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金剛川》是根據現實中真實事件改編的,這是抗美援朝最後一戰

據悉,《金剛川》電影確實是根據現實中真實事件而改編的,這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金剛川》的背景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戰役。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重要的戰鬥。今年恰逢抗美援朝70週年。這部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非常及時的。

數十萬同胞在戰場上打血,值得講述的故事太多。

因此,藉助朝鮮內戰,美國派兵入侵朝鮮,試圖將朝鮮變成其殖民地,並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干涉中國內政,擴大資本主義陣營,使中國成為其附庸,從而實現霸權世界的野心。

張振志於1950年1月28日越過鴨綠江,於1953年10月5日被送回中國,經過了五次戰鬥,夏季防禦作戰和金城反擊戰。共數十次。

為了確保大部隊透過“橋”,炮兵與炸橋的敵機展開激烈戰鬥,工兵無視敵機的轟炸力來修建橋樑。電影透過三個角度-志願軍工兵連,美國空軍和志願軍防空高射炮兵來展示這個故事。最後三線聚集在一起,即志願軍終於完成了橋樑的任務。

觀眾顯然可以感受到,在電影中,志願者面前的不僅是一條河;敵人必須被摧毀,不僅是一座橋。

面對多次被炸燬的橋樑,以嚴瑞為代表的工兵竭盡全力,克服了一切。以高福來和劉浩為代表的步兵不計得失,全力以赴;以張飛和關磊為代表的炮兵毫不猶豫地與美國轟炸機戰鬥到最後一刻。

但是,這種致命的襲擊不僅沒有破壞志願軍的意願,而且就像吹響了前進的號角一樣。無數士兵投身金剛川,用身體托起橋板,用血肉軀築起了“人橋”。軍隊像潮水一樣湧向對岸,也取得了勝利。

那一刻,我們的記憶再次喚起了《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三八線》……在這場戰鬥中,這些士兵和這些士兵實際上都是同一群人。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總是可以開山,遇到水架橋,總能展現大智,勇氣,銳意開拓進取,“殺死一條血路”。

《金剛川》講述的故事不僅是志願軍的意志的多角度表達,而且是對這些誓言捍衛國和捍衛和平的英雄的生命表示讚賞。英雄的靈魂必須像這座橋樑一樣不可摧毀和屹立。

白天,美軍飛機成群結隊竄擾巖裡橋上空,將大量炸彈投在附近的公路和山谷,對志願軍這條生命補給線狂轟濫炸,“防空洞裡卻熱熱鬧鬧,同志們有的打起了‘老K’,有的在縫補衣服,有的在閱讀著祖國人民的慰問信”;晚上,這裡就成了志願軍的天下,“金剛川北岸的山谷裡馬嘶人喊,公路上煙塵瀰漫,我們的千軍萬馬,像是一下子從山裡鑽出來,從地下冒出來;他們擁擠、賓士,到處喧囂沸騰,這一切都預示著,我軍將要在金城前線發起強大進攻”。

從5月20日開始架橋到7月27日,張振志率領工兵擊敗了美國瘋狂的炮火封鎖,炮彈超過2500發,空襲,航空炸彈投擲約1000枚,洪水流淌,連續7次修復被美軍摧毀的巖裡橋。

也許是“金剛川電影”的“基建狂魔”屬性和革命樂觀英雄主義的過於突出的原因。電影中強調了將士的悲慘和犧牲,但完全沒有表現出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