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宋太祖趙匡胤是死於趙光義之手嗎?燭影斧聲是怎麼回事?

唐朝之後,國家統一的局面又再次四分五裂,五代是唐之後在中原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政權,而十國則是不在中原的

10

個割據勢力,因為是分裂的局面,所以後人將其統稱為“五代十國”。但是五代十國並不是今天的主角。

從古至今,遵循著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分久必合”,所以五代十國的歷程沒有經歷了太久,很快分裂的局面便出現了轉機,這個轉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

960

年,後周宰相聽說契丹和北漢要聯合攻打後周,宰相範質不明所以,急忙派出屢立戰功的趙匡胤率領軍隊前往抵禦,趙匡胤接到命令後,率領諸軍火速離開了都城,連夜開拔,到達了陳橋驛,而此時的後周宰相很高興,因為他看見趙匡胤這麼拼命,看來是後周有望了,但是他並不知道的是,有人比他更高興,那個人就是趙匡胤,你以為趙匡胤是為了禦敵才如此的匆忙離都,才不是,而是為了早早的離開監督,等到他到達陳橋驛後,自己的“兵變計劃”就要開始付諸行動了。

首先,他派出自己的親信去軍中散佈利於自己的言論:

“如今的天子年幼無知,朝中被奸人所掌控,我們拼死殺敵,都沒有人給我們記功,不如我們先擁立趙匡胤為王,再出發北征,這樣的話就有功勞了呀!”,就這樣,軍中對於趙匡胤的呼聲越來越高。

那就要開始第二步了,趙光義和趙普見

“時機都熟爛了”,就將一件事先早就備好的龍袍拿出來,披在了假裝喝醉的趙匡胤身上,還跪在趙匡胤的面前,哭著喊著求他稱帝,那哭喊聲整個軍營都聽得清清楚楚。

趙匡胤又要開始他的第三步了,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死都不接受,最後實在沒辦法,又裝作被迫無奈的樣子說:

“你們自己想要立功,卻推我當皇上,但是你們又不聽我的,我太難了”,眾將士一聽齊聲喊道:“你指哪打哪”,就這樣,趙匡胤的這“一出好戲”算是演完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如今的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太真實了!

趙匡胤就是這樣

“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但就像我之前的文章中說的那樣,當上了皇帝,你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繼承人。

大家可能都知道,趙匡胤的繼承人是他的弟弟趙光義,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不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篡奪的皇位呢?

講到這兒就要說一下

“燭影斧聲”的故事了。

公元

976

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大病,召見他的弟弟趙光義商議國事,不讓大臣們靠近,趙匡胤與趙光義二人在屋中飲酒,席間有人窺見燭光下的趙光義時而離席,有退讓的狀態,又聽見宋太祖趙匡胤拿著引柱斧擊打地面,並大聲說:好為之。太祖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死在了床上,這就是“燭影斧聲”的經過。

但是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那就是趙匡胤當時召見的其實是四子趙德芳,但是被趙光義給截胡,沒有受到太祖的召見就擅自進宮。

還有就是太祖的最後一句話並不是

“好為之”,而是“好做,好做”。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

“燭影斧聲”的理解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就是宋太祖想讓趙光義繼位,因為最後說了:“好做好做”,意為你能做皇上,另外的一種說法就是,趙光義未召進宮,然後殺害了趙匡胤。

這件事可謂是

“宋代第一大懸案”,因為沒有明文記載宋太祖的死因,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一些記載的史書上面進行推測。

但是我覺得趙光義並沒有殺害宋太祖,宋太祖是病死的。

我的原因如下:

1

、建隆二年(

961

),太后杜氏逝世,但是在太后臨死前,召見太祖及趙普,與其二人立下了“金匱之盟”,約定好在趙匡胤駕崩後由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你看,趙光義他媽都幫他定好了。

2

、我們大家知道,在大多數的朝代,想要成為儲君,就必須當太子,但是五代以後,儲君的標配是:“京尹

+

親王”,而當時趙光義是“晉王兼開封府尹”,這可是太祖趙匡胤親自分封的,總不至於太祖不知道規矩吧?而且是之前趙普一直反對趙光義繼位,主張讓太祖的兒子繼位,但是到

973

年,趙普被罷免,趙光義才被封的“晉王”。

所以趙光義會順理成章的繼位,而此時的太宗已經奄奄一息,他又何必冒著

“弒君”的罪名去殺宋太祖呢?

至於“燭影斧聲”爭議太大,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