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健康】血常規,不是測量筆,也不是電工測量筆,它能發現那些問題

相信不論看過病的沒看過病的朋友都聽過一項檢查叫“血常規”。

一般情況下,只要病人有個頭疼腦熱的,或者腹痛腹瀉的,甚至也不知道哪裡的疾病就是不舒服的,都會查血常規。

血常規就好像是電工的測量筆,不管哪裡有問題,都可以先檢查一下並發現問題。

其實不然,大家看到的畢竟只是操作的表象,而深層次的因素,是因為血常規能發現很多問題,範圍很廣泛,經濟廉價,所以被廣泛採用,不然,又怎麼叫常規呢。

血常規能發現那些問題呢,咱們詳細剖析一下。

第一,看急性炎症

所謂的炎症,就是當人體受傷以後,機體啟動一種保護機制來進行抵禦或修復的過程。

而對於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比如細菌、病毒等,它們入侵人體以後就會形成急性的炎症,而急性炎症早期(24小時內)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中期(24~48小時)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晚期(48小時後)以巨噬細胞浸潤為主;

我們一般認為:細菌性感染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病毒性感染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寄生蟲感染或過敏反應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

故而,大家經常在化驗單上看到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等,都是白細胞的種類範疇,而化驗血常規看這些細胞的變化,就是為了明確感染的型別的,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依據。

如果一個發熱的病人常規是淋巴細胞升高為主,或者血常規沒有白細胞的升高,我們考慮可能僅僅是病毒感染,那麼,我們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了,這就是化驗的意義和目的。

第二,從血細胞看血液相關性疾病

這一類比較多,比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型別的貧血、血液濃縮與否、淋巴瘤等等。

血液系統疾病的分類還有很多,但是一張血常規往往就能發現貓膩,既簡單又實用。

比如,有個女孩經常牙齦出血,來到醫院看了牙科、進行了止血,發現止不住,身體也沒有別的異樣,於是,化驗一個血常規,發現白細胞特別的高,最後確診為白血病。

比如一箇中年女性經常感覺疲憊,化驗血常規,發現了貧血,並且是營養不良性貧血,於是發現問題就能治療了。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血常規只是從靜脈血中取出來觀察血細胞的數量,形態等問題來推測疾病,但是對疾病的定量診斷卻達不到,比如,血常規可以發現白血病,卻不能確診為哪一種型別的白血病,這時候往往需要骨髓檢查才可以。

當然,血常規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要化驗的

血常規儘管是常規檢查,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要化驗的,化驗單的開具一般都是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的,如果一個病人吃壞東西了拉肚子,經驗上一般都能判斷為胃腸炎,如果比較輕,不用管自己也能好,如果拉的次數比較多,輸液點也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化驗血常規就是可有可無的事兒,如果說用於診斷,此時血常規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大多數時候,短短几分鐘的接觸醫生是很難把一個病的疾病人搞清楚的,為了避免漏診誤診而出麻煩,常規的檢查往往也就形成了習慣。

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做不做檢查,病人都可以決定,或者拒絕,但漏診誤診的風險就需要與醫生一起承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