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給大魔王講唐詩——南朝484組合

南朝南朝南朝

江南春丨南朝四百八十寺

昨天接大魔王放學,路上問她:

老師最近有沒有教新的唐詩?(為父我這都沒寫作素材了)

大魔王想了想說,

老師教了一首不好讀的詩

,好多小盆友都讀不好,可是名字忘記了。

我聽完就開始思考,對於幼兒園小盆友老師能教多難的詩?總不會是《長恨歌》這種長度的吧,不過《長恨歌》還算朗朗上口不難讀啊,還有哪首詩是小盆友讀不好的嗎?

你還別說,真想起來一首!於是我問她

“老師教你們的是不是杜牧的這首《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大魔王眼前一亮:

對,就是這首詩,可是什麼叫484?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就……

四百八十寺

讀懂詩一首詩,首先要搞清作者在寫作時的背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兩句是晚唐詩人杜牧《江南春》裡的詩句,注意時間節點:

晚唐

。不是牛哄哄的盛唐,而是慘乎乎的晚唐,此時的大唐早已風雨飄搖,外無法抗衡覬覦中原大地的草原民族,內無法掌控尾大不掉的藩鎮軍閥,可以說皇帝的政令連首都這一畝三分地都出不去。

偏就這德行了,晚唐的皇帝們還都沉迷於佛教,大量興建佛寺,以至於大批勞動力進入寺廟當和尚。本就不富裕的大唐眼看著就要被一個個寺廟吸乾血汗。

看到國家滅亡危機的杜牧痛心疾首,於是採取“借古諷今”的手法來創作這首詩,以此來勸誡統治者。

而詩裡反面教材就是——南朝的“出家達人”蕭衍。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門閥世族統治階級的提倡下,獲得了廣泛的傳播。皇帝、貴族和世族官僚大都信仰佛教,其中南朝

梁武帝

蕭衍絕對是佛教的超級粉絲,以至於達到

走火入魔

的地步。

這位梁武帝,放著三宮六院的嬪妃不要,而是喜歡做和尚!

竟然還四次逃離本職崗位(皇帝),毅然決然的出家當和尚。

第一次——

普通八年

(527年)三月八日

(你沒看錯,老蕭的年號就叫“普通”,任性!)

,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返回,把年號改為:大通;

第二次——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老蕭第二次到同泰寺參與法會,興之所至突然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決定出家!手下群臣一看這還了得?!於是紛紛掏錢,

大家捐錢一億,請求贖回“皇帝菩薩”。

於是看在錢的份上,老蕭表示可以還俗;

第三次——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老蕭不知道是錢不夠花了,還是再次頓悟佛法,第三次出家。

大臣們表示,“這流程我們熟!”,

於是大家一起

出錢兩億

,再次將皇帝從廟裡其贖回;

第四次——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老蕭剛消停了一年就又決定第四次出家,這次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就又被大臣們出資一億錢贖回(

估計大臣們辦了還俗業務的五折年卡

不但熱衷佛教,老蕭還對佛教進行改良,他在《大般涅槃經》中找到理論根據,下令僧人必須吃素。從此,漢傳佛教形成吃素的傳統。

唐武宗滅佛

說回杜牧所處的時代,當時皇帝是唐武宗李炎。

在看到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的情況愈演愈烈。唐武宗決定:滅佛。

【懲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濟人利眾 。——《武宗本紀》】

會昌五年三月,唐武宗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同年四月,僧尼不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一切寺廟全部摧毀;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八月,下詔宣佈滅佛結果: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

拆下來的寺院材料用來修繕政府驛站,金銀佛像上交國庫,鐵像用來鑄造農器,銅像及鍾、磬用來鑄錢。沒收寺產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十五萬人。政府從廢佛運動中得到大量財物、土地和納稅戶。

因此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這段唐朝中後期較為平穩的一段時間,被史學家稱為

會昌中興

然而,唐武宗在開展滅佛運動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僅32歲),繼位的唐宣宗反其道而行之,於是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又變回了造佛運動。

滅佛的背後

除了看到各地的寺廟影響經濟以外,其實唐武宗滅佛還有個重要原因:

迷通道教。

要知道唐朝皇帝姓李,道教尊奉的老子也姓李,統治者為了藉助神權,提高皇家的地位,自認是老子的後代,所以推崇道教。

但是迷通道教的後果也很明顯。眾所周知,佛教講解唸經,道教熱愛煉丹。為了追求長生不老,

唐武宗更偏向於食用各種重金屬超標的道家丹丸,

終於英年早逝……

而目睹滅佛又興佛這一幕幕亂象之後,杜牧徹底心灰意冷,於是選擇了千古文人在對仕途心灰意冷之下都會做的那件事——歸隱田園。他重新整修了祖上留下來的樊川別墅,在詩酒田園裡度過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