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文化】三月三,你知道什麼是三月三嗎?三月三有哪些習俗呢?

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代表。最早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因此又稱“上巳節”。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被稱為“上巳”。“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裡,《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俗。”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祓除就是除災去邪之祭,人們結伴去河邊沐浴,讓河水洗盡一年的汙垢和濁氣,祈禱消除百病,讓春天的陽氣通暢。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郊外遊春、曲水流觴內容。

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在這天有“歌圩節”、“歌仙節”,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以對歌、拋繡球的方式相互交流,求取自己的意中人。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交易活躍,成了重要的經濟貿易活動。除此之外還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海南的黎族將這天設為“豐收日”、“定情日”,雲南瑤族這天便是熱鬧的“乾巴節”,打獵、捕魚、還有一系列慶豐收活動。

三月三地菜煮雞蛋

三月三這個傳統節日,發展到今天,無論各地民間習俗發生怎樣的變化,但這一天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從古至今從未改變。用薺菜煮雞蛋吃,不僅吃了對身體好,而且寓意也好,深受民間老百姓的青睞,因薺菜諧音是“聚財“,有興旺發達的寓意。

地菜為薺菜的一個俗稱,是農村路旁、菜地常見的野菜,營養價值高。剛開春的時候地菜極為鮮嫩,採摘後無論是涼拌、炒雞蛋,還是包餃子都非常美味。四月薺菜已長到近2尺高,開始變老了,已不再適合鮮吃。然而用它煮雞蛋剛剛好,在三月三日這天,將薺菜連根拔起洗淨煮雞蛋,老人說不僅能去溼、治療頭痛,而且一年都會少病少災,有力氣幹活。雖然此話有些誇張,但薺菜的營養價值好早已在眾人心中形成共識,多吃對身體有益處。

煮雞蛋多加3樣

大多數人地菜煮雞蛋,只是簡單加入幾顆紅棗了事,其實這樣做遠遠不夠,多加3樣,效果更佳。三月三煮雞蛋,除了薺菜和紅棗,不管有錢沒錢,記得多加3樣,春天常吃好處多。這3種便是天然的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野生藥材,與雞蛋一起煮,除溼健身,預防春天疾病。

1、路邊荊

路邊荊學名為白馬骨,又稱六月雪,為茜草科落葉小灌木植物。喜歡生長於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葉片薄而小,枝為粗壯的灰色,開白色小花,株高50~100釐米,具有祛風利溼、清熱解毒作用。

2、鉤藤

鉤藤又名吊藤、鷹爪風、倒掛剌等,因枝條上有對鉤得名,為茜草科常綠藤本植物,葉片較大,形似香樟葉,呈紙質橢圓形,嫩枝較纖細,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以帶鉤的莖枝入藥,具有清熱平肝的功效 。

3、細柱五加

細柱五加又名雞腳風、小五爪風、五皮風,為五加科灌木植物,有時蔓生狀,高2~3米,葉片由5個大小不一的小葉組成。根皮含異貝殼杉烯酸、紫丁香甙、異秦皮定甙、β-谷甾醇、棕櫚酸、亞油酸、維生素B1等物質。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的作用明顯。

地菜煮雞蛋

【食材和配料】:雞蛋、地菜、生薑、紅棗、食鹽、紅糖、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

1、生薑洗淨帶皮切片,將新鮮薺菜、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洗淨後,分別捆成一束,放入清水中,加入少許食鹽,煮沸片刻。

小告示:加入生薑和食鹽,去除薺菜、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中的苦澀味。

2、雞蛋洗乾淨,放入薺菜、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中一同煮沸騰,再轉中小火慢煮,用筷子夾一下蛋,能夾起後放入紅棗,繼續小火慢煮。

小告示:中小火慢煮能防止雞蛋破裂,筷子能夾得起雞蛋,證明雞蛋已經煮熟。

3、紅棗煮熟後關火,將雞蛋剝殼,再放入湯汁中,加入紅糖,蓋上鍋蓋燜20分鐘後,即可盛入碗中食用。

小告示:燜20分鐘是為了讓雞蛋更加入味。

三月三煮雞蛋,別隻加地菜,記得多加路邊荊、鉤藤、細柱五加3樣,祛風除溼效果更好,全家都吃上一碗,營養又健康。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