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年羹堯是如何得罪了鄔思道,鄔思道不願意出謀獻策,眼看年被殺?

鄔思道是紹興人,足智多謀,堪稱諸葛再世。

他曾經是田文鏡的智囊,因為其擬定奏章彈劾

雍正的孃舅隆科多而名聲大噪。

田文鏡因為那個奏章而飛黃騰達,產生了過河拆橋的想法,逐漸冷落了

鄔思道。

但是失去了鄔思道這個名筆,田文鏡的奏章不再引起雍正關注,漸漸失寵。

於是他不得不再次請鄔思道出山,再也不敢怠慢這位爺。

鄔思道回來後,提出一個條件:每次動筆費起步價——50個元寶。

從中可以看出兩點:鄔思道很有本事,但也很勢利,很江湖,很不好惹。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老四胤禛的智囊,跟年羹堯、隆科多一起文攻武衛,成為其奪嫡的黑白雙煞。

奪嫡成功後,他們的結局卻各不相同。

鄔思道激流勇退,年羹堯死於非命,隆科多終身監禁。

田文鏡、李衛位極人臣,老十三胤祥,被封為鐵帽子親王、世襲罔替。

在清朝統治時期,有幾個漢人能得到這樣的待遇?簡直是登峰造極、無以復加。

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年羹堯的下場也最慘,慘不忍睹。

雍正四年(1726年),受盡恩寵的雍正帝被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令自盡。

年羹堯的結局叫人感慨,讓人唏噓。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感到不解。

鄔思道跟年羹堯是好朋友,足智多謀、能掐會算的他,為什麼不讓年羹堯避險,看著他走向深淵?

鄔思道原來是個隱士,懷才不遇,因為一篇慷慨激昂揭露官場黑暗面的文章《士子揭世文》,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不僅從此與功名無緣,還落下了殘疾。

在他人生處於低谷的時候,時任杭州副將的年羹堯,在江南地區找尋到了鄔思道。

老年不僅妥善安置了他,還讓自己的妹妹、美女年秋月給他送去溫暖。

從這個意義上說,年羹堯對鄔思道是有恩的。

首先肯定的是,鄔思道非常聰明,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他也看透雍正是個鐵腕人物,跟他乾沒有好果子吃,大機率會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於是他在雍正順利登基後,

激流勇退,

離開皇帝,到了李衛身邊。

李衛和年羹堯都是奪嫡團隊的主要成員,鄔思道選擇了前者而不是後者,這就說明有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鄔思道看透年羹堯是個危險人物,他明哲保身,有意跟年羹堯切割。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年羹堯根本沒有把鄔思道當回事。

仔細分析,兩種可能都有。

年羹堯非常自負

俗話說恃才自傲,年羹堯是個出色的軍事家,打仗非常在行,基本上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所以他非常自負,根本就聽不進不同意見。別說鄔思道,雍正和的話年羹堯也沒有認真琢磨。

雍正曾經專門告誡過年羹堯: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連雍正的話都沒放在心上的年羹堯,會聽從鄔思道的建議嗎?

因此鄔思道乾脆放棄年羹堯,投靠李衛。

在帶兵打仗方面,年羹堯覺得自己是內行,肯定不會讓鄔思道指手畫腳,

在為官處事方面,年羹堯怎麼也不會覺得自己有事,自己是皇帝的大舅哥,位極人臣,顯赫一時。

在他看來,大清江山跟自己家的沒有什麼區別。

正因如此,他在給下屬官員東西的時候,“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平級的總督、將軍的文書,卻稱為“令諭”,居然敢讓蒙古王爺這樣的身份向自己下跪,甚至將雍正的侍衛當家丁使喚,才會不跪接聖旨。

由此可見,年羹堯已經衝昏頭腦,連皇帝都不當回事了。

什麼收斂鋒芒,什麼清廉自守,做一個本分的臣子,那都是別人應該注意的事,跟自己無關。

既然如此,鄔思道如果主動給年羹堯出謀劃策,只能碰一鼻子灰。

鄔思道必須與年羹堯劃清界限

奪嫡成功後,鄔思道的使命就完成了。根據中國皇帝一貫風格,下一幕要上演的,就是卸磨殺驢這出大戲了。

事實上,雍正皇帝也真的有兔死狗烹的意思。

憑藉自己的敏銳的觀察力很驚人的智慧,鄔思道得以化險為夷,逃過一劫。

年羹堯和李文相比,前者更危險。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跟著年羹堯,就像抱著個定時炸彈,他要做的只能是遠離,而不是靠近,更不是給他出謀劃策。

那樣只會自取其辱,招來殺身之禍。

如果他這時到手握重兵的年羹堯手下,一個能文、一個能武,強強聯合,就會給你雍正帶來滅頂之災,就等於向雍正下戰書了。

雍正絕對將他看作眼中釘,就會感到危險迫在眉睫,必欲除之而後快。

只有與年羹堯保持距離,躲得他遠遠的,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年羹堯難以真正信任鄔思道

鄔思道一直在雍正那效力,如果到了年羹堯那裡,年羹堯一定會懷疑他是雍正派來的臥底,專門來監視自己一舉一動的,會感到芒刺在背。

如果那樣,年羹堯不說想方設法除掉他,也會想辦法刁難他,讓他捲鋪蓋走人,總之就是不會信任他。

道不同不相為謀

鄔思道和年羹堯,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武將;一個一清如水,一個咄咄逼人;一個老奸巨猾、見好就收;一個勇往直前,不知進退;一個視功名利祿如糞土,一個貪得無厭、慾壑難填。

兩人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怎麼會遇到一起?

在九子奪嫡大戰中,年羹堯腳踩兩隻船,一邊跟老四勾肩搭背,一邊向八爺胤禩暗送秋波。

這就說明,年羹堯是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著,心裡根本沒有“忠誠”二字,把政治看作是一樁生意,待價而沽。

在二月河的小說裡和電視劇裡,年羹堯就是吳三桂第二,只不過沒有得到那樣的機會而已。

鄔思道則與之相反,是個有理想的人。

他滿腹經綸、博古通今,胸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飄零大半生沒有遇到知己。

命運的安排讓他介入了皇子的奪嫡之爭,在眾多皇子當中,他看好了雍正,覺得他雖然狠了點,但是一個造福民眾的明君,所以就毫不猶豫地選加入四爺黨。

經過一番運籌帷幄,他幫助雍正在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中勝出。

雍正登上皇位那一刻,他的理想終於實現了,他不貪戀富貴榮華和高官厚祿,只求置身事外,與雍正相忘於江湖。

而鄔思道在李衛那裡,處境也非常微妙,因為雍正將其安排到李衛身邊,真正用意是讓他們互當臥底,相互制衡。

李衛有什麼非常言行,鄔思道有什麼不軌舉動,他們彼此都會向雍正報告。

無論如何,淡泊名利的鄔思道得到善終,經不起功名利祿誘惑的年羹堯身敗名裂,兩人都是雍正馬仔,卻下場迥異,給後人留下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