就在所難免了。

仙四之後,仙五的問世經過了漫長的4年,但這部被IP粉大力砸錢支援的遊戲卻風格大變,從仙俠明顯側重變為武俠。遑論燭龍在此前推出了大受好評的《古劍奇譚》系列,更是在兩相對比下讓仙劍IP口碑遭受巨大影響。

此後,雖然姚壯憲親自參與的《仙劍奇俠傳五前傳》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IP的口碑,但很快又因為出現重大技術災難的《仙劍6》而再次遭遇滑鐵盧。至此,仙劍系列在國內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再次跌至谷底。

不難發現,從仙一到仙六,仙劍IP更像一張被大仙俠概念包裹的一個個獨立內容。對於影視開發方來說,其不連貫的人物關係,不穩定的口碑,都是進行打包式開發的阻礙。

04資金短缺,賣版權回籠,仙劍IP終將沒落?

但對軟星來說,等待更好的時機進行IP重構卻已經來不及了。接踵而來的資金問題讓母公司急於把仙劍IP分割出售,以換取流動資金。

由於版號問題,軟星母公司大宇集團研發的一系新遊戲遲遲難以上市,亟待資金回籠。大宇集團在記者釋出會上也談到,北京軟星每年的虧損都會超過1億元新臺幣(約合2300萬元人民幣),這讓他們不得不考慮出售股權和IP使用權。

據大宇集團官方資料,自2018年開始,大陸地區仙劍IP佔集團營收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這個數字高達59。04%,2019年萎縮至39。55%,一直到2020年跌至28。54%。當仙劍IP價值在大陸地區持續走低的情況下,軟星科技不得不使用IP授權的方式來填補賬面上的虧損,拍攝仙劍題材的影視作品無疑是最快的回收資金的手段。

公司今年4月20日,大宇集團宣佈將以交易價格合計總價不低於新臺幣22億元(約合人民幣5。05億元)轉讓北京軟星49%的股權及《仙劍奇俠傳》IP(僅限中國大陸地區)。

不過,各個影視公司製片人都是精明人。在仙俠賽道已經足夠擁擠的當下,儘管仙劍IP仍然是無數人的青春回憶,但早年仙劍的不可替代性已然不在,古早影視劇受眾的情懷甚至成為了再度開發的阻礙。

相比斥巨資獲取整個IP系列版權,幫助軟星科技構建完善的仙劍IP宇宙,買下游戲系列中經典的幾作進行改編要穩妥的多。

可以說,仙劍IP影視化錯過了一個時代,如果想要追回丟失的時間,那麼就需要付出比其他IP更多的努力,而軟星科技無論是資金還是團隊凝聚力,明顯都不具備把仙劍“宇宙化”的能力。

但仍有一部分從小玩到大、有情懷、有購買力的忠實粉絲對仙劍IP抱有希望。

在他們看來,此次開放影視改編的《仙劍奇俠傳一》、《仙劍奇俠傳四》以及《仙劍奇俠傳五:前傳》都是在遊戲系列中廣受歡迎的作品,其劇情經受無數遊戲玩家的考驗,有著獨特的情節和魅力。如果改編方能夠找準方向,或許能夠誕生屬於新時代的仙劍作品。屆時也會向《仙劍3》的大熱對仙劍IP的助力一樣,幫助這個掙扎多年的遊戲IP再次起飛。

畢竟,雖然授權方大宇資訊和軟星科技都無力支撐起“仙劍IP宇宙”的夢想,但不妨礙這個夢想仍然在大範圍內的使用者心中存在,這一點從隔段時間就登上熱搜的“仙劍”詞條也可以窺見一二。

究竟是在曲折之中沉寂,還是煥發出全新的活力,關於仙劍IP的未來,或許只能依靠由下一部作品言明。

話題互動:

你玩仙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