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2015年,96歲北大教授夫人絕食4天結束生命,生前說:不拖累子女

引言

都說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是任何生物都要經歷的,沒有生物可以逃脫死亡,甚至是最為智慧的人類,迄今為止也並沒有研究出讓人長生不死的方法。

不過,可想而知,即便是有朝一日人類可以利用生物科學技術實現“長生不死”,也依然要面臨其他的如道德倫理與生存的問題,讓人不得不慎之又慎。相比於研究如何才能長生不死,如何將自己短暫而有限的一生過得精彩有意義,這才是我們所應當重視的。

01

人類總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畏懼,而在一些人的觀念裡,死亡即是去往另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究竟如何,沒有人可以瞭解。

許多人畏懼死亡,也畏懼傷病,但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們只得選擇對抗,或是從容接受。當步入年邁後,人的身體將一天天地衰老,人身上的各個器官的功能開始退化,甚至發生病變,隨之而來的便是痛苦……

當人步入晚年之後,亦要在這段生命中最後的道路上,活得更具意義,一昧地悲觀對待衰老和死亡,這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有時候樂觀積極的心態,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恢復狀態,恢復健康,過上正常的生活。

陳司寇曾經是北京中學的一位高齡教師,她活到了近100歲,在晚年生活中,陳司寇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雖然是高齡,但仍然可以任教,光是這一點就是許多老年人無法做到的。

在陳司寇老人還未去世的時候,許多人都慕名而來,想從她的身上討教一些長壽的秘訣,但顯然就連陳司寇也說不出個一二來。

陳司寇老人的丈夫也是一位高齡老人,曾是北大的教授,但卻在她92歲時駕鶴西去了,此後,陳司寇便過上了獨居的生活,縱使她有著早已成家立業的子女,對她也十分孝順,但陳司寇一直覺得獨居會自在些。

於是,陳司寇拒絕了兒女將她接回自己家住的請求,她每天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認真地生活。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陳司寇老人雖然沒有患什麼嚴重的疾病,但記憶力、身體抵抗力卻發生了嚴重下滑。

獨居的日子讓陳司寇老人十分深感孤獨,她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日程表,每日堅持完成目標,當這些事情被完成後,陳司寇老人得到了許多健康的鍛鍊,而一天也即將結束了。

02

平日裡,陳司寇老人經常關注一些養生方面的知識,積極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雖然沒有了老伴的陪伴,但陳司寇老人依然樂觀對待生活,由於生活健康,她不必三天兩頭就往醫院跑,而即便是保健品,她也很少食用。就她來說,保健品也是一種藥品,而是藥具有一定的毒性。

都說人在步入老年之後,思想和眼光都會變得狹隘,眼中只能容下自己的親人朋友,可是,陳司寇老人卻並不想在晚年過得那般枯燥,她積極地培養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除了看書以外,她還學著融入其他圈子,拓寬自己的社交。與此同時,她還主動鼓勵其他老年人向她一樣生活,不被生活的瑣事所困擾,享受晚年的時光。

可是,就在2015年,陳司寇老人依然沒能逃脫人類生老病死的定律。在15年的時候,她被診斷出患有腫瘤,醫生建議她做切除手術,而她的子女也同意了,不過,陳司寇老人卻對此並不緊張。她表示,這般大的年紀,誰又能夠保證不會生病呢?既然活到了這把年紀,自己也不願意再遭罪治療養病了,除此之外,陳司寇老人也不想拖累子女……

半年之後,陳司寇老人的腫瘤惡化,情況十分危險,可是,她依然拒絕了住院治療,此時,她已經96歲的高齡,本想著母親“長命百歲”的目標就要達成,可不論子女們如何勸說,老人都不願意接受治療。

有人說,陳司寇老人的這種做法是十分消極的,但相比於惶恐不安地對抗死亡,從容地等待死亡,或許是陳司寇老人最後的體面。

就這樣,陳司寇老人在自己的小屋中絕食了,4天之後,她便與世長眠了。在臨終前,老人曾笑著對子女說,自己已然是這般年紀,若是不生病不老死,這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陳司寇老人從容地離開了人世,走過了自己長達96年的光陰,她想必也十分思念自己的老伴,在失去丈夫的那一刻起,陳司寇老人便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結語

在某些時候,活著的意義遠比生存本身要更大,在當今社會,想要解決溫飽問題,生存於世並不難,而如何才能讓自己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才是對人類的考驗。因此我們說,不論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我們都要從容樂觀地對待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