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寺"和"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千萬別再拜錯了

眾所周知,我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有瞭如今這文明的時代。然而在古代,由於經濟文化的落後,以及百姓思想的封建,致使他們越發迷信。

其實就算到了現代,依然有很多人對燒香拜佛一事格外熱衷,他們會召集一些“同道中人”一同前往“寺廟”去燒香。

除此之外,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皇室貴族前往“寺廟”進行禱告,因此在眾人心中,“寺廟”是一起的。

然而,大家其實搞錯了,“寺”和“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搞懂兩者之間的區別,不要他它們混淆了。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寺”,關於它的解釋最多的是官員辦公場所,像太常,是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而鴻臚,則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寺”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當時有這樣一個故事,此時的皇帝做了一個怪異的夢,夢中有個金人在繞宮盤旋。

皇帝作為一國之君,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自然會獲得關注,隨後有人找來能人異士為皇帝解夢,這才發現,原來夢中的金人是佛,因此佛教才傳入了我國。

當時西域僧人進入我國後,是需要有居住的地方的,而當時的皇帝便選擇了“鴻臚寺”。

這些僧人是傳揚佛經的,因此帶了很多經書,而搬運經書的工具是白馬,因此有了“白馬寺”這個名字。

這樣下來,“寺”不僅僅是官員辦公的場所,還有了別的含義,類似於現代社會的學校。

因為裡面建立了藏經閣,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經常會有皇親國戚亦或者平民百姓前來此處進行學習。

而“廟”就更好理解了,它是供奉祖宗的地方,隨著社會發展,“廟”有了更神聖的含義,有人認為它是神仙的住所。

因為佛的種類比較多,因此“寺”的規模也相對很大,但“廟”只供奉一個英雄或一神,所以場地就比較小。

“寺”比較適合長期居住,並且裡面有很多修行的僧人,每天都有人打掃;“廟”相對來說比較寒酸,不但沒有人修行,前來祭拜的人也寥寥無幾。

整體看下來,其實“廟”與佛教沒有任何聯絡,如果非常扯上關係,唯一的相同點可能就是“祭祀”吧。

佛教之所以能盛行,與戰爭的發生有很大的關係,南北朝時期,戰爭的爆發讓百姓流離失所,而佛教就成為了百姓們的信仰,讓他們心中能有一絲光明。

隨著文化經濟的發展,“寺廟”的含義也在發生改變,如果不對它們做出區分,相信後代們更加不會注意,燒香拜佛時甚至很容易拜錯。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不能犯這種低階的錯誤,一定要明白“寺廟”的真實含義,並且將它告知給我們的子孫,讓中國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雖然現在是科學的社會,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不能以偏概全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要選擇包容,這樣社會才會得到更好地發展,才會更加多元化。

關於這件事情,你有不同的看法嗎,曾經發生國拜錯“寺廟”的事情嗎?將你的有趣經歷講述出來,我們一起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